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全國出名的“溜索村”修橋了!最後留守的91歲老人將進城與家人團聚

“走也走不得,死也死不掉,給大家添麻煩了。”

貴州威寧縣海拉鎮花果村大石頭組,奔騰的牛欄江,阻斷了這個村子通往外界的路。出行全靠一條橫江的百米溜索,空中飛人的場面已上演多年。村裡孩子外出上學,單程就要近4個小時,這條溜索也是必經之路。

2019年4月,騰訊新聞和《新京報》對“溜索村”的困境進行報導後,得到貴州省委及當地各級政府關注,推動了索溜村的整寨搬遷。全寨28戶人家,搬進了縣城,開始了新的生活。

91歲的老人何蓮美,既無法越過溜索,也不堪忍受長途的顛沛,她選擇了留守。去年的4月29日,面對空蕩蕩的村子,何蓮美說出了上文那句讓人心酸的話。

半年多過去,“溜索村”的最後一戶人家過得怎樣?我們再次回到這裡。

攝影&撰文/陳傑 責編/匡匡

出品/新京報 騰訊新聞

孩子們都進城了,我很想他們”

2019年11月30日,“溜索村”的一間獨戶老屋裡,我們見到了何蓮美。

為了照顧母親,何蓮美年過七旬的兒子卯穩樹、兒媳婦高關妹也留了下來,三個人組成了“溜索村”最後的留守家庭。

何蓮美並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到來。卯穩樹說,衰老帶走了母親的視力,“即使你站在她面前兩三米,她也只能看到個模糊的影子。”

何蓮美也幾近失聰,和她說話,必須湊近她耳朵,大聲喊叫,她才能聽到。

這半年,何蓮美多數時間留在自己的房間,偶爾到兒子的屋裡坐坐,30來米的距離,她摸摸索索要走很久。

何蓮美已經習慣了冷清的日子,但對孫子、曾孫們的思念,卻日益增長。她常說:很久沒見過孩子們了,想他們。

“要過年了,都回來看看”

卯穩樹給兒子卯昌富打電話,說,年底了,家裡的菜該收了,年豬也該殺了,你們回來吧。

有句話他沒講,但卯昌富也知道,那就是,“奶奶想你們了。”

掛了電話,卯昌富和妻子陳慶花立即從縣城新家起身,回到了“溜索村”。

過去,“殺年豬”是村裡的傳統,是件鄭重的事,甚至需要選一個吉利的日子。而現在,它成了一家人相聚的理由。

何蓮美一天吃兩頓飯,早10點和晚上6點。肉片青菜湯、半碗鹹菜、一碗米飯,孫媳婦陳慶花把飯菜端上桌,把老人扶進屋裡。

“溜索村”地處牛欄江大峽谷谷底,冬季平均氣溫7度,並不算冷。

平日裡,白天大部分時間,何蓮美都是自己靠在門前的土牆上,默不作聲。

12月1日,她比以前起得早,花了一個多小時才穿戴整齊,用黑色麻布纏頭,摸索著把被褥整理好,等待孩子們回來。

“開春了,我們也要走了”

下午4點,曾孫子卯申文和曾孫女卯米會回來了,他們徑直來到老屋,見到了老祖何蓮美。

這是曾孫們進城後,第一次回來。數月未見,祖孫分外親熱。何蓮美用視力模糊的眼睛,緊緊盯著孩子們,似乎要把他們看得更真切一些。

孩子們聊得最多的,是搬進城裡後的各種新鮮見聞。何蓮美聽不太懂,她只是摸著孩子們的臉,握著他們的手,說卯申文頭髮剪太短了,卯米會的臉又長圓了。

短暫的相聚,讓老人精神大好,她靠著土牆,臉上漾著微笑。

卯穩樹告訴母親,孩子們要放寒假了,過年還會回村裡祭祖,在家裡多住幾天。

何蓮美在“溜索村”的日子,也不會太長了。

一個多月前,一座投資數十萬元的鋼結構吊橋開始建造,吊橋寬可通一輛三輪車,兩邊有護欄。建成後,它將取代原來的溜索。

另外,大石頭組通往縣城的公路正在修建,很快也會完工。

卯穩樹說,一家人不住兩地,他和母親商量過,老人同意搬遷到縣城和後輩同住。等開春暖和了,路修通了,就把老人背過吊橋,從對岸坐車,一起搬進城。

據海拉鎮副鎮長孔德亞介紹,人雖然已遷出,但村裡還有土地和林地,橋建好了,方便合作社入駐開放,有經濟效益了,村民能分紅,也是份穩定收入;有了橋,村民回村祭祖也方便。讓村民們在縣城踏踏實實的,該打工的打工,孩子該上學的上學。

至於溜索,是村民自己出資修建的,最終處置權由出資的村民決定,將來可能去掉吊圈和牽引繩,作為景觀保留下來,也可能進行整體拆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