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石正麗:1月14日已證明新冠病毒利用SARS病毒同源受體

在3月9日的一堂“2020科學抗疫”的騰訊課堂公開課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高致病性病原生物學與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石正麗研究員首次公開了其團隊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鑒定時間表,顯示1月14日該團隊就已經證明了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利用SARS病毒的同源受體ACE2感染人,這一發現的時間比官方正式宣布新冠病毒可以“人傳人”早了一周。

兩周內明確病毒感染機制

根據石正麗研究員公開的病毒鑒定時間表,12月31日,其團隊已經利用核酸擴增,對7例病人的樣本鑒定出該病毒為“新型”冠狀病毒,並於1月2日通過高通量測序完成了一株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測定。1月3日,通過血清學檢測,確定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並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核酸檢測方法,1月5日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1月11日,確認了7例患者中的5例患者有新型冠狀病毒的中和抗體;1月14日證明了新型冠狀病毒利用SARS病毒同源受體ACE2感染人。

石正麗研究員公開比較了人感染的新冠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穿山甲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徵,她特別強調了這三種冠狀病毒的S蛋白的吸附和糅合的部分有一個叫做PRRA的位點。“這個位點如果把它切開,那麽病毒的感染性就會很小,而人類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位點。”

石正麗研究員還表示,這個位點起初並沒有在蝙蝠冠狀病毒中被找到,因此引起一些人的猜測,認為這個位點是不是人為插入的。“但是現在已經有科學文章表明,這個位點在自然界是存在的。”石正麗研究員表示。

她引用了泰山醫學院史衛峰教授3月2日在科學預印版網站bioRxv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文章顯示在某種雲南蝙蝠的一株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裡,也發現了這個PRRA位點。“這就說明了這個位點不是人為插入的,這是在蝙蝠這個種群裡就有的。”石正麗研究員說道。

溯源要從“接觸動物的人”開始

石正麗研究員還提示了蝙蝠跨種傳播直接感染人群的風險,認為有長期接觸野生動物自然宿主的暴露人群也可能成為病毒的傳播者,即中間宿主。

石正麗研究員說道,其團隊已經在與蝙蝠密切接觸的人群中,檢測到SARS樣冠狀病毒的抗體,顯示人類有被感染的痕跡。“但這些人卻沒有任何臨床症狀,這說明蝙蝠感染人的機會是有的,但概率較低,而且人體免疫系統能夠清除病毒。”她表示。

石正麗研究員表示:“我們一直認為蝙蝠攜帶冠狀病毒傳播到人類會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件,但是沒有想到這次那麽快就暴發了,而且是暴發在我所生活居住的這個地方。”

在石正麗團隊從蝙蝠體內提取出的12種冠狀病毒中,SARS樣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最強。她提醒道,SARS樣冠狀病毒跨族群感染仍將是大概率事件,下一次新型冠狀病毒仍有可能出現,應提前取做好預防。

日前,有網絡消息稱石正麗3月3日現身華南海鮮市場,並帶走兩箱樣本。根據網絡媒體《民聲天下》報導,石正麗在採訪中直言不諱:“我是第二次來華南海鮮市場,來取樣。”她還表示,自己無法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到底從哪裡來”的問題。“這個我們肯定搞不到,要靠衛生部門和疾控系統,他們采集的樣本要比我們多得多。”網絡援引石正麗稱。

2月29日公布的一份《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稱,中國已經在此次疫情動物溯源的三個重要領域開展工作:對武漢2019年12月發病病例開展早期調查;對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及其他市場進行環境采樣;對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售賣的野生動物的來源和種類以及市場關閉後這些動物的去向開展詳細調查。

在3月9日的騰訊公開課上,針對華南海鮮市場在12月底的關閉使得溯源變得極其困難的問題,石正麗說道:“這個問題確實是存在的。SARS當年的溯源時,科學家第一時間找到了中間宿主,也就是在關閉市場之前,把廣東市場上動物的樣本都采集了,很快發現了跟SARS病毒同源度高達99.7%的病毒。但這次沒有及時地采到市場上野生動物的樣本,這個環節已經缺失了。”

在野生動物樣本采集環節丟失的情況下,石正麗提出兩個建議:首先是通過病人來追蹤——接觸野生動物的人在關閉市場之後,他們交易的動物到哪裡去了;我們還要了解野生動物交易的人,他們的野生動物最初是哪裡來的;另外一個環節是我們要到自然宿主出沒的地方,比如我們在雲南發現了跟這個病毒最近的病毒宿主,我們是不是可以在雲南和雲南周邊的國家,從蝙蝠和馴養的野生動物裡去尋找蛛絲馬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