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巨頭們爭相布局Vlog 但首先要繞過社交這道門檻

互聯網行業似乎從來不缺乏風口,以前是兩三年一個,如今幾乎快要變成一年好幾個。

這不,短視頻的風口剛剛形成沒多久,就迅速成就了快手和抖音的江湖地位,同時也讓諸多巨頭扼腕歎息,恨自己沒有提前布局其中。

而正當大家紛紛探索下個機會到底何時到來之際,由國外引入的Vlog開始逐漸露出躥紅的勢頭,瞬間引得巨頭們上演了兵臨城下的一幕。

內容創作新風口

Vlog最早是2012年起源於Youtube,國內的第一批Vlogger出現於2016年,主要以海外留學生為主。而真正在國內獲得大規模關注是從2018年才開始的。

和其他娛樂型、快消型的視頻形式相比,Vlog所展現的生活化、真實性、高品質內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同時,也引來巨頭的入局。

4月25日,抖音在原有15秒短視頻的基礎上,向所有用戶開放了1分鐘時長的視頻發布權限,推出“Vlog十億流量扶持計劃”,目的是鼓勵用戶拍1分鐘的Vlog。半個月後,5月10日,百度宣布好看視頻將推出“Vlog蒲公英計劃”,提供5億元現金補貼,20億流量扶持,全面賦能Vlog創作者。

兩大巨頭接連加碼Vlog,一方面是隨著短視頻的普及,許多玩家加入其中,行業競爭加劇;另一方面是短視頻的用戶增長出現降速的苗頭,平台希望用新的視頻形式帶給用戶新鮮感,於是Vlog應運而生。同時,說明Vlog的風口已經悄然到來。

據Quest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春季大報告》顯示,2019年3月,短視頻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達到8億,比2月下滑2.4%。儘管不能就此認為短視頻的紅利期已過,但在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大背景下,繼續指望“大河有水小河滿”顯然不太可靠。

隨著各大平台的布局趨於完善,大家交叉的領域也越來越多。上述QuestMobile的報告就顯示,3月用戶月人均打開短視頻APP的個數從去年的1.5個漲至1.7個。這也說明平台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不過,在短視頻APP用戶數增速放緩的同時,Vlog用戶卻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從百度指數就可以看出,近兩年來,“Vlog”在國內的搜索指數呈快速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呈爆發式增長。

正是看到Vlog有可能成為增長點,抖音和百度投入重金加碼補貼,希望快速的跑馬圈地,搶佔市場。而早在2018年下半年,微博、B站就已經在Vlog領域試水。2018年9月,微博發出了Vlog號召令,用戶在30天內,發布4條以上Vlog,便可以申請為微博認證的Vlog博主並獲得流量和資源扶持。隨後B站也推出30天Vlog挑戰活動,UP主們只要在30天內完成至少4條原創Vlog,就可以獲得平台獎勵。

上山容易登頂難

Vlog為什麽這麽火?套用一個流行的概念,Vlog一定程度上是短視頻的“消費升級”。

Vlog多為記錄個人的生活日常,主題非常廣泛,可以是參加大型活動的記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瑣事的集合。Vlog的差異化來自內容的生活化和真實性,這也是其最大的優勢所在。

相比傳統的文字部落格,經過拍攝、剪輯、配音、配字幕的Vlog承載著更為豐富的信息量。特別是和現在短視頻平台上流行的表演型短視頻相比,Vlog生活化、真實性的內容形式填補了審美空缺。

雖然Vlog看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要達到專業水準卻並不簡單。Vlog吸引人的是博主展示的生活方式,而這對博主的知識、閱歷、創作能力、表現能力、視頻製作能力等都有著很高的要求。

一期能吸引用戶的Vlog絕不是靠手機攝影頭和剪輯App就能完成的,知識和閱歷更是需要靠學習和經歷來積累。井越就曾經說過,自己做一期5分鐘的視頻需要60-70G素材、6-10個小時剪輯。因此,Vlog的生產和消費不可能是“快餐式”的。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製作Vlog在技術層面的門檻越來越低,但要成為Vlogger卻並不簡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今日頭條力推的歐陽娜娜,還是微博和B站上活躍的@你好_竹子、@cbvivi、@大概是井越、@深夜徐老師等頭部Vlogger,要麽是自帶流量的娛樂明星,要麽本身就是資深玩家。他們的Vlog有很強的PGC屬性,基本上是團隊作業。

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的平台進入這個領域並推出補貼和扶持政策,會有更多人嘗試Vlog。微博已經成立了Vlog學院,請頭部Vlogger給用戶介紹如何製作Vlog。這也有助於推動Vlog作為一種內容形式的普及。根據微博的統計,平台上70%的Vlog都來自普通用戶。創作者基數變大勢必會湧現出一批新銳Vlogger,但對大多數人而言,製作Vlog仍然是“上山容易登頂難”,僅靠流量也很難“堆”出優秀的Vlogger。

社交決定基本面

回歸到Vlog的本質。Vlog之所以吸引人,關鍵在於博主在視頻中所呈現出的生活方式和狀態被用戶認可。換言之,對Vlog的消費最終要建立在對Vlogger本人的認同之上,而Vlogger的人格魅力最為重要。

如何理解Vlogger的人格魅力?舉個例子,在短視頻平台上有大量彼此模仿的內容,比如能歌善舞的小姐姐、千篇一律的背景音樂,用戶樂於觀看這些視頻甚至親自下場模仿。但在Vlog這個賽道,試圖模仿一位博主去拍攝和他風格類似的Vlog,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同樣兩個美食博主,在Vlog中展示出的狀態也會迥異。

這是不是和網紅很像。一個好的Vlogger,本身就應該是個網紅。

從網紅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來看,有兩個特徵值得關注:一是具有生命力的網紅一定能為粉絲帶來獨特價值——或者是傳播某種生活方式、或者是提供某種知識或技能。二是網紅的生命周期和價值由粉絲決定,社交是網紅髮展的前提,而社交平台也就成為網紅髮展的必選。

即使不考慮用戶對時長的慣性和PGC視頻仍以橫屏為主這兩個因素,單就社交屬性而言,微博也更接近Vlogger成長的最佳土壤。社交平台的內容消費是以人為維度進行的,即使微博也推出了熱門流引入算法推薦,最終仍然要落腳在建立社交關係上。

Vlog從2018年下半年興起,既有歐陽娜娜在今日頭條製造的標杆效應,也有吳磊、王源、劉濤等在微博上產生的恆星戰役效應,也有一批早期試水者在B站、微博、一閃、VUE等綜合型或垂直平台上的全面開花。可以預見,一定會有一批生活品質比較高或者比較個性化、樂於分享又善於展示的人借助Vlog成為網紅,就像2016年的papi醬、張大奕一樣。他們會繼續在所有平台上分享生活方式和成為廣告主的新寵。但只有在微博上,他們才能享受粉絲帶來的快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