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成正面說話的習慣,讓溝通不失衡

為何要養成正面說話的習慣?

聽聽他們三方怎麽說。

1 孩子的問題

麗麗:“媽媽、媽媽,清清約我周六去她家玩。”

媽媽:“又怎麽啦?”

麗麗:“媽媽,我可以去嗎?”( 順手剝了一顆糖含嘴裡)

媽媽:“麗麗,糖吃多了長蛀牙!”

麗麗:“媽媽,我可以去嗎?要不然她就要邀請別人了……”

媽媽:“你沒看到我正忙著嗎?等吃過飯再說吧。”

( 說完,媽媽就轉身去廚房了……)

麗麗:媽媽為什麽總是忙忙忙?總是沒時間聽我把話說完,

她根本就不在乎我、不喜歡我……

2 家長的問題

上了一天班,筋疲力盡了,回家後又得趕緊給孩子做飯吃,誰知她又為一點無關緊要的小事大呼小叫的,今天又是這樣,周末不先安排把作業做完,一心就想著玩,成績越來越差,怎麽說她都不聽話。怎麽辦啊?

3 老師的問題

麗麗上學期在課堂中能夠積極舉手發言,與老師互動,與我們的溝通也比較順暢,不足的是比較情緒化。但最近半學期積極性明顯降低,不愛舉手,不愛說話,情緒化越來越嚴重。回答問題總是急急忙忙,回答錯了就低著頭一聲不吭,有時還發脾氣。情緒這麽大,學習怎麽能搞好?

和平心語

你想想,如果你是孩子,你媽經常對你這樣說,久而久之,你的情緒會怎樣?

你想想,一是孩子叫“媽媽、媽媽……”又急又大聲,顯示孩子此刻非常需要媽媽的回應;但媽媽帶著情緒並沒有回答,還批評她“糖吃多了長蛀牙”。

二是麗麗第三次問可不可以出去玩,媽媽並沒有明確的回答,而且一走了之。像這樣的情況日積月累下來,會逐步磨滅掉孩子表達的意願,甚至不給與爸媽溝通的機會,嚴重者還會形成仇恨父母、仇恨老師、自暴自棄的行為。時間久了,孩子內心的情緒就惡化了,就像下水道堵了一樣。

問題的真相

平衡法則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偉大的自然法則,也叫宇宙循環的平衡法則。地球上的萬物生長都離不開平衡。

同樣,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也離不開平衡!失去平衡的溝通一定會不歡而散。 絕大多數的父母與孩子溝通時恰恰違背了這個法則,習慣把自己放在對的位置,把孩子放在錯的位置,回到家自己還是長官,孩子好像是你的員工。請問,這樣不平等的溝通,孩子的人生難道不會失去平衡嗎?

請想一想:久而久之,孩子會模仿誰呢?

文:和平哥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祁蕊

《 教練式父母的7個習慣——如何不吼不叫、不嬌不寵地成就孩子 》

作者:和平哥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