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棱鏡 | 叫板納斯達克 李小加在美解讀港交所新上市規則

作者 康路 發自美國舊金山

2018年港交所的IPO籌資為全球第一。港交所2018年完成上市架構改革,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終獲放行,並讓部分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成為可能,成為背後的推動因素。

2019年元旦剛過不久,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已經在為新一年的目標奔忙。2019年1月7日,在美國舊金山出席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峰會時,李小加與其他美國生物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物科技行業新趨勢,並分享香港交易所的新上市規則。

在探討生物科技板塊對全球投資人和發行人機會時,李小加表示,中國人的家庭財富長期鎖定在房地產和內地股市上,多元化資產配置和尋求更高回報的意願,將創造一個中國資金相對便宜的時期,這也讓發行人在定價時更具優勢,會出現一些在香港上市公司定價更為激進的現象出現,作為交易所,希望市場更平穩發展,但投資人的成熟需要假以時日。

李小加同時表示,和美國市場相比,中國資本的思考邏輯不同,導致一些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在美國市場不受重視,卻能獲得亞洲投資人認可,“一顆藥你不需要賣到500美元,你可能賣50元,也可以獲得認可。”同時,考慮到亞洲資本習慣於交易的特性,股票換手率更高,流動性更好。上述香港市場的特點,都可以成為美國生物科技選擇香港上市的理由。

但去年港交所醫療健康板塊波動劇烈,IPO接連破發,讓投資人擔心中國生物科技市場的成熟程度。

問及如何幫助中國生物科技市場成熟時,李小加表示,作為交易所,關鍵要減少上市障礙。他表示,雖然2018年,港交所的IPO融資額再次全球第一,但自己並不以此為KPI,“我們更關心披露機制的完善。”李小加稱,公司或資金會不會來到這個市場,最終取決於他們是否需要這個市場,交易所只是輔助,港交所將繼續發展調整有關的流程或細則,讓規則清晰,把市場準入制度設定到一個合理的水準,由投資者和上市公司自行選擇。

(圖:左二為摩根大通亞太區投資銀行聯席主管霍雋,右一為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

圓桌討論中,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Co)亞太區投資銀行聯席主管霍雋(John Hall)表示,目前香港IPO管道仍強勁,約有15-20家公司處於等待管道中。2018年,摩根大通牽頭參與了多項內地醫療健康領域的重大交易,包括全球迄今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健康IPO平安好醫生11.18 億美元在港上市,以及被《國際金融評論》(IFR)雜誌評為2018年亞太區年度IPO的信達生物4.85億美元在港上市。霍雋(John Hall)認為,香港的投資者和中介機構在評估生物技術領域的機遇和風險方面需要時間積累經驗,特別當針對尚未盈利高增長的公司進行估值時,“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物技術公司進入市場,投資者將在這一領域更具經驗,發行人也將擁有更多的估值基準。”

霍雋(John Hall)稱,各大金融機構正建立或加強其在亞太地區的醫療保健業務,以更好地支持醫療健康企業日益增長的融資需求,“最近,我們任命張凌負責我們的中國醫療保健行業的投行業務, 同時還聘請了一位生物技術研究分析師來擴大對該領域的研究範圍。 我們將繼續在醫療健康領域進行投入,強化我們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摩根大通在1月初剛任命張凌為全球投資銀行中國區醫療健康與科技主管。2015年,張凌一度從摩根大通跳槽至華大基因,並擔任華大基因的首席運營官。

此次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峰會共吸引逾9000名參會者,超過485家非上市和上市公司將進行現場推介演講,展示醫療健康行業的最新趨勢和未來發展方向。其中,來自中國的公司和基金代表也在逐年增多,共有38家中國企業參會,21家將進行現場推介演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