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發性骨髓瘤容易被誤診 全身不明原因疼痛當心是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血癌中的一種,主要是漿細胞的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統中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率僅次於淋巴瘤。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主任李娟教授表示,55歲左右的中老年人是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診斷的高發期,但由於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癥狀不具有特異性,在我國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中大多DS分期已直接到第三期,這大大影響了治療的效果。加之由於骨髓瘤確切的發病原因還不清楚,對於骨髓瘤也沒有很好的預防方法,因此對於多發性骨髓瘤儘早接受規範的治療才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質。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主任李娟教授

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因尚未明確或與B肝相關

據李娟教授介紹,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因與所有的腫瘤一樣,目前仍然不明。但與其他腫瘤的誘因相似,比如輻射、毒物等。另外,多發性骨髓瘤還與慢性感染有關,比如患有B肝、牙齦炎等慢性感染會提高多發性骨髓瘤的患病幾率。但這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多發性骨髓瘤容易被誤診 別忽視早期癥狀

在我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大部分患者被診斷時DS分期已達到三期,很多患者已出現嚴重的腎功能衰竭、全身骨頭破壞,甚至脊髓壓迫導致癱瘓無法走路、昏迷或者神志不清等嚴重癥狀才到醫院就診。這時對多發性骨髓瘤病人的治療帶來很大風險,大大增加了併發症風險、相關治療的死亡率也明顯提高、費用也大幅增加。

因此,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診斷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生存品質有著重要意義。李娟教授表示,患者如果出現以下一個或幾個癥狀應高度懷疑為骨髓瘤,常見的癥狀如:不明原因的局部或全身性骨痛、腎功能不全、大量泡沫尿、高鈣血症、貧血、反覆嚴重感染(如半年有兩次肺炎)等;另外相對比較少見的癥狀如:不明原因的頑固心衰、心律失常等。

另外,在平時的體檢中的一些異常指標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在血常規檢查中血紅蛋白下降,生化21項檢查中肌酐升高,球蛋白上升,尿常規檢查中發現蛋白尿等等,X光檢查中骨頭有多個可見的小洞,這時候要高度引起重視。

而確診多發性骨髓瘤則時需要通過骨髓穿刺發現一定比例的惡性漿細胞或病理髮現瘤細胞和血清和/或尿發現M蛋白等來確診。李娟教授表示,由於多發性骨髓瘤的癥狀並沒有特異性,往往在初次就醫時並不是第一時間到血液科就診,很多情況患者首先在骨科、腎病科就診。因此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要提高警惕,意識到這些癥狀可能與骨髓瘤有關,提高警惕性,可以降低其誤診率,提高骨髓瘤的早期診斷率。

多發性骨髓瘤採取整體治療方案 平均無病生存期可達95.4個月

儘管多發性骨髓瘤目前仍無法治癒,但是隨著新型治療方式的不斷應用,患者的生存期獲得了顯著的提升。李娟教授表示,從90年代至今,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歷程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在90年代之前,多發性骨髓瘤只能採用傳統治療方法,那時病人生存期大概在33個月。如今針對骨髓瘤很多治療方法應運而生,自體造血乾細胞移植、免疫調節劑、蛋白酶體抑製劑等一系列新葯和/或方式的應用,尤其是這些新葯與自體造血乾細胞移植結合的整體治療方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品質。

據了解,2006年起李娟教授在國內較早提出和執行的「含新葯的誘導方案-自體造血乾細胞移植-維持治療」的整體治療策略,截至目前已對幾百例骨髓瘤患者實施了新的整體治療方案。10多年過去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經整體治療策略治療後,生存期從原來的33個月左右增長至95.4個月,生存期達到將近三倍延長,並實現無病生存,在惡性腫瘤中特別是相對於歐美國家DSⅢ期為主的病人來說,是不多見的。

李娟教授強調,多發性骨髓瘤早期實行自體造血乾細胞移植優於晚期移植,早期移植患者生活品質高,接受化療時間短,所需費用減少。因此,自體造血乾細胞移植是多發性骨髓瘤整體治療方案的重要環節,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早進行。

而對於65歲以上的骨髓瘤患者,因不適合進行自體造血乾細胞移植,李娟教授創新提出「傳統化療-含沙利度胺方案-含硼替佐米方案的階梯治療」策略,使這部分患者生存期也得到明顯延長,避免國內一旦對新葯耐葯後無持續更新藥物治療的尷尬局面。

經以上前期治療後,將瘤細胞已降到較低水準,臨床可能達完全緩解,但患者還需要持續接受維持治療,否則,癌細胞可能在幾個月至兩年左右就會複發。李娟教授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維持治療比較簡單,只需要像高血壓、糖尿病用藥物維持,定期複查就可以了。維持治療期間不像其他腫瘤要做很強的化療。通過以上規範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有望實現將骨髓瘤從惡性腫瘤變成一種慢性病來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