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垂范後世的東漢墓碑,究竟美在何處?

墓碑如同逝者的一份名片,已然成為中國古代喪葬文化和書刻藝術的見證。它記述著逝者的生平及功德,默默佇立千年,折射出古代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觀照。

東魏 《高湛墓志》 故宮博物院藏初拓本

東漢時期,墓碑大量產生,所以學者一般多主張墓碑始於東漢。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即雲:“自後漢以來,門生故吏多相與立碑頌德矣。”東漢中後期,外戚、宦官相繼把持朝政,豪門大族窮奢極欲,揮霍無度,厚葬之風盛行,大建棺槨,大築陵墓,葬儀“競為華觀”,為“樹碑熱”提供了物質經濟基礎。

同時,東漢政權在思想上提倡經學,宣揚忠孝,表彰氣節,引用讖緯以穩定封建秩序。稱美先祖,文飾死去的親人,此乃孝行。墓碑碑文便是向社會宣揚孝道,向眾人顯示孝行的絕佳載體。

漢《鄭固碑》 拓本

東漢墓碑的形製一般可分為碑座、碑身和碑首三部分。碑首與碑身連在一起,底部插在碑座頂上的榫槽內,有些墓碑沒有碑座,直接插在土裡。碑座大多為方形,一般不加雕飾。碑身是碑的主要部分,多為長方形豎石,碑身各面都有名稱,正面稱為“碑陽”,背面稱為“碑陰”,兩側稱“碑側”,一般將靠近碑陽文首行的一側稱為“右側”。碑首根據其外形分別稱為圭首、圓首、方首三種樣式。圓首碑渾厚內斂,體態醇和;圭首碑形製尖銳,少作雕琢;方首碑平和規整,樸實簡潔。

個別墓碑碑文四周點綴波浪狀幾何紋等圖案。紋飾包括人物、動物、植物和幾何紋飾,以“四神”為主。在雕刻技法方面多採用線刻、減地陽刻塑造形象,簡潔、樸茂,與形製體例呼應,突顯文字的主要功能,具備東漢的整體時代風貌。

東漢 《鮮於璜碑》 碑陽及碑陰拓本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拍

從東漢的碑文來看,其文體也正式定型自成一格。一篇較完整的誄文,文字內容多達千字左右。碑文一般分為序和銘兩部分,序主要用散體寫墓主的生年、籍貫、家族世系、生平事跡、卒葬日期。常見的體例以四言韻文頌辭寫成,文體顯示出漢代詩賦等文體的影響,用韻語形式高度概抬前面散文體所述內容,讚頌墓主的功德,對死者表示哀悼。

東漢 《王舍人碑》拓本

當時社會各階層對書法藝術普遍愛好,隸書更臻純熟,有了專供銘石的書體八分書。八分書工整華美、筆法豐富、裝飾性強、易於辨認。由於年代、書寫者和刻工的不同,墓碑上的字體各顯肥瘦大小,結體運筆,變化無窮,各盡其妙。

《景君碑》(漢安二年,143年)結體方整寬博,《孔謙碑》(永炭二年,154年)起伏雄放,《鮮於璜碑》(廷熹八年,165年)整齊秀美,《衡方碑》(建寧元年,168年)結構端直,《王舍人碑》(光和六年,183年)婉轉峭麗,各具特色。

東漢 《袁安碑》拓本

此外,東漢中期的兩通墓碑《袁安碑》和《袁敞碑》用篆書刻寫,不過筆跡與秦篆差異較大,碑文字中對秦篆的訛變不少,“結體方,線條多曲勢,是漢人寫小篆較典型的風格”。再者,東漢墓碑的碑額也以篆書為多,隸書為少,故也稱“篆額”或“題額”。

原文作者:張維方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8年11月刊《浮沉千年的墓碑》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