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事業部:王軍掛帥,定位Tier1

5 月 22 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了任正非最新內部講話文章。

任正非認為車聯網、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是華為未來三大突破點。

他分析指出,華為車聯網可以成立商業組織,要加大面對智能汽車的聯接、車載計算、自動駕駛等戰略投入。

一星期後(5 月 29 日),華為對外宣布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定位為智能汽車領域的端到端業務的責任主體,提供智能汽車 ICT 部件和解決方案。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隸屬於華為 ICT 管理委員會管理,與網絡產品與解決方案 BU、Cloud & AI 產品與服務 BU 並行。

據智能汽車見聞了解,這一部門直接向 CEO 匯報。

華為表示:汽車產業的關鍵技術正在從機械向 ICT 轉變,汽車的數字化、智能化成為 ICT 技術領先者的關鍵戰場。在智能汽車領域,美國廠商遙遙領先,中歐日韓都積極尋求 ICT 部件廠商支持以應對挑戰。

華為成立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主要包括以下職責:

負責智能汽車領域的產業洞察和客戶需求分析,制定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戰略規劃和商業計劃;

在所負責的產業方向上直接面對車企和 Tier1 供應商,承擔銷售和服務責任;

負責智能汽車 ICT 解決方案的設計、開發、集成和驗證;

負責智能汽車領域標準、研究專利、法規倫理方面的創新和推動;

負責建設公司的車規級的質量管理體系;

指定並執行智能汽車領域業務人力資源戰略;

負責管控智能汽車領域業務的商業和運營風險。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認為,未來汽車 70% 的價值來自增量業務,而汽車產業正在把 ICT 技術定位為新的主導性汽車技術。

目前汽車電子產業鏈 Tier1 系統集成商處於國際寡頭壟斷市場的格局,全球前十大汽車電子供應商擁有 70% 的市場佔有率。即使在國內市場,也被博世、大陸等國際 Tier1 所壟斷。

在汽車電子領域,國內缺乏一個世界級的 Tier1 供應商。華為入局智能汽車 Tier1 供應商,可謂是在機遇的當口。

過去,外界懷疑華為造車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任正非曾拍桌子表示華為不造手機,但現如今華為手機已隨處可見;

二是當互聯網人、地產商開始都開始跨界造車時,業務遍及世界、已與多家車企合作的華為說不好也想跨界——一直將華為視為榜樣的零跑汽車(背靠大華股份)就標榜「IT 人造車」;

三是外界相信華為有能力造車,200 億的造車門檻對年銷售收入幾千億的華為來說不在話下。

儘管任正非多次否認造車傳聞並表示:「華為絕不造車、永遠不造車。」但鑒於前段時間華為「備胎」芯片一夜「轉正」,因此並不排除華為在下一個十年沒有「汽車備胎」的可能性。

除了智能網聯,華為在電動化領域也有動作,日前已經與寧德時代合作,雖合作詳情未透露,但基於寧德時代主營電池領域,華為或將在電池熱管理系統、逆變器等方面進行合作。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的市場有多大?據中商產業數據測算,電子零組件比例從 2013 年 18% 提高到 2018 年的 23%,預計到 2020 年電子零組件佔整車部件比重的 50%。

此外,車聯網 + 自動駕駛在中國也將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從 2017 年 2696 億元增長到 2021 年的 4041 億元。自動駕駛領域市場規模將保持 10% 以上的高增長。

總之,車聯網+自動駕駛將驅動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而看上「車聯網+自動駕駛」的並不只有華為一家。中興更加「激進」。

2018 年,原本作為中興通訊事業部之一的英博超算從中興總部剝離,主要的職責就是要啃下最難的硬體控制器和作業系統這兩個領域,希望以此抓住全球汽車工業最後一次顛覆性革命。

ICT 產業是華為總體產業組合的基座,是華為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

現在來看,汽車是華為 ICT 技術的一個應用場景,所以說華為的山頭兒並沒有變,用 ICT 技術適配汽車產業只能算是擴大了山頭。

隨著華為在車聯網的端(車載智能及聯網設備)、管(車聯網基礎設施),雲(車聯網平台)等領域相繼推出相關產品,再加上華為在 5G 以及 IOT 等領域布局的加持,華為始於汽車不止於車聯網的雄心,或將逐漸攻克被壟斷的「上甘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