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座新礦:小鎮青年網購醞釀大機會

    編者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年齡介於18歲-35歲之間,生活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人數眾多、有時間、有存款、敢花錢。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小鎮青年。如今,小鎮青年的投資理財觀、消費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比如,愛上買保險和銀行理財產品,也愛上了快捷、方便的網購。今日,本報通過掃描一群小鎮青年,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群體擁有什麽樣的消費觀和理財觀。

    本報見習記者 李正 郭冀川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網購產業鏈也在高速發展後達到趨於成熟的地步。同時,隨著城市群異塵餘生面的不斷擴張,一二線城市的消費潮流快速向三四線城市傳導和異塵餘生。在三四線城市中,作為現今主要消費群體的青年一代(年齡在18歲至35歲之間),他們的消費模式又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的消費觀優勢怎樣的?

    在“雙12”到來之際,《證券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專門對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人群進行了採訪。

    大宗商品分析師國先生:

    喜歡網購智能化電器

    家住山東省淄博市的國先生是一名大宗商品分析師。作為一名標準的90後,他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網購消費的頻次較高。

    “我喜歡從網上商城買電器,更偏向智能化電器。”國先生說,今年“雙12”,自己考慮買一個空氣淨化器,預算幾千元左右。之所以想買個價格較高的,是因為更換濾芯太麻煩。

    據國先生介紹,自己基本算是“月光族”,很少關注投資理財方面的信息。在談及日常花銷的分配時,國先生表示,自己很少購買護膚品和衣裝類商品,而外出就餐的頻次和開銷比較大。總體來看,自己主要的花費都用在了飲食、家電等方面。

    對於家電產業下沉問題,資深產業觀察家梁振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家電實體店不可能完全被線上取代,尤其是大型家電商品,很多商家的網絡售後服務無法與線下售後服務相比,因此流失掉很多網購客戶,家電消費目前還是以線下為主。

    “在三四線城市的下沉方面,京東和蘇寧已經有很多布局,而且這些門市注重體驗感和美感,不僅要讓人感受到產品的性能,還增設了體驗和互動環節,把門市從單純的銷售功能向多種功能轉變,讓線上、線下的資源一體化,把線上的流量向線下引流。”梁振鵬分析道。

    民宿老闆周小軍:

    不買生鮮買日雜

    家住貴州省大方縣的民宿老闆周小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透露,作為恆大扶貧幫扶的村民,除了有村裡大棚種菜的收入外,自己還利用家裡空余的屋子做起了民宿生意。

    “相比村裡的商店,網上商品豐富多樣,除了一些大件商品外,各種日常用品和消費品都是通過網購獲得。”周先生表示,因為家裡有人在村裡開商店做生意,目睹了網購的興起對實體店的衝擊,因此小店現在賣的都是油鹽醬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小店店主也是通過網購進貨。

    由於民宿客戶很多是老年人,除了自己網購商品外,自己也會幫助他們網購商品。雖然是大山裡的小縣城,這裡也有中通、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但由於有時商品寄送時間較長,因此不會買生鮮等食品,還是以日常用品為主。

   高中畢業的郭玉北:

    收入不高,網購不多

    家住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的郭玉北先生今年25歲,高中畢業後就在家附近找到了工作,生活較為平淡。據他介紹,雖然收入不高,但日常開銷也較小,最多的花銷就是遊戲充值和直播打賞,但自己十分節製,大部分工資會交給父母保管。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攢錢,準備辦婚禮。對於一些結婚用品,父母經常需要我通過網購進行採買。”郭先生稱,自己對網購和“雙11”並沒有什麽感覺,因為平時消費水準不高,網購也不多,購買的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品,因為價格比周邊實體超市還要便宜一些,遇到優惠力度大的時候,也會囤一部分商品。

   美容店個體戶沈琪:

    對品牌很挑剔

    美容店個體戶沈琪是一名家住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的90後。沈琪在高中畢業後學了兩年美發,隨後在北京從事近四年的美容美發工作;在積攢了足夠經驗後,回到老家自己開起了理發店。

    經過不斷努力,沈琪如今已成為幾個美容品牌的地區代理商,把自己的美發店升級成了美容店。除了在店裡工作以外,剩下的時間就是到周邊實體店推銷美容護膚品。

    “我對網購的需求比較強烈。一方面,由於見過大城市的消費環境,知道出門在外必須有一身得體的行頭;另一方面,做我們這行的,不體面點,人家也不容易信任你。”沈琪稱,自己平時也愛打扮,但對品牌比較挑剔,一些雜牌的產品不會買,所以很少去一些信不過的網上商城,而更青睞能夠保真同時送貨很快的購物平台。

    對於“雙11”和“雙12”的購物品類,沈女士表示基本就是囤貨自用品和店裡需要的日常用品。因為平常工作很忙,基本以網購為主。

    汽車廠維修工褚晨:

    不買太貴的電子產品

    家住河北省武安市的褚晨今年32歲,是一位汽車廠維修工。

    據褚晨介紹,身邊很多人都選擇了到北京等大城市打工,自己也曾在北京打拚多年,但由於學歷和能力等問題,就算工作出色,也只能作為一名維修工人,因此選擇了回到家鄉,與朋友合開了一個汽車維修廠,既當老闆也當工人。

    “收入在當地算是中等水準,雖不像大城市的人那樣體面,但是工作生活壓力也低。”褚晨說。

    作為一個曾經嘗試過北漂的人,褚晨感覺在日常生活消費過程中,三線城市與大城市並沒有太大差異,比如在“雙11”的時候,自己主要會購買一些日常消費品和食品,畢竟在小城市有一部分商品不太容易買到。但不會選擇網購手機或家電等比較貴重的商品,因為在居住地附近就有大型商場和超市,對於比較昂貴的電子產品,還是更信賴自己的親自體驗。

    同時,褚晨表示,近幾年感覺消費變化最快的,是居住地附近的新興零售小店,比如京東小店和蘇寧小店等,這些小店的商品與普通商家的區別很大,裝修擺放也更合理,自己更願意去這樣的小店購買商品,甚至通過小店的推薦,選擇在網上進行訂購諸如牛排、進口水果等商品嘗嘗鮮,“這樣購買的商品質量和品質也更有保障。”

    對於網購消費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的快速異塵餘生,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肖金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城市群的發展歷程看,城市之間存在由互不關聯、孤立發展演變為彼此聯繫、不平衡發展,再到緊密關聯、一體化發展的規律。

    “大城市疏解城市壓力,會讓更多的人才和資源向周邊城市擴散,進而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消費水準的提升。現在城市的生活,與周邊二三線城市的差距並不是太大。”肖金成分析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