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美腫瘤免疫先驅同獲2018諾獎!來,聽聽我們為你們準備的解讀!

哈哈

1

10月1日17:30分許

美國免疫學家詹姆士·艾利森(James Allison)

和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

被授予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詹姆士·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

艾利森現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學系教授兼主任,同時也是癌症研究所(CRI)科學顧問委員會主任。研究方向主要針對T細胞的發展和活動機制,和腫瘤免疫治療的新策略的發展。艾利森在免疫細胞的分子表面發現,一種名為CTLA-4的蛋白起到了「分子剎車」的作用,從而終止免疫反應。抑製CTLA-4分子,則能使T細胞大量增殖、攻擊腫瘤細胞。基於該機理,第一款癌症免疫藥物伊匹單抗(ipilimumab,用於治療黑色素瘤)問世。他的發現為那些最致命的癌症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向。

本庶佑(Honjo Tasuku ,1942年1月27日-),日本醫生、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京都大學客座教授。 本庶佑於1992年發現T細胞抑製受體PD-1,2013年依此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功績名列《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 本庶是德國醫學最高獎羅伯·柯霍獎的「科霍獎」得主。

果殼網之漫畫解讀諾貝爾獎

近日,我們所熟悉的果殼網使用了一組形象生動的漫畫——《如何關門放狗,咬死癌細胞》闡釋了本次諾貝爾生理學獎背後的科學道理。

原文鏈接: 漫畫解讀諾貝爾醫學獎:如何關門放狗,咬死癌細胞!

專家解讀腫瘤免疫療法

現在大家對腫瘤免疫療法是否有了初步的理解?到底腫瘤免疫療法是如何幫助人類抗擊癌症的?這種療法距離消滅癌症還有多遠的距離?為此,我們分別採訪了江蘇省人民醫院陳曉峰副教授以及南京醫科大學周建偉教授,來為我們詳細介紹腫瘤免疫療法的對我們的具體影響。

專家簡介

陳曉鋒副教授

Q1: Pd-1和CTLA-4是什麼治療?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一個非常複雜精細的系統,有促進免疫的因素,也有抑製免疫的因素。正式這些促進和抑製的系統,精確的調節著免疫反應。免疫亢進會導致正常細胞受到攻擊,而免疫抑製會導致免疫細胞的無所作為,放過壞細胞。T細胞的PD-1和CTLA-4就是兩個關鍵的免疫抑製因子,也就是所謂的免疫檢查點。當有這兩個因子的受體與之結合的時候,就會告訴T細胞,不能攻擊有這個受體的細胞。一部分腫瘤細胞上就會表達這樣的受體,並通過這種受體「麻痹」免疫細胞,逃過免疫細胞(T細胞)的監控。針對CTLA-4和PD-1的治療,簡單的說就是針對這兩個分子,設計了針對性的抗體,患者在使用過這種抗體後,會與腫瘤細胞上的CTLA-4和PD-1分子相結合,這樣這兩種信號就不能與T細胞上的相應分子相結合,那T細胞就不會收到免疫抑製的指令,從而可以發揮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所以,從根本上說,免疫檢查點的治療是解開了束縛免疫細胞的韁繩,釋放了T細胞的抗腫瘤能力。因此,這種治療一旦有效,會非常持久。

也正是基於免疫治療的這一特性,使得我們今天談論晚期腫瘤患者的長期生存,或者說是永久治癒成為可能。據報導,一部分最開始接受免疫治療獲益的晚期肺癌患者和晚期腎癌患者,已經存活超過7年之久。

Q2: PD-1和CTLA-4治療何時在我院使用的?

我院在2015年開始開展免疫檢查點治療的臨床實驗,最開始是在黑色素瘤方面開展,後來陸續在肺癌,肝癌,膽道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等多種腫瘤中開展相關臨床試驗,從參與全國/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到開展自主設計的免疫臨床試驗,從參與進口藥物的臨床試驗到開展國內自主研發的免疫治療藥物臨床試驗,我院腫瘤科在唐金海院長和束永前主任的帶領下,開展了20餘項膽道癌的免疫治療臨床試驗,並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比如,本中心參與的帕姆單抗(PD-1單抗)治療黑色素瘤的臨床試驗,入組病例數全國第二。本中心自主設計的化療聯合PD-1一線治療膽道癌的臨床研究在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上作為創新藥物研究進展進行大會口頭報告。越來越多的患者從免疫治療中獲益。比如,我們一例晚期膽道惡性腫瘤的患者,在經過常規的化療治療無效後,嘗試了免疫治療,結果患者在治療後疼痛等腫瘤癥狀迅速緩解,腫瘤標誌物迅速下降。核磁共振檢查提示腫瘤消退。在治療1年後,患者體內完全查不到腫瘤的證據,停用免疫治療半年之久,也未見到腫瘤的複發轉移。而這樣的患者在我們的臨床試驗中也屢屢見到。

Q3:目前我院腫瘤患者採用什麼方法?

在免疫治療進入我們臨床之前,腫瘤患者常規採用的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以及對症支持治療。最近,由於出色的臨床治療數據,免疫檢查點治療已經獲得CFDA的批準,用於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等多種腫瘤的臨床治療。並且,進口的pd-1檢查點治療藥物歐迪沃(俗稱O葯)以及帕姆單抗(俗稱K葯)都已進入中國市場,因此,對於有相關適應症的患者,又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單獨或者聯合使用免疫治療。

Q4: 未來免疫治療的方向是什麼?

免疫治療的核心是激活自身的免疫能力,清除腫瘤細胞。並且,這樣的治療模式可能使得晚期中患者有治癒的希望,因此,毫無疑問,免疫治療就是未來的治療研究方向。目前的問題是,雖然免疫治療效果確切,但並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並且,臨床醫生和科學家目前並不清楚什麼樣的患者可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因此,未來的方向是如何增加免疫治療的療效以及如何富集到可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人群。

在第一點上,研究者在嘗試聯合其他的治療,比如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以及放療,消融治療等。從目前的研究數據看,這些聯合方式均有可能增加免疫治療的效果,也跟更多患者帶來了希望。第二點上,目前比較公認的標誌物包括PD-L1的表達,腫瘤突變負荷,微衛星不穩定性以及其他的一些預測因素。但這些因素也並沒有取得一致性的結論,並且在各個腫瘤類型之間也各有不同。但是,我們相信,隨著臨床使用的增加以及研究的進一步開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從免疫治療中獲益,而我們也一定能夠找到可能從中獲益的人群。

專家簡介

周建偉 教授

周建偉, 醫學博士,南京醫科大學二級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會員,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毒理學會理事長,Current Cancer Drug Targets(美國)雜誌顧問, Journal of Toxicology & Environmental Health (加拿大),Part B 副主編,Toxicology Research (英國)雜誌顧問,藥學進展編委。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JWA基因發現和命名者(1996年,美國戴維斯加州大學),南醫大預防醫學77級。

Q1:癌症精準治療領域將取得什麼進步?

10月1日,美國免疫學家詹姆士·艾利森和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共同分享201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的傑出成就正在造福癌症患者,讓全世界看到了治癒癌症的希望。201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再一次啟迪我們,攻克人類重大疾病,基礎研究的突破至關重要。這兩位科學家的重大發現,揭示了癌細胞免疫逃避的精確機制。相信受此啟發,癌症精準治療領域必將取得更快進步。既往我們主要思考如何治療病人的癌症,殺滅癌細胞;但癌症是全身性疾病,我們更需要考慮治療患有癌症的病人。重新激活體內免疫細胞,發揮的是全身性作用,具體針對的是癌細胞。我們還可設法改造癌細胞,使其由惡性變為良性。這在一些血液腫瘤治療中早已證明有效。此外,祖國醫學《黃帝內經》早有「正氣存內,邪不可乾」的論述,我們能否在治療癌症中充分調動機體正常組織細胞的抗癌和抑癌功能?相信有幾千年文明史的炎黃子孫,一定會在治療癌症等人類重大疾病中展現非凡智慧,有所作為,造福全人類。

稿件來源 / 周寧人、吳倪娜

鳴謝 / 張曉鋒、陳建偉

圖文編輯 / 薑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