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中秋,吃口人造肉月餅!聽創始人告訴你背後的故事

中秋馬上就到了,你還在為選什麽味道的月餅煩惱嗎?前幾天上市的“人造肉”月餅或許是一個新選擇。

前幾天,雙塔食品1000份人造肉月餅在電商渠道上架很快售罄,其合作方“珍肉”首批3000份也吸引了部分消費者選購。

人造肉月餅成分是什麽?它是怎麽研發出來的?9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採訪到人造肉月餅廠家“珍肉”創始人呂中茗和聯合創始人洪小齊, 打探月餅背後的故事。

國產人造肉月餅首發 背後是一注冊僅一個月的初創公司

前幾天,備受矚目的首款國產人造肉月餅正式登陸電商平台銷售。記者在淘寶看到,該人造肉月餅配料為小麥粉、豌豆分離蛋白、椰子油、橄欖油、飲用水等,不含防腐劑,常溫可存放5天,冷凍30天。由上海老字號“老大房”加工,現賣現烤,9月10日開始發貨。

營養成分上,該產品寫明每100克所含熱量、總脂肪、膽固醇分別為737千焦、8.8克、0克和1655千焦、30.8克、69毫克。60克×6個一盒,售價88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產品由珍肉(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推出,這是一家今年8月才成立的初創公司。

公司創始人呂中茗在接受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是在美國留學時發現了商機。“我是一個健身愛好者,關注‘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在健身過程中發現國內健身配套飲食還是一片空白,於是畢業後回國創業。”

呂中茗是國內第一個做乳清蛋白棒產品的創業者,“銷售不錯,那個項目營收超千萬。”

但隨著同類產品越來越多,他希望尋找高增長的新賽道。

呂中茗

“人造肉第一股”備受關注 他和朋友聯手進軍人造肉領域

在美國,呂中茗學的材料工程,經常接觸人造肉、分子結構一類技術,早就關注到“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人造肉公司。

“走訪市場,考察上下遊企業,通過各種論壇學習,大約調研了2年。”呂中茗告訴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他聽到多位業內人士及專家談到“植物基產品”是未來趨勢,因此,他也準備進軍該領域。

與此同時,呂中茗的老朋友洪小齊正在矽谷從事風投領域工作,她接觸過人造肉公司,也是人造肉產品的粉絲。但讓洪小齊苦惱的是,當時國內人造肉市場卻還是一片空白。“有在該領域創業或投資的想法。”

今年5月,“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美國成功上市,當日股價暴漲163%。

呂中茗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他拉上老朋友洪小齊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再次創業,成立“珍肉”,進軍人造肉領域,是中國首個人造肉品牌。

以傳統美食敲開中國市場 未來將推出多種人造肉產品

呂中茗認為,中國是肉類消費的大國,人造肉有市場。可國內消費者對“人造肉”認知還不夠,市場潛力待挖掘。

“珍肉“團隊想到了一個辦法:以傳統美食打開市場。

這也是呂中茗決定率先從月餅切入的重要原因。“我是北方人,家鄉沒有鮮肉月餅,一次出差偶然品嚐到,覺得味道很不錯。恰好鮮肉月餅的肉餡能與‘人造肉’結合,所以就決定在中秋節推出了人造肉月餅。”

在研究月餅配方時,“珍肉”團隊也有考慮。

呂中茗介紹,目前人造肉主要分為植物肉和動物細胞培養肉,市面上達都是植物肉。“但風味和質地是兩大技術難點。”

最終,這款“人造肉”月餅,他們採用100%的豌豆蛋白肉。

9月6日,“珍肉”的人造肉月餅上線,目前已銷售50%以上。從消費者畫像來看,北京、上海、深圳等超一線城市消費者眾多,其中,還包括許多在中國的外國人。

“將來我們將主攻餐飲渠道。”“珍肉”聯合創始人洪小齊告訴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他們將與餐飲企業合作開發人造肉菜品,目標是讓人造肉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已有連鎖水餃品牌、火鍋品牌、點心品牌與“珍肉”洽談合作,未來或許將有一大波“人造肉”食品來襲。

分析:“人造肉”是高科技版傳統素食 技術成熟後潛力巨大

“傳統素肉不等同於我們現在說的‘人造肉’。”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現在的人造植物肉在成分來源、工藝水準和風味上都體現了更高的科技水準。比如,通過分子技術、微生物發酵等最新技術,去除豆製品原有腥味,能做到高仿真。

但他也表示,和美國相比,我國“人造植物肉”技術還不夠成熟,但依托消費升級以及大健康人群的剛需,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據他預測,國內“人造肉”技術或還需兩到三年完善。“技術成熟後,未來的市場潛力,應該是非常巨大的。”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韋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