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把手臂練成鋼鐵,螳螂拳有獨家秘法?

螳螂拳是出現較晚的國術技術流派,其套路是在考慮了「武和藝」、「技與健」密切結合的前提下創編出來的,它惟妙惟肖地展現了螳螂攻守、進退的技擊特點和動態。既有氣魄雄偉、勇猛頑強的格鬥氣勢,栩栩如生、形象優美的藝術性,又有強筋壯骨的健身效果,值得大力推廣。

練習螳螂拳可使人體各部分得到全面的發展。

手臂部分

螳螂拳以密集多變,矯捷迅疾的手法著稱於武壇。運動或技擊的過程中,手臂的伸縮變化比較頻繁。防守或待攻時,兩臂回收至胸前,強調將力量含蓄於內;進攻時,放長擊遠,有「甩肩抖腕」之勢,力達拳面或掌端,做到力發於腰,順於肩,達於手,力通「三節」(梢節、中節、根節)。這種時而收,時而放,時而短,時而長的運動形式與特點,要求腕、肘、肩關節靈活自如,協調一致,以提高上肢各關節的伸展收縮能力,使肌肉和韌帶得到全面的鍛煉。

螳螂拳將臂功的訓練視為基本功的一部分。所謂「兩柄似鋼」,主要是指前臂的功夫要像鋼鐵一般的剛硬。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是由於該拳的技擊法則決定的。螳螂拳的手法細膩多變,進攻時多以尺骨和撓骨一側為力點,通過挎、格、掛、撥和手腕的勾、采、刁、拿等技擊手法,掃清進攻路線上的障礙或破壞對方的防禦。對螳螂拳而言,「拳是兩扇門」的含意,包括前臂是主要的防守和禦敵手段之一。

因此,臂功和手腕功是學習該拳的必修科目。經常進行訓練,可使腕關節靈活自如,強而有力;尺骨和撓骨能承受較大的衝擊力;周圍的肌肉豐滿而富有彈性。

腰胯部分

螳螂拳在運動和技擊的過程中,主要依仗腰部的左轉右旋,前傾後仰來滑脫、閃避對方進攻的手法和路線,從而尋找空隙進行反擊。同時腰部的運動又建立在兩腿屈膝下蹲,重心下沉的基礎上,靠胯部來維持平衡,兩胯內收、夾嵌,使身體重心沉實穩健,利於腰部的旋轉及靈活的「進」、「退」。拳諺中謂之「擰腰不走胯」。這種以腰為軸,以胯為核心的運動特點,有效地提高了腰、胯及大腿肌肉的力量、韌性及靈活性。

腳步部分

螳螂拳在運動和技擊的過程中,常依靠步法的變化而創造進攻和退防的有利條件。玉環步是螳螂拳獨有的步型。在套路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出現次數多,而且許多動作或步利的銜接和轉化,也往往是通過它來完成的,就是在螳螂拳技擊技術中也經常應用。玉環步較弓步、馬步等步型的負荷量和運動量大得多,經常練習該步型,可增強腿部肌肉的耐力、彈性和力量。

螳螂拳是一項比較激烈的運動項目,拳諺說「兩腳踏定十字步(玉環步),搶開兩臂似閃電」。這就是說,一動就要像電閃、流星一般的快速,同時要求迅疾地爆發寸勁。

器官系統部分

螳螂拳套路短小精悍,節奏鮮明,快速有力,勇猛潑辣,有一氣呵成之勢,能改善神經系統對人體內臟和運動器官之間的協調性,提高內髒的機能,增大肺活量,加強血液循環,促進呼吸和新陳代謝。

螳螂拳一方面要求氣沉丹田,另一方面強調運用從鼻腔、胸腔到腹腔以至再回到鼻腔周而復始的深呼吸,從而有利地提高了橫膈膜的上下推壓移動的幅度,對呼吸系統和腹腔內臟器官的蠕動都有良好的影響和鍛練價值。

從健身的角度來講,螳螂拳有比較廣泛的適應性,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演練形式。如青少年和身體強壯者,可以練習發明勁、寸勁;對於身體素質較差,年齡較大者,可以練習發暗勁、柔勁、有時還可明勁與暗勁、寸勁與柔勁相互穿插地交替進行,自我調整和掌握運動量的大小。

想了解更多散打賽事資訊、散打選手動態、國術散打知識等,敬請關注【散打王官方】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