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魂魄理論防治抑鬱障礙 抑鬱能不能治好

基於中醫魂魄理論探討抑鬱障礙的發病機制

抑鬱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多種原 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 征,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臨床表現在情感 方面主要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觀念消極、興趣 索然,軀體方面主要為疲勞乏力、睡眠障礙、食慾 減退、性慾下降、全身疼痛等。本文基於中醫魂魄 理論,通過闡述魂魄與抑鬱障礙的密切關係,強調 抑鬱障礙的關鍵是魂魄問題,基本病機責之魂魄失 常,神機不和。現詳述如下。


1 魂魄概說

魂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概念,而中醫學本 身是文化醫學,同樣蘊含魂魄概念及其理論。雖然 兩者之間在形成發展過程中有著相互滲透、相互影 響的聯繫,但在概念、內涵的生成與來源方面有著 本質的不同,特別是中醫學認為魂魄是內在臟腑功 能的外在表現,側重於人的防病治病和維護人體的 健康,突出的特點是 「隻探在生象,不究身後景」 。

1. 1 魂魄一氣,源於先天,藏於肝肺 《靈樞·本神》雲 :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 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 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 出入者謂之魄。 」也就是說,天賦予人類的是德, 地賦予人類的是氣,由於天德下流,地氣上交,陰 陽相結合,使萬物化生成形,人才能生存。所以, 人體生命的原始物質稱為精,陰陽兩精相結合產生 的生命活動稱為神,隨神往來活動而出現的知覺機 能稱為魂,與精氣一起出入而產生的運動機能稱為 魄。由此看出,在氣的作用下,精是人體最原始和 最基本的物質,而神是精的外在表現,魂是神之 使,魄是精之佐 [1 ] 。 《素問·宣明五氣》雲 : 「五臟所藏,心藏神, 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 藏。 」魂、魄、神、意、志作為五臟所藏的精神活 動被稱為五神。其中魂藏於肝 。《靈樞·本神》中 所言 「肝藏血,血舍魂」其意有二,即肝儲藏血 液和血液是魂活動的物質基礎。肝血充足則魂有所 舍、所涵、所鎮,而不妄行遊離; 反之若肝陰血不 足或受邪氣,魂失所舍、所涵、所鎮,就易自浮而 動,不受神的支配,不能隨神往來而見心煩意亂、 恐懼、急躁易怒、謀慮不能、睡眠障礙等。魄藏於 肺 。《靈樞·本神》雲 : 「肺藏氣,氣舍魄。 」可見 魄以肺氣為舍、為充、為養,精充氣足則魄強而 用,精神乃至。魄為五神之一,為病則表現出心理 或精神癥狀。魄離職守則目暗無神,如喪神守,視 而不見,聽而不聞,饑渴不知,冷熱不辨。

1. 2 魂魄一體,合德之靈,統馭情緒 《靈樞·天年》雲 : 「血氣已和,榮衛已通, 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 魂,隨著無形的神氣運動; 魄,伴隨著有形的精氣 出入。從魂魄的陰陽屬性而言,魂屬陽,魄屬陰, 陰為陽之基,陽為陰之統,故魄是魂的基礎,魂是 魄的主導。張景嶽在 《類經》中曰 : 「神者,陰陽 合德之靈也,二氣合而生人,則血氣榮衛五臟,以 次相成,神明從而見矣」 ,進一步闡明了心神屬陽的部分是魂,屬陰的部分是魄。既然心神是陰陽合 德之靈,魂和魄也同樣是陰陽之氣的運動形式。周 振武在 《人身通考·神》中言 : 「神者,陰陽合德 之靈也。惟神之義有二,分言之,則陽神曰魂,陰 神曰魄,以及意智思慮之類皆神也。 」以上論述一 方面說明魂魄是一體的,是合德之靈; 另一方面指 出人的情感屬於魂和魄的範疇。可以說,其蘊藏於 魄中,而受魂的控制和調節,魂魄是情感意志、思 維的總開關。當外界刺激作用於心,被心感知後, 就由魂進行分析對比、判斷,然後魂才允許魄中某 種適合的情感發放出來,同時產生了相應的氣機變 化。所以說,神藏於心,故心靜則神清,魂隨乎 神,故神昏則魂盪。

1. 3 魂魄一統,主宰性命,魂為主導 魂的機能是 「隨神往來」 ,魄的機能是 「並精 出入」 ,而精和神是人體的重要物質基礎 。《素問· 金匱真言論》雲 : 「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充氣 足神旺,則身體健康,否則身體患病乃至死亡。精 氣神的健壯與否與魂魄息息相關 。《左傳·昭公二 十五年》雲 : 「心之神爽,是為魂魄」 ,而神之不 爽則魂魄出現異常。汪蘊谷在 《雜症會心錄》中 指出 : 「人之形骸,魄也。形骸而動,亦魄也。夢 寐變幻,魂也。聰慧靈通,神也。分而言之,氣足 則生魂,魂為陽神; 精足則生魄,魄為陰神。合而 言之,精氣交,魂魄聚,其中藏有真神焉。主於 心,聰明知覺也。若精神衰,魂魄弱,真神漸 昏」 ,說明精、神、魂、魄不僅同出一體,而且相 生相隨,不可分離。葛洪在 《抱樸子》中亦雲: 「人無賢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 魂魄俱去則人亡。 」魂魄作為生命的主宰,是人體 的第一元神,同樣不離陰陽。魂屬陽,魄屬陰。 《素問·生氣通天論》雲 : 「陽氣者,若天與日, 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 因而上,衛外者也。 」人體健康無病,是依賴陽氣 的輕清上浮,保衛於體表。同理,陽魂具有衛外固 守之功,在人體的生長變化中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


2 抑鬱障礙的基本病機

魂藏於肝,其作用與肝的疏泄息息相關。魂屬 陽,具有衛外固守之功,既能預防情緒失調,又能 調整各臟腑司職的功能。此外,心主神明,神明是 指精神、意識、思維等活動,神明出,必須有魂相 伴才能實現 「主明則下安」 ,否則 「主不明則十二 官危 」 。「十二官危」不僅有魂的功能失常的抑鬱 障礙,同時伴有臟腑方面的病症。

魄藏於肺,其作用通過肺主氣來體現,以氣養 魄,並輔助肝的疏泄,以調暢情志,肺氣充沛,輔 助心血運行,心神得到充分涵養,則神清氣旺。若 因氣血不暢、痰瘀閉阻、外邪侵襲等造成魂魄頹 廢,神機受累,心不靜,氣不和,可致抑鬱障礙, 臨床表現為精神萎靡、身體疲勞、精力下降。 抑鬱障礙的核心癥狀概括起來是鬱、悲、乏、 眠,而魂不守舍則 「鬱」 ,魄不安寧則 「悲」 ,陽氣 不振則 「乏」 ,魂魄飛揚則 「眠」 ,其發病機理和臨 床表現都與魂魄失常、神機受累密切相關。綜上所 述,魂魄失常、神機不和是抑鬱障礙的基本病機。 3 抑鬱障礙的臨床特點及本質 抑鬱障礙病變涉及五臟六腑,形神兼病,重點 在神,概 括 其 核 心 症 狀 為 「鬱」 「悲」 「乏」 「眠」 。

3. 1 鬱者為病,肝失疏泄,魂無居舍 鬱的主要癥狀是心情抑鬱,情緒不寧,神志恍 惚,胸悶不舒,脅肋脹痛等。原本肝旺,或體質虛 弱,復加情志所傷,引起氣機鬱滯,肝失疏泄。 《格致餘論》曰 : 「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 肝也。 」肝主疏泄,通過調節氣機、血、津液而調 暢情志。肝失健運,疏泄失常,情志不暢,心失所 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 [2 ] 。徐春甫在 《古今醫統》 中言 : 「鬱為七情不舒,遂成鬱結,既病之久,變 病多端」 ,指出鬱雖有多因,而主因為七情所傷。 病機構鍵在於肝失疏泄造成魂無居處,從而出現魂 不守捨的癥狀。

3. 2 悲者為病,重在肺心,魄無安處 「悲」的主要癥狀是無故情緒悲觀,心境憂愁 喜悲傷欲哭,甚者悲痛難解。悲的發生,一是心虛 神餒,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內及心神,神失所 依,心不藏神,情志失度,悲傷不已; 二是肺魄失 調,肺主氣藏魄,在志為憂為悲,正氣不足,邪氣 偏盛,肺魄不寧,易產生悲傷的情志變化。總之, 悲病位在肺,與心腦密切相關,終致肺魄、心神與 腦神功能失調。

3. 3 乏因氣虛,臟腑無力,重在陽氣 「乏」是多臟腑氣虛的主要癥狀,具體指疲乏 無力,精神萎靡,少氣懶言,語聲低微,膽怯肢 麻,甚至缺乏繼續生存的勇氣和信心。有研究認 為,抑鬱障礙的發病與體質因素有關,素體陽氣不 足、陰氣偏盛者更容易發生抑鬱障礙 [3 ] 。初病多 實,久病多虛。抑鬱障礙的特點是 「兩長兩多」 , 即長時間隱匿,長時間累積,多因素交織,多重病機兼雜。抑鬱障礙的發生雖與多個臟器相關,但重 點在心、肝、肺 。 《素問·調經論》雲 : 「心藏 神 」 ,《素問·靈蘭秘典論》雲 : 「心者,君主之官 也,神明出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 而不通……」 。心氣不足,可導致精神神誌異常, 而出現抑鬱悲哀等一系列癥狀,而肝肺氣不足,則 魂魄功能失守。

3. 4 眠因精虛,陽不入陰,魂魄飛揚 眠指睡眠障礙,以睡眠時間、深度不足,輕者 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者醒後不能 再寐,重者徹夜不寐為主要臨床表現。抑鬱障礙者 多數伴有睡眠障礙,且多系慢性失眠,病機是 「陽不入陰」 ,即陽氣虛無力入陰或陰氣虛無力涵 陽。具體而言,其為血脈營氣精神不足 [ 4 ] 。《靈樞· 本神》曰 : 「黃帝問於岐伯曰: 凡刺之法,先必本 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 至其淫佚離藏則精失、魂魄飛揚……」 。魂魄飛揚 者,夜間失眠多夢,白天無精打彩,精神不能集 中,亦稱 「晝不精,夜不寐」 。


4 基於魂魄理論防治抑鬱障礙

抑鬱障礙為魂魄失常、神機不和所致,而傷魂 之最莫過於情緒和情感刺激 [5 ] ,正如 《靈樞·本 神》所言 :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 精,不精則不正……」 ; 傷魄之最則莫過於喜樂無 極,亦如 《靈樞·本神》所言 : 「肺,喜樂無極則 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 。 《金匱要 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雲 : 「邪哭使魂魄 不安者,血氣少也。 」血虛則肝無所藏,不能隨神 往來而魂不安,氣虛則肺不斂,不能並精出入故魄 不藏,最終導致魂魄不寧的精神病變 [6 ] 。所以, 在抑鬱障礙的防治過程中,一定要基於魂魄理論采 取具體措施。

4. 1 以魂魄為本

在疾病的防治過程中要高度關注魂魄,尤其對 抑鬱障礙者更要特別重視。1) 未病養魂魄。積精 全神,健魂強魄,以此預防抑鬱障礙的發生。2) 已病調魂魄。一旦發生抑鬱障礙,要遵循中醫理論 辨證施治,同時要掌握魂魄病特點精準治療。目 前,魂魄理論尚未形成體系,在辨證施治方面沒有 形成如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一樣的具體法則, 而臨床一般常用祛邪安魂、柔肝鎮魂、益腎 ( 肺) 定魄、宣肺暢魄等法。3) 康復鑄魂魄。魂魄一旦 受病則容易複發,故疾病痊癒後需靜養、保護、調 理、勵煉等,使其強盛,避免疾病複發。

4. 2 補養陽氣

抑鬱障礙的發病本質及臨床表現均主要為陽 虛,故治療時須注重扶陽。溫陽通氣為扶陽基本原 則,常用有溫陽、扶陽和通陽三法,其中溫陽重在 祛寒,扶陽重在補虛,通陽則以化濁為主。

4. 3 情志治療

抑鬱障礙多因情志致病。治療方面,吳崑在 《醫方考》中明確指出 , 「情志過極,非葯可愈, 須以情勝,內經一言,百代宗之,是無形之葯 也。 」中醫心理治療具體有說理開導、移情易性、 暗示解惑、行為矯正等,我們臨床實踐中體會到順 情從欲法對抑鬱障礙更為適用。順情從欲法與精神 病學的 「獲得性無助」的治療有異曲同工之妙。 具體的做法是與患者溝通時,廣泛收集患者所苦, 逐條給予堅定明確的解答; 對患者的顧慮表示理解 和尊重,也可以鼓勵其嘗試或者有保留地讓步。以 此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以利形成共情,戰勝 疾病。在給患者用藥時應予以充分理解,儘力消除 其過分擔憂,形成心理與生理的正常循環,則有利 於患者的康復。


4. 4 綜合治療

抑鬱障礙患病時間長,病因病機複雜,有時纏 綿難愈 。 《素問·異法方異論》雲 : 「雜合以治, 各得其所異。 」治療抑鬱障礙不僅重點調理魂魄、 補養陽氣,還要抓住核心癥狀,採取多種措施綜合 治療。另外,我們認為既使用中藥治療也非以單方 能夠奏效,必須應用大方、復方才能夠起沉痾、祛 痼疾。如郝萬山治療本病提出 「溫補心膽陽氣, 益肝兼助疏泄,養膽滌痰醒神」 [7 ] ,若達調理魂魄 之功,可選柴胡桂枝湯、溫膽湯、四逆散、定志小 丸等合方化裁,臨床應用效果比較理想。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