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前歐洲留學生媽媽:我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留學嗎?

本文作者Frost曾就讀於南京大學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從事法律職業,現在是4歲女孩的媽媽。身為前留學生和家長,她覺得,現代父母對孩子的第一希望,恐怕並不是賺更多的錢,而是在面對充滿挑戰的複雜社會時,更有判斷力、更加安然。而這,正是歐洲留學能帶給人的最好禮物。

▲作者曾就讀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距離我在英國讀書的日子已經過去了7年,在此期間,我經歷了尋找合意的工作,結識從德國讀書歸來的孩子爸、結婚生子……雖然在英國的日子並不長,但隨著時間經過,反而越來越深地感受到留學歲月給我帶來的影響。

而在這7年中,身邊的家長們不止一次地詢問過我這幾個問題:

什麽樣的孩子適合留學?

留學到底值不值?

歐洲留學和美國留學有什麽不同?

作為曾經的留學生、現在的家長,我在這幾個問題上的觀點可能和流行的看法有些差異。下面就讓我來講講自己的感受吧。

1

有“主觀動力”的孩子

才適合留學

大家可能都會同意:那些精神獨立性強,自律能力較好,具備一定的開放性、溝通交流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比較適合出國留學。但我想說的是:

如果孩子本身具有很強烈的留學意願和主觀動力,哪怕以上條件暫時有不足之處,都可以通過孩子的努力去盡快克服。

我在倫敦讀書的時候認識一位非常優秀的姑娘,她跟我說:

我當年如果待在國內的話,老實說可能連三本也上不了。但是在英國讀書時,可能是視野一下子開闊了,也可能是負擔沒有那麽重了,反而找回了對學習的熱情……就像忽然開了竅一樣!”

在讀本科的時候,她又對法律發生了濃厚興趣,經過一番努力轉換專業,成功的在倫敦通過相關考試,獲得了英國律師資格。這位姑娘的經歷,就是“主觀動力”的好例子。

相反的,如果孩子本身出國意願並不強烈,甚至在精神上對父母還有較高的依賴,在目標制定、日程安排、生活作息上都指望父母盯著,那麽就要好好考慮是否讓孩子在高中階段留學。

同時,國外的課程較為側重孩子自身的思考能力,生活環境、文化環境也比較多元,如果只是靠刷題刷出標化英語考試成績,而英文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又只能接受單一的社會價值觀,那麽國外的學習或者生活,對孩子來說,在一段時間內都會是件痛苦的事。

如果對孩子有出國就讀高中或者本科的期望,那麽應該盡早培養孩子的精神獨立性和生活獨立能力,也需要家長盡早就留學與否作出決定——畢竟國內的應試方法和出國的應試方法,也是兩種不同的路線。

▲留學歐洲,莎士比亞愛好者可以去訪問Donmar House

2

留學這項投資到底值不值?

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在內)會思考的問題。就讀國外高中或者大學,所需費用自然不菲,家長將費用或者經濟上的投資回報比作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是非常自然的事。在我看來,投資回報比是理性衡量孩子留學與否的重要因素,但它不應該成為第一考量因素——除非留學費用支出會嚴重影響到家庭的正常生活。

如果僅從投資回報比出發,我們大概都知道,最佳選擇是拿這筆錢去購買學區房、具有投資潛力的近郊住宅或者作其他投資,而不是讓孩子留學。但是我們也都知道,以現在一二線城市的房產價格而言,即使“賣房留學”,對於父母來說,也不過是房子面積、地段的變化,如果投資得法,在家庭資產配置和增值方面,並不會受太大的影響。

同時,有的家長選擇了一條更積極的路——自己申請學校,與孩子一起留學。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如此;孩子的父親與孩子一起去了美國,孩子讀本科,父親讀碩士,雙方彼此鼓勵,一起度過第一年稍顯艱難的過渡期。在就讀期間,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父親也借機擴展了自身的人脈和業務範圍,可謂教育投資和家庭收入的雙贏策略。

現在媒體經常會有“海龜變海帶”的報導,似乎留學的家庭普遍成了冤大頭。但是這些報導的偏頗之處在於:

一是僅僅報導部分留學生“找工作難”,但是沒有關注更多留學生職業生涯後續發展情況;

二是把“找工作難“片面歸因於留學經歷;

三是暗示部分家庭”賣房出國”,喪失房價上漲時的資產積累機會。

誠然,一張海外高校的文憑並不是高薪工作的充分條件,但是留學生活對於孩子獨立性、學術能力甚至潛在工作能力的磨煉,對於通識和人格的培養,也是國內一般的高校難以達到的。

這些能力,在求職時也許因種種原因未能顯現(比如有的大型國企的HR會將海外學校人為等同於211學校,儘管這些學校的學術能力和教育水準絕不止普通211高校水準),但是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這些能力必然會讓他們得到較快的上升。

在一些較為特殊的領域,比如外貿、金融等行業內,海歸的後續發展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當然,從真正考慮孩子發展的角度來說,專業仍需要以孩子自身的意願為主。

3

留學到底對孩子的將來有什麽影響?

拋去經濟回報不談,留學經歷對於孩子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影響,往往更為深遠,也更可能影響到再下一代的教育。以我的體會來說,留學對人的影響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提升學術素養

我和娃爸本科都就讀於國內名列前茅的高校,我學習社會科學,娃爸學習電腦工程。就我而言,在社會科學的學術嚴謹性、學科的歷史脈絡、現實發展等整體架構方面,國外高校優勢更加明顯。認真學習一門學科的學生,完全可以對該門學科有著“打通了任督二脈”的理解。

目前國內一般高校教育與學術界仍存在不少吃二手饃、三手饃的現象,對於學術問題人雲亦雲、彼此引用,缺乏對問題歷史脈絡、發展趨勢的清晰了解。而在國外排名稍好的一些高校就讀,則可以基本避免這一問題。

娃爸也認為,德國高校課程與國內相比,

一是在於理論課程較為精深,甚至只有少數有能力和意願作理論研究的人才能學好,其余的人與他們距離極大;

二是實踐課程極其實用,注重每一個項目的細節都由自己獨立完成。

我在倫敦讀書時候結識的好友(現在她已經成為了小家夥的乾媽)在法國獲得工程碩士學位,也認為法國工科教育有很強的實用性,不會出現國內大學裡常見的教材落後實際應用若乾年的情況,而是把正在應用中的技術和管理理念教給學生,並且在教學計劃中提供足夠的企業實習機會。

學生在畢業時,大多對自己即將進入的領域有所了解,也對自己掌握的職業技能很有信心,有助於制定比較清晰的職業規劃。

▲與好友一起旅行的意大利小城貝爾加莫

2

擴展通識素養

國外高中和本科中涉及的閱讀面相當廣泛,自不待言。同時,身處於國外的生活環境中,自然而然也會受到各種藝術和美的熏陶。在歐洲讀書的留學生們對此想必都深有體會。

以我自己來說,我本來對繪畫藝術所知甚少,但是在倫敦讀書期間,借著天時地利,遊歷了英國與歐洲各大城市的博物館。漸漸的,我看到館藏畫作就能基本看出大致風格和形成年代,也豐富了自己對於各種類型的作品的欣賞能力。

之前在讀毛姆小說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他對於El Greco畫作的推崇,但是當我站在Prado博物館的原作前,才能感受到畫家獨特視角的魅力;又比如在英國國家美術館達文西的《岩間聖母》素描之前油然而生的感動,在梵蒂岡使徒宮的《雅典學院》之前深切感受到對於人類理性之光的讚頌——這些幾乎只有在當時、當地看到原作之後才能有更深的體會。

當然現在網絡發達,很多博物館也與谷歌進行合作,將館藏珍品的高清大圖、館內全景放在Google Art Project上,供全世界人民欣賞;但是螢幕給人的審美體驗畢竟有限,與身臨其境相比,還是略微差了一些。

▲《宮娥圖》和El Greco畫作的獨特視角魅力,也許只有在Prado才能感受到

對當地語言文化更感興趣的學生,也可以很方便的觀看到各種演出,進一步加深對文化和語言的理解。比如倫敦就是著名的文化中心,劇院如林,適合各種喜好的觀眾。

莎士比亞的愛好者可以去環球劇院,或者其他改編水準較好的劇院如Donmar House;如果想看一看歌劇魅影,也可以直接去Her Majesty Theatre。

我在上文提及的好友,則是在法國讀書期間形成了對於芭蕾藝術的熱愛,多次去巴黎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和莫斯科大劇院去看芭蕾演出——而這些僅僅是出於她真誠的熱愛之情,在當地文化背景下也很自然,並不是作為博取優越感的資本(以她的話說:其實歐洲人民愛看芭蕾,和東北人民愛看二人轉,在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別)。

在這個基礎上,她也加深了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力和藝術表演的鑒賞力。我們曾經一起看《幻滅》的芭蕾舞劇,她的評論和分析讓我也打開了一扇欣賞新的藝術的大門。

這些浸入式的素養都無法直接折算成金錢收入,但是對於個人素養、幸福感、甚至對於孩子教育方面的影響,都不可以簡單去用金錢衡量。

▲巴黎歌劇院

3

人格成長

這是留學經歷中最隱性、也是最深遠的一項影響。

留學生涯中養成的學術嚴謹性、研究問題時追根溯源的習慣、個人生活中的規則意識、界限意識,都將是伴隨著孩子一生的財富。

同時,在歐洲相對純淨的學術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中,孩子們也能放下一些功利心,純粹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學習。就我來說,似乎正是那一年的經歷,又讓我恢復了一些幼時才有的求知欲望和持續學習能力。

▲在這樣的夜燈下,你會思考什麽樣的問題?

同時,功利心、虛榮心固然是世俗的成功意義上不可缺少的動因,但在浮躁的社會中,如果全然將自我實現定義為外界物質生活的優越,那麽這種欲望和不安感會猶如推動西西弗斯之石,永無停息之時。

我們都知道,收入到達一定水準之後,幸福度並不會單純因為收入上升而增加,而對幸福程度貢獻更大的,往往是非經濟的因素:

是不是有真正的對於世界的熱愛?

是不是有一兩樁真心投入的愛好?

是不是能夠偶爾從日常生活超脫出來,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是不是能夠積極的欣賞多元的文化,從人類各種寶貴的精神遺產中獲得滋養,而不是在營營業業中固步自封?

當然,這些能力、素養,並不是必須通過留學才能獲得。但古人有語,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坐困書宅或者眼光經歷限於一時一地,與“行萬裡路”帶來的人生體驗來說,確實無法相提並論。

當一個人見過世界之大之美,也明白這世界上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時,往往能夠更為平和,不局限於一時一事的得失;也更能有充足的內在力量,既能發自內心的享受豐盛的生活,也有充足的勇氣去面對人生中的挑戰和苦厄。

這樣的人生體驗,不僅可以成為個人成長的深厚根基,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在未來的家庭生活中學會和他人和諧相處,以及更為心平氣和的面對下一代的教育問題。

我認為,這種細水長流的力量,才是留學經歷最為寶貴的內容之一。

▲“陸地之始,海洋之止”,位於歐亞大陸最東端的羅卡角,提醒我們世界的廣闊和探索的勇氣

就我所見,身邊有過歐洲留學經歷的朋友們,在面對物質生活的欲望時往往比較安然(當然他們的教育程度、階層水準已經超出平均水準),而在確定什麽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時,會對目標更加清晰,也能較好的在家庭和事業中保持平衡。

畢竟,很多父母對孩子的第一希望,恐怕不是“賺更多的錢”,而是“更加豐盛的生活”;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時代的大潮中能夠保持一些自我,能夠學會在世俗成功之外自然品嚐生活和文化碩果,那麽歐洲留學仍然是一個好選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