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I + 安防,誰是下一個巨頭?

大家好,我是迅雷創始人程浩,現在成立遠望資本,聚焦人工智能領域投資。前幾天,我參加了由雷鋒網主辦的「2018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與幾位行業內人士進行了深入探討。我談了幾點對AI+安防的看法:

2G市場對安防行業足夠大,但偏關係驅動,擴張性會慢一些,作為投資人我們比較謹慎;

安防不是非常標準化的產品解決方案,所以創業公司有生存機會,但是光靠這個長大不容易;

未來AI+的核心競爭力會轉移到場景和數據上,算法的重要性會下降;

下面連同討論內容一起分享給大家。

在雷鋒網「2018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的圓桌討論環節,由智慧眼CTO王棟博士的主持下,雲天勵飛首席科學家、前Snap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孝宇,遠望資本創始合夥人、迅雷創始人程浩,七牛雲AI實驗室聯合創始人林亦寧,臻識科技CEO兼聯合創始人任鵬,天地偉業總工程師楊清永,五位資深專家以“AI+安防·技術實戰產品創新 商業變革”為主題展開思想交鋒。

以下是圓桌討論部分節選內容:

王棟:想問問楊總,如果你是一家小而快的明星創業公司的長官者,你會怎麽做?

楊清永:我在安防行業待的比較久,從我多年從事安防行業的經歷來看,安防行業看似市場很大,其實大家日子都過的很苦。包括老大、老二都活得非常辛苦。

我要是在一家創業公司,闖進了安防這個行業,首先要做的就是活下來,因為活下來才能謀求更深的發展。

AI企業要在安防市場活下來,找準定位非常重要。現在AI被炒得很火,但是並沒有落地,或者說落地得不夠好。現在很多創業公司有非常好的算法,需要把這些算法落地應用。假如我是決策者,首先要定位非常準,隻做一項技術。但是我會把這項技術應用在所有安防產品裡,通過擴大產品面來增加收入,而不是縱向做得很深。要活下來,首先要和現有的傳統產品合作,提升傳統產品的競爭力,從中尋找自己的生存太空。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成熟,這種太空可能會越來越小,所以我們還要做長遠打算,選中三四個支撐點做縱深發展。

王棟:我同意楊總的觀點,先掙到錢才能笑到最後。下面我想問問浩哥(程浩),作為企業家和投資人,您個人更願意投資什麽樣的智能安防企業?

程浩: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來講,所有的生意被分為三類:要麽是2C的,要麽是2B的,還有就是2G的,當然還有一類是To VC的咱就不說了。

我們以前做互聯網基本上都是2C的,2B的擴張性會稍微慢一點,客戶的需求可能有些不一樣,可能還會有些實施成本,另外搞定客戶需要花一些時間,所以2B很難像滴滴計程車似的三年就乾到百億美金。

2G的生意坦率來講是我們比較怵的一類,它和2B有一些共性,例如你搞定客戶需要時間,而且時間更長,特別是在安防這個領域又全是大客戶,可能預算不少,但是每家需求都不一樣。即使搞定了客戶,項目的實施周期也很長,政府回款的周期也很長。這是2B和2G比較相似的地方。

不一樣的地方是企業市場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市場化的,和政府做生意可能比較偏關係驅動。關係驅動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容易規模化。所以實事求是地講,2G的項目是我們作為投資人,或至少對我來講,我們是相對有點保守的。當然2G對安防行業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這個市場足夠大。客觀講在全世界來說,拿美國舉例,現在美國沒有那麽多從事安防的AI公司,因為國情不一樣。

回到安防裡面,我比較看中哪類公司呢?安防是一個典型的行業+人工智能的類型,它的行業屬性非常強。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我認為BAT不會進入安防行業,這裡面的觀點我今天不贅述,但是我認為做安防這個行業非常重要的是得有人能把行業客戶、把政府搞定,這是第一的,其次才是技術,即使今天我的技術還沒準備好,我可以用其他人的技術,等我準備好再替換成自己的。

王棟:下面請5位嘉賓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做AI項目時遇到的最大的難題。盡量不要談每個公司的通用難題,談談你們遇到的比較有特色的難題,以及你們是如何解決的。

王孝宇:公司快速發展對團隊考驗非常大,不僅要技術做得好,還有找到跟別人差異化的地方。

為了防止招標流程出現問題,政府不會一直採用某一家的產品。我認為最難的是標準化問題,每個地區每個長官的需求都不一樣。另外,安防行業已經存在了很久,中國一共有9000多家安防廠商,每家都有自己的地盤,如何把這些地盤一個個攻下來,和他們合作,中間存在很多難點。

當然,我們有自己的優勢和機會。我們2014年在龍崗落地了全國第一套人臉搜索系統,協助警方破獲了很多案件。現在很多地方的警察部門去龍崗警察局參觀,相當於免費幫我們打廣告,對我們的產品落地有一定幫助。

另外,我認為在中國做生意一定要垂直,單純隻做某一部分遲早會被乾掉。假如你隻做算法,海康發現每年需要花20億購買你的算法,第二年他就會建立團隊自己研發算法,你也就不可能做大。

總的來說,我認為最難的是,如何在2G市場用一套模式通吃全國。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我覺得每家安防廠商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林亦寧:我們不算安防企業,但在警察領域也有一些項目落地。我們覺得最難的是技術如何落地。

王總(王孝宇)前面提到的標準化問題其實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要把產品和商業模式擴展開來;二是首先要把項目落地。項目落地——尤其第一個項目落地是非常痛苦的,中間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你需要把一些傳統老民警的經驗轉化成算法模型,但是客戶告訴你數據不能出場,只能在場內迭代。這些都是很細節的問題,但在項目落地交付時又非常重要。只有把這些細節都處理好,把這些坑一個個踩過去,人工智能才能變成真正能在安防產業中應用的東西。

楊清永:我前面提到,安防行業很苦,難題很多,不只是一兩個點的問題。

就拿AI落地來說,AI技術現在被炒得很火。有些警察認為AI無所不能,他對你的期望非常高,難的是如何滿足他超高的預期。很多廠商說自己的準確率達到了99.9%,誤報率只有億分之一,那為什麽一天還會出現3個誤報?客戶很自然地就認為,你的產品和算法做得不好。實際上AI技術的落地還不成熟。

再者,AI智能的應用領域非常多、非常細、非常雜,它需要上層應用非常松散,需求五花八門。我原來做傳統安防,每天幾乎收集不到什麽需求,現在每天各種需求像雪花一樣,沒人去滿足。你不可能一夜之間召集這麽多人才來滿足這些需求,所以當務之急是建立一條生態鏈。各行各業都有非常優秀的企業,他們對自己的行業業務了解非常深入,產品也很成熟。如果能把這些企業的優勢聯合起來構成生態鏈,就能讓你的產品在各行各業快速落地,為用戶創造價值。

所以我認為,最難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態鏈,找到固定的合作夥伴。

王棟:數據對安防算法的演進非常重要,但行業領軍企業通常都不太缺數據。這種情況下,未來人臉識別等算法是否會逐漸趨同?如果是的話,接下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會體現在哪?如果不是,企業將在哪些層面體現算法的競爭力?

王孝宇:很多廠商說自己的誤識別率是億分之一,我覺得這樣的參數沒多大意義。不涉及場景的技術參數沒有任何意義,你必須說明是在什麽樣的場景下達到了這樣的精度。

在安防領域,夜晚的噪點和攝影頭架設的位置都會影響到識別率。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算法不會趨同。一定程度而言,通用的識別算法會慢慢趨同,但針對個性化場景的算法差異會越來越大。

我認為接下來算法會朝著場景自適應的方向演進,這條路至少還要走十年。我不相信有一套很牛的算法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當然,有些情況另當別論,比如我做一個小區的項目,小區裡一共只有一萬人,我只需要識別好這一萬人就夠了。那麽我可以針對這個場景很好地優化系統,不僅僅是算法,還包括數據采集和更迭系統。

至少目前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家安防企業的算法可以全自動地、不需要人為乾預地自適應場景。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算法演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棟:你們認為在AI公司和安防巨頭的競爭中,前者是否有機會勝出?這個市場是否會出現下一個海康?誰最有可能發展起來?

程浩:我先補充前面那個問題,就是說算法的重要性這一塊。短期看不光是安防,其實包括很多的人工智能領域,算法本身還有很多提高的太空。當然從長期來看,我認為這個核心的競爭力會慢慢轉移到場景和數據上,算法的重要性會下降。

因為數據有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數據是不可流通的,百度的數據不會給騰訊,騰訊的數據不會給阿里,阿里的數據不會給百度。算法本身就是人才,人才是會流通的,所以長期來講,場景和數據更重要,算法的重要性會下降。

回答你最後這個問題,現在新銳的科技公司在安防領域的機會,我覺得首先因為安防不是一個非常標準化的產品解決方案,所以這才使得我們的創業公司有機會能夠生存下來,如果這是一個非常標準化的行業,新進者就沒什麽機會了。其次2G的生意多少都有一些關係驅動,這使得你搞定廣州市政府,你搞不定深圳市政府,搞定深圳市政府的又搞不定惠州市政府,所以安防是一個比較分散的個性化的行業,因此創業公司生存下來是很有機會的。

但是如果真的想做到一個非常有規模化的安防企業,我個人有點悲觀,你想靠海康的打法再造一個海康,這是不現實的,就像馬化騰如果今天創業一定不會走騰訊的老路,因為timing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我建議現在的AI公司,安防的錢能賺都賺了(如果還沒有進入安防這個領域就別進了),除此以外也可以花點時間看看其它的領域,其實視覺的應用非常廣,包括汽車自動駕駛、機器人、新零售的應用,包括工業、物流方面的應用,我覺得這些相對安防行業來講更加市場化,標準化程度也高一些,這樣容易誕生大公司。如果把所有的寶都壓在安防上,未來的擴張性很可能是個問題。

林亦寧:我覺得浩哥(程浩)講得很對,企業存活下來和發展壯大是不同維度的事情。一家AI公司想要活下來,像楊總(楊清永)說的,要先找準一個定位。不管這個定位是做好一個產品,還是搞定某個市政府,企業都可以活得不錯。

但做大做強是另外一回事,企業要做好很多方面的事情才能發展壯大。在安防行業想要做大並不容易,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行業。

至於這個行業有沒有可能出現下一個巨頭,我覺得很有可能。我在和其他安防企業交流時發現,他們怕的不是互聯網巨頭,而是華為這樣的企業。華為是他們最害怕的一家公司。

任鵬:我覺得華為確實很強大,他們提出影片是安防行業的主航道,而且整個公司都在往這方面投入。他們以前做2B業務,現在既做2B業務又做2G業務。

我認為安防企業也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巨頭),只是中間要邁過的坎比較多,要找到不一樣的思維模式,這很重要。

楊清永:從現狀來看,安防企業不太怕互聯網企業,因為這兩種企業的生存模式和營業模式差異很大。在互聯網領域,一個產品可以通吃所有人,但安防行業不一樣,它需要一塊陣地一塊陣地攻下來,不可能一個產品通吃某個地區。

因此,互聯網公司會不太適應安防行業,在安防行業成長起來的難度非常大。當然,也不能說他們完全沒機會。BAT三巨頭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因為他們做了很多別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十幾二十年前你敢想象做一個互聯網交易平台嗎?你覺得不可能,但是別人做到了。(互聯網企業在安防行業成長)雖然很難,但是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

另一方面,我覺得安防行業有可能侵蝕互聯網企業的市場。我們的行業老大海康威視現在發展得很好,海康螢石平台的運作模式和互聯網企業完全相同。等他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慢慢地向外延伸和侵蝕,這是有可能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