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黎聖母院火災之謎!

撰文/朱廣思(北京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這兩天,一樁震驚世界的火災事故成為了所有新聞版塊的頭條:當地時間15日傍晚,台灣時間16日凌晨,位於法國巴黎西堤島,矗立在塞納河畔,始建於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出現大火。

Twitter上網友製作的法國當日各大報紙頭版匯總

由於頂部閣樓附近的腳手架是起火點,又提供了很多助燃物,起火一小時後,聖母院塔尖倒塌。大火持續到當地時間16日上午9點才完全撲滅,約有400名消防員和6架雲梯參與到救火作業當中。

塔尖損毀,主體結構倖存

這次火災損失非常嚴重,左塔上半部被燒毀。巴黎聖母院尖頂之上,還有一個公雞形狀的風向標,上面安裝著三件聖人遺物:荊棘冠上的一個碎片,一件聖丹尼斯的遺物,一件聖吉納維芙的遺物,這些也都一併燒毀。

幸運的是,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包括兩座鐘樓得以在火災中「倖存」,歷史悠久的那三個玫瑰花窗,即位於西、南、北三大面象徵「天堂之花」的彩繪玻璃花窗也保留了下來。教堂管風琴也在火災中倖存,只是因高壓水槍而受到輕微損傷。其他還有「幸運的」16尊銅像(在火災發生的前幾天的11日,十二使徒的銅像和4座福音傳教士銅像剛巧被移走)、路易九世的一件長袍、祭壇、入口主大門(左至右分別為「聖母之門」、「審判之門」和「聖安娜門」)都得以倖存。三件最重要的聖物——耶穌受難當天羅馬士兵戴在他頭上的荊棘冠、耶穌的十字架和釘入耶穌身體的釘子都沒有受到損壞。另外,教堂內的大型油畫無法移動,其損毀程度尚無法判斷。法國總統馬克龍下令,要重修聖母院,初步投資680萬美元,希望在五年內實現重建。

此前,巴黎聖母院每年約接待1300萬名遊客參觀。很多去過巴黎聖母院或者讀過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的朋友,都對此表示惋惜。巴黎聖母院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人聽到的勝利鐘聲都是來自巴黎聖母院南塔的伊曼紐爾大鐘,如今卻在這次意外中損失慘重。

滅火不宜空中灑水

這就要說說巴黎聖母院的結構了。這間教堂和我們印象中的全磚石結構教堂不同,這座建造於中世紀的教堂是一個龐大的磚木結構建築

整座巴黎聖母院的框架幾乎都是用木材建成的,大約1300棵樹木被用來建造它的橫樑。該教堂的整個構架大約包含52英畝(約315畝)的木材,花了180年才建成。這些樹木組成了巴黎聖母院的框架,同時它們也支撐著其115英尺(約35米)高的屋頂。沒想到這引以為豪的木質結構,如今差點毀掉了巴黎聖母院。

此外,木質結構頂部比較薄弱,如果用消防飛機從空中向下灑水,會給建築造成更大的損害。巴黎聖母院裡面還有一些文物,如果直接從上面往下撒水,大量的水很可能一下子直接進入到聖母院之內,也可能瞬間對裡面文物造成破壞作用。

19世紀歐仁·維歐勒-勒-杜克著手修復巴黎聖母院時繪製的平面圖

據巴黎檢察官辦公室透露,已排除蓄意縱火和與恐怖主義相關的動機。據多家法國媒體報導,聖母院頂樓的電線短路可能是引發火災的原因。防火問題是建築永恆的話題,時至今日,即使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也對火災畏懼三分。當然,解決的辦法眾說紛紜,阻燃劑塗層算是一個辦法,但要找到萬無一失的辦法,恐怕還為時尚早。

古建築如何防患於未「燃」?

專家認為,不只是巴黎聖母院需要擔心老化、火災問題。許多歐洲國家的古建築,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築,都可能面臨這個問題。

南美洲最大自然歷史博物館——巴西國家博物館也遭遇過類似的災難,它由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成立於1818年,被命名為「皇家博物館」,館藏文物超過2000萬件,涵蓋了自舊石器時代至19世紀以來生活在美洲、歐洲、非洲和中東的多個文明所產生的不同文化的重要文物。中國也有許多木質結構的古建築,故宮就是最著名的。

古建築如何防患於未「燃」?根本問題還是杜絕火種和易燃易爆品進入,並成立專屬的消防處,並且在施工期間做好各種防火預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