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華要開設“寫作課”,收獲點讚聲一片不是偶然

王彬 時評作者

近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將在今年秋季入學的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由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劉勇和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共同擔任該課程負責人。計劃到2020年,這門必修課覆蓋所有大學生,並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

曾經在一次講座上,一位大學教授坦言,對於大學生來說,寫作不是什麽高級的能力,而是一項基本技能,是每個人都應該會的東西,不應該成為所謂的“資本”。可現實是,很多大學生已經喪失或正在喪失這一基本技能。

這與大學的課程設定有關。一些大學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但往往淪為雞肋般的存在。教學方式的刻板僵化、考核的低要求,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熱情,以“能過”就好的心態掙學分。至於更細化的寫作課就更少。甚至在大學的文科專業裡,寫作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據我所知,做得比較好的有中山大學中文系,該系學生在本科四年,要完成100篇作文、8篇讀書報告、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的寫作,均為必修課,有專門的導師進行指導,但這種制度在全國大學的文科專業裡也缺乏類似案例,更別說其他非文科專業。可以說,無論存在與否,大學的寫作課都處於一種相對尷尬的境地。

另外,大學一般被認為是學習高等專業知識的地方,對怎樣寫好一篇文章、怎樣與人有效交流等人人都自以為會的基礎性知識與技能,總有人難掩輕視,認為不值得花時間與精力去學習。

由此,很多大學生寫作能力弱、溝通交流有缺失也就不足為怪了。這些欠缺,短期內會影響他們的課業成績、論文品質及與人溝通交流的效果。待走上工作崗位後,更會影響他們一生。一些大學生連基本的書信、通知都不會寫,簡單的書面表達中,錯別字、詞不達意、語句不通、邏輯混亂等現象頻現,成為大學生個人發展的一大桎梏,已經引發不少深受其害者的反思。在社會層面,時不時地會出現讚歎民國時期學生優秀寫作功底的聲音,也從反面印證了我們現在寫作能力的普遍缺乏。補上這一短板,已成共識。

清華大學作為我國知名的高等學府,主動拾起寫作與溝通這門長期被忽視的基礎性技能,從微觀上說,是深刻認識到了其對於一名合格大學生的重要性,以必修課的設定喚起和引導學生注重表達,學會溝通,崇尚邏輯思維。在寫作能力的提升中,讓學生逐漸明白,基礎和細節的重要性,進而推崇並吸納拒絕浮躁,回歸基礎,從頭練起和腳踏實地的思維和風尚。從巨集觀上講,是回歸教育的本質,重視學生可持續發展,以培養符合時代社會需求人才為己任,意義重大。從更大範圍來說,也為其他高校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也因此,清華此舉一出,收獲了八方點讚。

不過,就整個教育培養體系的連貫性而言,不能局限這種書面與口頭表達等技能層面的提升,還需要在實際中,強化基礎性知識的教育和能力的培養,以縝密流暢的教育模式與流程來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的思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其養成終身學習、科學學習的態度與習慣。

希望有水準、效果好的“寫作與溝通課”,能風靡全國的大學;希望全國的大學,都能對那些基礎性且學生普遍掌握不牢固的知識和能力,及時幫助其“回爐重造”,讓學生以扎實基礎應對未來挑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