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她在喜劇女演員的困境中殺出血路

前兩天和馬麗見面,我給她準備了一個「快問快答」,其中有一個題目是:“你更希望自己是強勢的幹練的,還是可愛的溫柔的?”她想都沒想就肯定地回答:“這個我全具備。”突然間我才發現,這兩組有點半對立意味的的形容詞,一同放到她的身上,不僅不衝突,甚至還恰到好處地形容了她。

到底是什麽遮蔽了她“搞笑”之外的特質呢?我想還是因為她過往深入人心的喜劇角色,讓一次次的掌聲像標簽一樣,貼在了觀眾對她的基本認知上。可以說,在《來電狂響》之前,開心麻花成就了她,也鎖定了她。

必須要承認,中國版《完美陌生人》真的不差。不僅本土化做得不生硬,相比原版的偏戲劇形態,《來電狂響》倒是相當聰明地使用了當下比較賣座、比較容易上手的喜劇手法,將中國當下最熱門的社會議題:沉迷手機、階級差距、直播打賞、離婚買房、婆媳關係、養老壓力等等,巧妙地把“每個家庭、每個人的背後都是一地雞毛”的眾生相,都掰碎了揉進去。

智能化時代裡,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擁有手機就可以跟世界零距離接觸,命題本身沒錯,但真正拿來跟世界溝通的人,實際上寥寥無幾。而我們中國人在手機領域上分區域的“圈地自萌”,倒是做到了史無前例的和諧與統一。

馬麗說,喜劇不光要搞笑,一定要有意義。這一份強勢,體現在她挑選劇本時的堅持上。如果說馬麗過往每個喜劇角色的成功,是借助了話劇的經驗,將喜感的部分都放大到直戳觀眾笑點的結果。

那《來電狂響》裡韓笑這一個角色之所以能夠打動觀眾,除了她是當代中國女性生存困境中的一個縮影,最大的原因無疑是她把一個職場女強人在被性侵之後的強撐與遊戲最後的脫光坦白,所呈現出來的脆弱與堅強,都做到了毫無違和的拿捏穩當。負責任地說,不搞笑的馬麗,是本片最大的驚喜。

《來電狂響》裡我很喜歡的一段戲,是她和李楠夫婦(霍思燕、喬杉飾)兩人的一個3分鐘周旋。

唯獨韓笑,這普通的四個字像刀子一樣扎進了她的心裡。雖然此時觀眾還不知道“Martin”這個名字代表了什麽,但是韓笑整個人所傳遞出來的隱秘的生理不適,仿佛帶有一種讓觀眾過目不忘的能力,所以在答案揭曉之後,每個人都很難忽略她曾經的痛苦和悲傷。

儘管首映禮上觀眾對她的表現都讚不絕口,在我們的交流中,馬麗雖然坦言沒有將韓笑這個角色發揮到作為一個演員來說最最淋漓盡致的程度,是她的一個遺憾。但是她知道群戲講究的是此起彼伏的平衡而某一人非單方面的自我表現,所以她強調,韓笑這樣的一個角色能夠給到觀眾,特別是女性觀眾的鼓勵和勇氣其實更重要。

我很欣賞這樣的識大體。因為這意味著,即使她進入到每個角色,或者是每個角色進入到她的生命中,她都要保持一定的理智。“飆戲”對於觀眾來說,也許是評判一個演員演技的一個標準,可是我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單純地單方面地飆戲,這其實是一個相當自私的行為。

並不是說因為其他人演得不好,不要把差距拉得太開,完全不是。而是每一部電影的分工都不同,演員的表演力度也不同。用是枝裕和評價福山雅治的演技來通俗地解釋就是:“福山雅治是一個非常有合作性的演員,比起投手更像一個接球手的類型,面對對方的表演,能夠靈活地做出反應。”

明確自己要在一部電影中有合作性,關注的是這個團隊的合作,我覺得這是馬麗的清醒,也是她的幹練。

然而這樣的幹練並非是幾部電影就能成就的。在加入“開心麻花”之前,科班出身的馬麗,日常就是混跡在各個話劇片場,擔任一些戲份不多的小角色。剛剛經歷家庭經濟的變故的她,又因為總被人奚落議論“長得醜還能演,肯定是跟導演有什麽特殊關係”,一度自卑到抑鬱,後來拒絕了所有影視劇的邀約。

現在再回頭看,她的逆襲來得不算晚。因為跟何炅合作了一系列的小品,除了讓她迅速積累了不少人氣,還讓馬麗接到了開心麻花的邀請。就這樣,擁有相當豐富的小劇場話劇經驗的她,憑借著自己非常有特色的東北式爽朗,成了如今的“麻花一姐”、“喜劇女王”。

按理說,經歷了兩千多場話劇的洗刷,從自卑到自信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渡。但是人生並不總能如願。

在《夏洛特煩惱》票房大賣之後,因為出席活動的需要,馬麗向某時尚品牌租借禮服。對方不僅拒絕了她,而且也完全沒有打算藏著掖著他們的拒絕理由,反而非常直白地告訴她:“你的形象太土了”。

這樣的歧視,讓我想到了憑借《悲慘世界》的芳汀一角榮獲奧斯卡最佳女配的安妮·海瑟薇曾在頒獎典禮上控訴過,大家對於女演員的要求苛刻到好像只能通過刻意地變醜、變傻才能要證明自己的實力,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

所以尤物般的女藝人,都在爭相尋找能夠讓自己扮老扮醜扮土的角色,來證明自己有演技而力求轉型,這多少都是在向既定的偏見妥協吧。而在很多表演上都必須拋棄偶像包袱的喜劇女演員的出路就更是狹窄。除了要在表演和扮相上,都盡可能地誇張,以求在視覺上直擊觀眾笑點外,她們還承載了觀眾對整部、整場喜劇的期待,這種期待包含了“如何巧妙地告別三俗”、“如何讓女喜劇人升華整個故事”等等。也就是說,保持舞台記憶與人設的形象重合,其實是觀眾對喜劇女演員無意識的要求。

雖然如今馬麗是當紅的喜劇女王,是當之無愧的流量,她可以一直把喜劇拍下去,跟著開心麻花拿下一個又一個10億。畢竟她演了這麽多年的喜劇,沒有熱愛是撐不下來的。

但《來電狂響》像是她對自己並非“專屬於喜劇”這個刻板印象的一次叫板、一次證明。不苟言笑的高冷的韓笑,不想被世俗所定義的“羞恥”綁架,她的強勢也像是馬麗本人的強勢:她不想做快消品,賺夠錢就回家相夫教子,她熱愛舞台,她想做演藝圈的奢侈品,一個靠演技說話的演員,一個踏踏實實的演員。

電影《手機狂響》就是她成功擺脫刻板印象的第一步,如果把她固化為喜劇演員,那就實在太可惜了。

相比馬小、馬冬梅這些羞羞澀澀大大咧咧的角色,銀幕之外的馬麗意外的溫柔安靜,想知道更多我們聊了什麽嗎,歡迎各位朋友點擊影片,一探究竟。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