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貴州經驗:生態扶貧更可持續

(作者:王鈺)貴州是西部地區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山區省。全省“八山一水一分田”,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區、多數是林農,林業在脫貧攻堅中承擔著特殊使命。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和荔波縣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定點幫扶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兩縣探索出了符合自身實際的生態扶貧模式,走出一條可持續的脫貧攻堅之路。

政策帶動脫貧

今年7月,獨山縣護林員岑義勝被授予“十大生態護林員”稱號。

岑義勝是獨山縣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他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每年可獲得管護工資1萬元。此外,岑義勝的妻子被招聘到麻萬社區服務公司,農閑時參加服務工作每天可獲得300元收入。

像岑義勝一樣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在獨山有2400名。“2400名護林員背後是2400個貧困家庭,每年1萬元管護工資,再加上一些務工收入,普通的三口之家就能實現脫貧。”獨山縣林業局副局長黎良文說。

州生態扶貧

林業生態扶貧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支持下,2018年,荔波縣共爭取到中央財政林業生態建設資金4705.08萬元。全縣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精準扶貧結合,優先聘請本地貧困農民,創造就業崗位,今年共聘用貧困農民工3000人,人均增收1636.2元。縣裡實施了造林補貼項目,驗收兌現群眾自主造林補貼50萬元,涉及333戶1200名貧困群眾。

今年,荔波縣還足額兌現2017年度國家級公益林補償金1635.35萬元,涉及6530戶近2.3萬貧困人口;兌現區劃界定的地方公益林補償金147.85元,涉及7389戶近2.6萬貧困人口。

產業發展增收

深秋時節,荔波縣朝陽鎮八爛村1.5萬畝蜜柚種植基地,沉甸甸的蜜柚掛滿了枝頭。

這裡曾是連片荒山。2005年,朝陽鎮依托退耕還林工程種植經果林,八爛村是蜜柚核心種植區。目前,朝陽鎮共栽植蜜柚2.5萬畝,帶動2000多名貧困戶增收,其中八爛村90%的貧困戶種植了蜜柚。

蜜柚4年結果、6年豐產,按現在的市價每畝每年至少可收入6000元。“去年,我們引入了淘寶電商,最多的一天賣了20多噸。”八爛村黨支部書記羅啟楠說。

近年來,荔波縣大力發展林果產業,集中連片種植蜜柚、枇杷、荔波雪桃、油茶、刺梨、青梅、茶葉等7.35萬畝,3.2萬貧困群眾因此受益。

形式不一而足,貧困戶多元增收。

今年8月,獨山縣首家刺梨加工企業——貴州金維益大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產。公司流轉土地發展刺梨種植基地1萬畝,農戶獲得了流轉收入,還可以在基地務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保底收購周邊鄉鎮農民種植的刺梨鮮果,並在土地流轉、工廠用工、鮮果收購上,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公司共支付勞務工資250萬元、鮮果收購款396萬元。(下轉2版)

(上接1版)

2014年,新貴實業落戶獨山縣。公司流轉農戶的茶園實施標準化改造,農民除土地流轉和務工收入外,還可獲得5%的收益分紅。“通過分紅可以形成與農戶的利益鏈接機制,提高農戶開展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新貴實業總經理羅洋告訴記者,公司已有1000多畝茶園通過了有機認證,正在建設的茶天堂景區預計可帶動就業1萬人以上,人均增收超過5000元。

(小標)幹部駐村幫扶

2017年8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派駐幹部曲佳來到獨山縣最偏遠的紫林山村,掛任第一書記。

紫林山村是國家級特困村。2015年數據顯示,全村貧困人口279戶、1068人,貧困發生率達42%。

“剛到村裡的時候,最大的難題是村民內生動力不足。”曲佳說,許多貧困戶仍期待“供養式”扶貧,“第一次開動員會,有人直接問分錢嗎,是不是直接拿錢?”

通過走訪,曲佳了解到村裡有種植水苔的傳統,其產值遠高於水稻、玉米,但普遍管理不善、不具備加工技術。

“紫林山村地處都柳江省級濕地保護區腹地,很多產業發展受限,種植水苔既能保護濕地生態,也能有效提高村民收入。”曲佳告訴記者,水苔吸水能力強,可替代土壤培植花卉,或作為藥棉的原材料出口。

為了規範水苔產業發展,曲佳采取“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統一組織采苗、銷售。今年,紫林山村水苔種植面積達3500畝,涉及貧困戶111戶421人。全村總收入1000萬元以上,戶均增收超過2萬元。

種植規模化後,曲佳將目光轉向了後續加工。他成功向中國林科院爭取到30萬元的水苔加工關鍵工藝與設備研究開發項目,開展種植晾曬、產品初加工等方面的技術試驗。年內,水苔加工設備將裝配完成。

日子變好了,當初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又回來了。目前,村裡已有近20名年輕人返村創業,村兩委有80後1人、90後4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