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崇禎殺袁崇煥是自毀長城嗎?真實的袁崇煥是什麽樣的人?

吹了一個不該吹的牛,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做了一筆不該做的買賣。

世傳清太宗皇太極用反間計,俘虜兩名明宮太監,然後故意讓兩人以為聽到滿清計劃,謂袁崇煥與滿人有密約,皇太極再釋放其中一人回京。明思宗朱由檢中計,以為袁崇煥謀反,殺之!

不過近些年,有不少歷史學家提出,袁崇煥之所以為崇禎殺死,他自己也有很大責任。

第一、吹了一個不該吹的牛。

說大話又叫吹牛,一輩子沒吹過牛的人,恐怕地球上還沒有。一般人吹吹牛無傷大雅,但如果吹牛的是手握重兵,並且深受皇帝信任與重用的將軍,那後果就嚴重了。‍

作為一名進士出身的文人,袁崇煥卻極具軍事天賦。寧遠之戰大顯身手,擊斃努爾哈赤。崇禎皇帝繼位後,袁崇煥重新得到重用,被授予一系列要職,將遼東全部軍事大權都給了他。崇禎還授予袁崇煥尚方寶劍,可以說對他的信任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並吹下了五年複遼的牛。而袁崇煥的平遼方略:一守土為主,輔之以戰爭,次輔之以談判。按照這種方略,守土沒問題,但是要消滅後金勢力是沒希望的,五年之期就是欺君之罪。

第二、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毛文龍

袁崇煥書生文人的性格,也加速了他的人生悲劇,文人眼裡慘不得沙子。毛文龍是當時的明朝遼東總兵,正一品武將,且毛文龍駐扎在皮島,就是現在的鴨綠江口一個島。位於後金的後方,戰略位置極其特殊。可以說每次後金之所以打贏了,也不敢長驅直入,就是因為有毛文龍在後方牽製。所以儘管毛文龍此人確實存在問題,擁兵自重,虛報軍餉,買賣軍用物資等,但也不是袁崇煥有權利殺的。擅殺毛文龍的後果不言而喻,後金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更嚴重的是,造成了明朝遼東將領的猜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是毛文龍的部下,因此而叛變投降滿清。後來的清朝三藩之亂,毛文龍的部下就佔了兩個。

第三、做了一筆不該做的買賣。

擅殺毛文龍已經讓崇禎心生猜忌,而接下來做的一件事,直接讓猜忌之心升級成了殺心。公元1629年東北的蒙古和後金,都發生了嚴重的饑荒,蒙古幾個部落就提出,想從袁崇煥這買點糧食。我們知道糧食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不是隨意可以買賣的。崇禎皇帝後來下旨可以賣,但必須按蒙古部落人口進行買賣,防止糧食流去後金。袁崇煥卻為了軍餉,完全沒把崇禎的旨意放在心上,公然把大批大批的糧食賣出去。後果正如崇禎所擔心的那樣,糧食通過蒙古流向了後金,幫助後金度過了饑荒。

而成功度過了饑荒的後金,起兵重新發起進攻。因為沒有了毛文龍,後金沒有了後顧之憂,繞開袁崇煥的關寧防線,直撲北京。接到消息的袁崇煥趕忙星夜兼程,終於比後金軍早一日到達北京。可接下來的操作就讓人看不懂了,皇太極和袁崇煥幾十萬大軍在北京城下對峙,只是繞著北京城轉圈圈,就是不開打。結果北京城裡就出現了一種說法,袁崇煥已經投降了後金,他是帶路黨。

說袁崇煥投降後金,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一炮轟死努爾哈赤,皇太極是不會放過他的。之所以不打,那是因為袁崇煥知道,就算是關寧鐵騎,在野戰能力上也不是八旗的對手。最佳方案就是依托北京城牆大炮,在火力射程之內進行交戰,皇太極也很清楚不能進入火炮射程內,所以才出現兩軍繞圈圈就是不開打的現象。

可惜,袁崇煥隻懂戰術不懂戰略,更不懂政治,最最不懂的,是如何揣摩皇帝心思……

崇禎皇帝對袁崇煥殺心已起,正好利用皇太極的反間計,來了個將計就計,殺掉袁崇煥。可以說袁崇煥的悲劇,是其文人性格與崇禎皇帝多疑剛愎自用的共同結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