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甘地為啥整天不穿衣服隻披白布?

3月21日是甘地搶鹽運動89周年。

這是一個相對冷門一點的歷史知識,背後可見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響。

非暴力不合作,不可望文生義,錯誤地認為“不是暴力不合作,只有暴力才合作”,此為戲謔兒語。它的意思是以非暴力的方式抵抗,以不合作的方式對抗,最終使敵人接受自己的訴求。

但是,牽涉流血犧牲的革命鬥爭,非暴力如何迫使敵人聽從自己的要求?

發生在1930年3月21日的印度搶鹽運動,史稱“食鹽進軍”。今天我們就用甘地這段故事來說說非暴力不合作。

一、甘地為啥搶鹽?

1930年3月21日清晨6點半,印度國大黨領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發起人甘地,率領79個門徒,從印度西部的城市艾哈阿邁達巴德出發,徒步向孟買的海邊丹地走去。

他們要去海邊煮鹽,實現印度人自己製造食鹽自己吃。

因為此前不久,英國殖民當局宣布了一部食鹽專營法,規定食鹽只有官方才能生產,大眾吃鹽要交鹽稅,而且鹽稅比以前有較大提高。

甘地領導的此次行動,就是要打破當局鹽法,並旗幟鮮明地提出印度“獨立”,“必須擺脫與英國的關係,達到完全的自治或完全獨立。”

一襲白布,赤足草鞋,手持竹杖,61歲的甘地帶著常有的微笑,就這樣出發了。

所經諸多城市,人們皆站立數小時恭迎,有的乾脆直接跟隊伍走了,一起“造反”。經過24天的徒步跋涉,他們來到海灘。隊伍此時已達上千人。

在海灘,他們打水、過濾、蒸煮,當第一塊食鹽製出來後,甘地持鹽塊向全國發布聲明,說自己已經身體力行地破壞了英國殖民當局的鹽法,以後大家想吃鹽就直接去官方的鹽倉取。

然後,自己又做了一次示範,教大家如何以非暴力的方式去搶鹽。

結果,甘地迅即被當局逮捕。

捕了精神領袖,全民皆怒。印度爆發大罷工,鐵路停運、學生罷課,公職人員退職,抵製英貨……一場10萬人的大遊行弄得英國總督惶惶不安。

甘地的後繼領導人,繼續號召大家搶鹽,並告志願者:

搶鹽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與英國殖民當局鬥爭。鬥爭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以非暴力的形式,宣示我們的決心。“在任何環境下,你們都不得動武,被打不得還手,連舉手自衛也不行。”

就這樣,一場悲壯的搶鹽運動再掀高潮——

鹽倉外有鐵絲網,鐵絲網外有壕溝,幾十個英國警察全副武裝等待著徒手搶鹽的人群。

只見第一排的人涉水過溝,警察開始鎮壓,手持帶有鋼尖的木棍,朝人們頭上砸去。人們沒有反抗,很快倒在血泊中。

緊接著,第二排的人踏著血泊又上來,再次被打倒在地。

第二排倒下,第三排又上來,如此反覆……

據在場的合作社記者報導,“他們一個個應聲而倒,血流如注,沒有反擊,沒有搏鬥,沒有憤怒和咒罵,只有低微的呻吟聲”。

經過2個小時的鎮壓,310個搶鹽人受傷,2人當場死亡。

而這一切被報導出去後,引發全國更多的搶鹽運動、更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和動亂。幾個月後,英國總督歐文妥協,與甘地談判,允許老百姓煮鹽,釋放甘地,條件是甘地收回他的“不合作”。

這就是印度歷史上的《甘地—歐文協定》。

搶鹽運動,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成功逼迫英國殖民當局接受了印度人民的主張,是甘地不合作運動的一大勝利。在印度實現獨立的進程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二、非暴力為啥能取得成功?

從甘地的搶鹽運動中,我們看見3個核心因素,這是甘地成功的關鍵:

1非暴力的鬥爭方式

非暴力是甘地的核心武器,通過非暴力的和平方式,甘地從道德上佔領了制高點,繼而喚起了廣泛的弱勢老百姓的同情、支持和追隨,隊伍越來越大,波及全國。

法不責眾,再有力的殖民統治也怕全國造反。

2輿論的壓力

弱勢群體的犧牲,以非暴力的形式呈現於大眾,迅速佔據道德高位,以無可匹敵、無可爭議的方式把自己的主張確立為“正確”。一經媒體報導,就在國內外形成輿論一邊倒的巨大壓力。

甘地的“盟友”列夫·托爾斯泰說,最有效的製裁乃輿論。甘地把它發揮到了極致。

3英國的退讓

搶鹽運動前,甘地的不合作運動已經開展了近10年,印度人以罷工罷課、退出公職、燒毀洋布等方式,抵製英國商業活動,使得英局惶然鎮壓,提高鹽稅,致使運動再升級,甘地出面搶鹽。

從前後整個過程來看,英國的唯一訴求點是確保殖民地下的商業利益不受影響,而非與印度民族有你死我活的鬥爭(這點與日本侵華性質不同),故而雙方能尋求到共同點,實現圓桌會談。

這,也就是為啥甘地在印度特殊的歷史時期、特殊的國家形勢下,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甘地的非暴力實質是啥?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聖雄,其出身並非凡人。

他的父親是當地土邦首相,印度教的忠實信徒,素食、不殺生、仁愛、禁欲是甘地從小種下的價值觀念。雖然他19歲曾到英國學法律,但由於不善爭,而屢屢受挫。據說他沒有辦成一件官司。

青少年的經歷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甘地後來在領導南非的印度人進行反種族歧視的鬥爭中,取得了非暴力的成功經驗,這是他在國內進行非暴力不合作的實踐基礎。

具體來說,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核心要素有3:

1愛

甘地在演講中曾說:“有兩條路可以改變一個統治者:砍掉他的頭,或逼迫其讓位,但我卻有著另外一條道路,那就是愛。”

甘地說,人性中的惡,不應該再用惡來製惡,而應該用愛。“獸性常為愛力所感化”,如果想制服惡人,就去愛他,愛敵人要勝於愛朋友。

真正的非暴力不是不施加暴力就OK了,而是應該“起而保護敵人,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

他的一句名言是,“完全的、真實非暴力,能夠使頑石點頭”。

他的愛純真得近乎玄學,英國總督稱其為“幻想”。

2自苦

我們常見的甘地,一般都是全身裸體,隻披一襲白布,這是他的品牌宣示:受苦、純潔、抵製英貨。

彼時,英國殖民當局生產銷售的紡織品和服裝並不貴,老百姓一般也都能買得起穿得起,但為了抵抗英國殖民統治,他號召抵製英貨,把洋布全部拿出來銷毀。

紡織品都被英國壟斷了,銷毀了怎麽穿衣服呢?

甘地就身體力行地做表率。沒布,自己就用紡車紡,沒條件生產衣服,自己就穿印度傳統服裝。一塊自己紡出來的布穿身上,本身就是不合作的象徵。

這就是他一身行頭的來頭。

在甘地看來,為了“不合作”,必要的犧牲、受苦、折磨都是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顯示出不合作的決心,迫使敵人就范。

比如他經常絕食,以示不合作。一生絕食17次,最長一次21天不吃飯,也堪為世界之最了。

3犧牲

以愛感化、以德報怨,人家打了左臉你把右臉再伸過去,這樣的方式能讓惡敵改變,繼而接受自己的主張嗎?

一般人的回答都是“不可能”,但聖雄甘地說,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

他說,非暴力是“使用整個靈魂的力量對抗暴虐者”,是一種強大的武器,它的力量遠勝戰爭或暴動,只有非暴力才能戰勝暴力。

這話聽起來有點空洞玄乎加匪夷所思。所以他又舉了個例子——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老鼠都開會,說決定它們今後都不再怕貓,大家都往貓嘴裡跑,那時候老鼠就能活命了。

於是大家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用巨大的犧牲去滿足惡魔,“撐死”敵人,然後利用道德和輿論的壓力迫使敵人改變。

四、為中國抗日開“藥方”

最後說一下甘地對中國抗日開的一個“藥方”。

二戰時,甘地曾給希特勒和盟國寫信,勸希特勒放下屠刀,勸盟國不要以暴製暴。在與他人的交談中,他也曾勸中國以“非暴力”的方式進行抗日:

“假如中國人有我這種非暴力的觀念,”他說,“那無需擁有像日本那種最新的毀滅機構,中國人可以告訴日本人:‘帶著你們的毀滅機構來吧,我們準備拿2億人來對付你,可是剩下的2億人,是絕不會屈服的。’倘使中國人真這樣做了,日本人便會成為中國的奴隸。”

唉,聖雄的這番言論,真是富有甘地特色。幸好中國沒有采納他的藥方,否則不堪設想。

他以為世界上好像只有一種方式可以成功改變敵人——非暴力不合作。

他認為世界上好像只有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是無敵的。

他以為日本法西斯好像跟英國殖民當局完全是一路貨色,而目的也都是一樣,且兩國的國民性格和歷史也都相同……

飛春讀傳不想再評說了……

突然想起抗戰時期的一首詩: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還指著我們的骨頭說:“看,這就是奴隸!”

====================

文獻參考:

米歇爾·尼科爾森《甘地傳》(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

湯宜莊《論甘地的非暴力主義》(《南亞研究》1987年10月)

夏楠《國外歷史上的納稅人權利運動考》(《社會科學論壇》2008年9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