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信息碎片化時代,這些產品在創造“能留下來的知識”

當每年有1800萬人在B站學習,很多年輕媽媽把抖音作為學習育兒知識的第一來源,短視頻正在重新“消化”各領域知識時,我們已經在知識碎片化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移動互聯網使各種知識被隔離在一個個信息孤島上,算法推薦又在把用戶封閉在一個個filter bubble之中。

搜索引擎本來是互聯網上最大的知識索引網絡,一棵可以把你送往任何地方的知識樹,然而,隨著內容平台之間的相互封閉,人們在算法“投喂”之下主動性越來越弱,已經有人發出了“搜索引擎已死”的感歎。

即使在知識碎片化、孤立化的趨勢之下,依然有一些個人和團隊在企圖對抗時代洪流,將碎片化的知識進行結構化梳理,從而讓被浮雲遮住望眼的用戶發現更廣闊的知識圖景。同時,生產一些“能留下來的知識”。

華夏萬象:21世紀的《徐霞客遊記》

“2018年,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走遍了中國所有省份,上溯祖國山川河流,下訪各地百姓生活,在這段旅程中我逐漸萌生了一個念頭:做一款系統性總結中國各省地理、人文、歷史的App。5個月後的今天,它終於完成了。”

400年前足跡遍布華夏大地的徐霞客如果穿越到今天,一定會將這位開發者引為知己。而這款名為“華夏萬象”的App堪稱21世紀的《徐霞客遊記》。

你可以把它視為一部移動版的《中國歷史地理百科全書》,對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從地理、歷史、文化、世遺、飲食等各個維度做了詳細介紹。

和一般的電子書不同的是,“華夏萬象”不是簡單的圖文排版,而是完全為移動而生的移動互動式閱讀體驗。而對於每個地區地緣環境的介紹因為有了動態示意圖而格外簡單直觀,暢快的跨頁動態效果讓知識在指尖自然流轉。

“華夏萬象”讓人想到的是iPad剛剛發布時掀起的“互動電子書熱”,以前美國副總統 Al Gore參與的《Our Choice》為代表,通過巧妙的人機互動,圖片、視頻、動態效果圖等多媒體的穿插,打破頁面邊界的設計理念,給人以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被譽為改變了千年以來的“靜態閱讀”方式。

然而,沒過多久,這股“互動電子書熱潮”就漸漸退去了。人們對於這種“炫技式”的媒介形式失去了興趣,過於複雜的互動方式雖然可以讓讀者深度參與,但信息獲取效率並不高。

當數據新聞、短視頻等新更易傳播、成本更低的媒介開始流行時,無論對於開發者還是讀者來說,互動電子書都不再是一個好的選擇。

然而,信息的碎片化、淺層化、混雜化,也成為用戶在獲取信息時要面臨的挑戰。用戶如果想要系統性了解特定領域的知識,讀書仍然是一個效率最高的選項。

只不過,“手機一代”已經很難再有足夠的耐心卻閱讀傳統的書籍了,電子書目前也仍然是紙書的電子化而已。

而“華夏萬象”就是在碎片化信息與傳統圖書中間形態的一次嘗試,正如開發者Qitao Yang所說:“即使已經有了不少優秀的文章,但不是因為過於分散,沉默與浩瀚的互聯網中,就是篇幅過長或枯燥乏味讓人難以下咽”。所以,他試圖用“做書”的精神來做移動內容產品。

相比於《Our Choice》這樣的互動電子書,“華夏萬象”更加輕量化,每個地區的內容在五分鐘之內就能瀏覽完,適應了人們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而30多個行政區的內容匯集在一起,又有一種令人感動的沉甸甸的分量感。

事實上,他做的絕不是資料收集整理的工作,而是信息的篩選、加工與二次呈現,寥寥數語就能把握住某一地域特色的精髓。

而整個應用從設計、編程、文案、攝影,全都由Qitao Yang一手包辦,歷時五個月完成了這件“很小有很大的事。”

回形針手冊:“眾包”生產的當代生活百科全書

如果說“華夏萬象”這款“複古”應用,是個人開發者的一記“回馬槍”,那麽回形針手冊則是一個短視頻團隊企圖複興“維基精神”的“集體實驗”。

回形針PaperClip是一個2017年11月上線的短視頻自媒體,內容主打日常生活知識科普,比如中國的2000萬攝影頭是如何部署的,需要多少硬碟存儲數據;電梯是如何運轉的,配一副眼鏡需要哪些專業設備等當代生活科學指南。

在上線20個月以來,回形針PaperClip通過80多期節目在微博平台上積累了近90萬粉絲,B站粉絲超過42萬。

然而,當代生活包羅萬象,一個小小的短視頻團隊以一周一期的速度幾乎不可能窮其所有。為了真正實現其成為“當代生活百科全書”的願景,回形針PaperClip在今年4月30日發布了網站回形針手冊。

據製作人吳松磊的介紹:“和其他百科不同的是,回形針手冊更像是行業數據庫,我們會在條目中研究這個行業的結構、技術、原材料,國家標準、行業報告和企業財報,幫助你了解一個行業的圖景,理解這個世界的運轉方式。”

在上線之時,回形針PaperClip團隊已經完成了60個基礎條目的編輯,但是這項宏大工程的完成需要像維基百科那樣一樣“全民眾包“,任何人都可以編輯回形針手冊的任何一個條目,而只要持續優化了10個以上條目,就可以被邀請進回形針手冊的核心作者群。

在介紹視頻中,吳松磊坦承這是一個需要5年甚至10年才能完成的項目。但上線三個月來,用戶對於回形針手冊的參與熱情還是超出了團隊一開始的預期。

目前,回形針手冊已經有 10000 條編輯記錄和 4000 名注冊編輯。這樣的數據並不輸於維基百科剛上線時的表現。

與2001年上線的維基百科相比,回形針手冊無論是從願景、發起方、組織方式等都大不相同。

相比於維基百科的“大而全”的知識性,記錄歷史的使命感,回形針手冊具有更強的實用性與操作性(你完全可以通過他從0到1自建一個養豬場)。

相比維基百科強烈的非盈利屬性與理想主義,吳松磊承認回形針手冊有著明確的商業目的——“雖然這看起來像是一個不求回報的公益項目,但實際上還是一種商業行為。通過可靠、優質的內容,幫助我們獲得流量和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說維基百科的志願者都是被建造數字時代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理想感召而來,那麽回形針手冊的志願者則是被專業的短視頻凝聚而來。

回形針PaperClip的每一期內容都是一則“召集令”,只要回形針還在持續更新,回形針手冊的閱聽人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全歷史:帶你穿越古今的AI知識圖譜

如果說回形針手冊是理科生最愛的百科全書,那麽全歷史就是文科生的最愛。

在這裡,你通過一條時間軸就能輕鬆了解從宇宙大爆炸到現代文明,130億年的世界史,還可以查看時間軸上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品,7000多部西方古籍和5432部東方古籍。未來還有時間軸上的帝國、人物、戰爭、古跡等待解鎖。

全歷史不僅是一個按照時間線串聯的歷史知識庫,更可以在歷史條目之間建立關係圖譜,將紛亂複雜的歷史人物、事件編織成一張相互關聯的大網。你能看到李白生平與杜甫之間關係的變遷,也可以對乾隆帝在波譎雲詭的清宮政治中的敵友陣營一清二楚。

按照全歷史自己的介紹,它是“以AI知識圖譜為核心引擎,通過高度時空化、關聯化數據的方式構造及展現數字人文內容,尤其是歷史知識。”

相比於華夏萬象的一己之力與回形針手冊的“人海戰術”,全歷史試圖借助於AI引擎之力,對於人類文明的進程和成果做全面、整體的梳理、挖掘。通過時間地圖和關係圖譜,從時、空、人等不同的維度為知識建立“秩序”,發現歷史深處的隱秘關聯。這比維基百科單一的鏈接方式,無疑要豐富許多。

維基百科的用戶常常有這樣的體驗:在條目之間通過鏈接跳轉猶如在知識樹杈間騰躍,很容在詞條的叢林中迷失自己,這固然讓人有在知識海洋中暢遊的愉悅感,卻很容易讓人見木不見林,缺少對於知識點之間關係的把握。

因此,自維基百科誕生以來,就出現了許多基於其詞條基礎之上的結構化知識圖譜,國內也出現了上海交通大學的zhishi.me、清華大學的XLore等基於維基百科與百度百科的知識圖譜。而谷歌和百度也早已將知識圖譜應用於搜索結果中。

只不過,像全歷史這樣將歷史知識圖譜做到如此深入、細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十分罕見。

“一直期待一款電梯話全體系的歷史產品,當看到它的時候,真是有種夢想成真的驚喜,我願意為這個產品付費。”在App Store上這樣評論。

如果放在知識付費產品的坐標系中,這款產品未來絕對有可能做成“降維打擊”一樣的存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