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票房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百姓對優秀影視作品需求越來越高,票房造假者終將被影迷和市場拋棄,也會影響我國影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正在上映的國產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被指惡意刷票房,這部打出“一吻跨年”行銷牌的文藝片首日預售票房鋼彈1.59億元,超過了《速度與激情8》等好萊塢商業大片,首日票房達到2.63億元。然而,其宣稱的票房數據與實際表現卻反差較大,引來了一片質疑聲。首映當天很多觀眾在網上留下差評,某平台評論區裡,網友調侃自己看電影時睡著了,不少網友稱提前退場,還有一部分網友稱強迫自己看完。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31日,《地球最後的夜晚》大盤退票人次為31.9萬,大盤退票率為4.4%,遠高於同檔期影片《來電狂想》1.2%和《海王》1.0%的大盤退票率。

刷票房是指片方為了增加票房,故意造假,營造出影片火爆的假象。很多觀眾會抱著從眾心態走進電影院一探究竟,無論最終影片品質如何,只要有人買票,片方就贏了。近年來,我國影視票房數據造假事件屢見不鮮。2016年,《葉問3》被監管部門查出3200萬元虛假票房;2015年創造票房紀錄的《捉妖記》,更是因為數據造假,導致國外權威票房網站宣布不再提供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數據,因其缺失“一致和準確”的數據來源。

一直以來,相關部門都在打擊虛假票房。2017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有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行為,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電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根據具體情況處以罰款,並可以根據情節嚴重程度不同,對其采取責令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等措施。

然而,在利益驅使下,還是會有製片方想方設法用一些旁門左道、虛假行銷、票房注水等方式欺騙觀眾。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精神產品也是商品,也適用市場規律、包括供需規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的商品服務也包括影視作品。消費者應當享有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安全保障權。如果有院線、網站平台造假,故意刷數據、票房注水,就構成了欺詐。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百姓對優秀影視作品需求越來越高。來自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16.2億,電影市場閱聽人群體龐大。在這樣火爆的市場環境下,好的作品不愁不叫座。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對於片方來說最重要的是作品品質,要用好電影樹立好口碑,用好故事吸引觀眾,票房造假者終將被影迷、市場拋棄,也會影響我國影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薑天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