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台軍火箭炮自爆的背後:“反登陸利器”淪為明日黃花

近日,台軍方一輛“雷霆”-2000火箭炮發射車在進行實彈射擊時突然爆炸。

據海外網援引台媒的報導,這輛火箭炮發射車在發射時,一枚火箭炮因故並未射出,而是直接在發射箱內爆炸,導致整輛車被炸毀並引發大火。基地內的人員隨後進行滅火,並未造成傷亡。目前台軍方已停止訓練,並正調查原因。“雷霆”-2000火箭炮在台灣島內被稱為“反登陸利器”,是一款關注度很高的武器,因此,實彈射擊發生“自爆”引發熱議。

曾被寄予厚望的“反登陸利器”

火箭炮是一種重要壓製武器,可在幾十秒內連續發射大量的火箭彈,在一定面積內大量殺傷有生力量和毀壞裝備,也被稱為“鋼鐵暴雨”。以最近在俄烏衝突中經常被提到的M142“海馬斯”火箭炮為例,一門M142火箭炮可在30秒內發射6枚火箭彈,若使用子母彈戰鬥部的火箭彈,6枚火箭彈可拋撒3864顆子彈藥,覆蓋面積大概相當於3個足球場大的面積。

火箭炮在戰場上的威力有多大,可以看看M142“海馬斯”火箭炮的“兄弟”——M270火箭炮的戰場表現。M270在海灣戰爭中一戰成名。戰爭中,美軍189門M270火箭炮共發射17000多枚火箭彈,投射了1100萬枚子彈藥,密密麻麻的“鋼鐵暴雨”讓伊軍士兵膽戰心驚,幸存的伊軍士兵後來心有余悸地表示,他們當時最怕的不是飛機、坦克,也不是“戰斧”巡航導彈,而是突然間鋪天蓋地砸下來的“鋼鐵暴雨”。

由於具備很強的面殺傷能力,火箭炮被認為“反登陸利器”,台軍認為反登陸是其重要作戰任務,因此也重視火箭炮的裝備,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製這種武器,最先研製成功的是口徑126毫米的“工蜂”-4火箭炮,最大射程為10.5千米,之後又以BM-21火箭炮為樣本研製“工蜂”-6型多管火箭炮,口徑為117毫米,底盤為美製M809式軍用卡車,擁有45個定向管,最大射程為15千米。

美國M270火箭炮定型後,台軍和島內軍工企業也考慮研製射程與M270相當的遠程火箭炮——“工蜂”-7遠程火箭炮,但後來由於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原因該炮被迫下馬。1992年,台啟動了“霹靂專案”,開始研製“雷霆”-2000火箭炮,1994年,“雷霆”-2000火箭炮完成系統和主體工程等的設計,在1997年舉行的“漢光”-13號演習中進行了展示。

“雷霆”-2000火箭炮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類似M270式火箭炮的模塊化設計,火箭炮回轉體基座上可裝2個或3個箱式發射裝置,火箭炮發射完畢後,可使用吊臂將新的發射箱吊裝到發射架上,可迅速進行多次齊射。“雷霆”-2000火箭炮可發射3種不同口徑的火箭彈,分別是MK-45、MK-30和MK-15。MK-45火箭彈彈徑為227毫米,每個發射箱裝有6個發射管,最大射程為45千米,MK-45擁有兩種裝備不同戰鬥部的火箭彈,一種是高爆殺傷戰鬥部,另外一種是子母戰鬥部。MK-30火箭彈是一種中口徑火箭彈,彈徑為182毫米,最大射程30千米,戰鬥部類型也包括高爆殺傷戰鬥部和子母戰鬥部,發射架上可搭載3個裝備MK-30火箭彈的發射箱,總計27枚火箭彈。MK-15火箭彈是“雷霆”-2000火箭炮裝備的最小口徑的火箭彈,口徑為117毫米,最大射程為15千米,一輛發射車可攜帶60枚MK-15火箭彈。

“雷霆”-2000火箭炮配備了較為完善的火控系統,自動化程度較高,戰鬥準備時間小於3分鐘,完成發射後可在1分鐘內撤離發射陣地,戰鬥-行軍時間比較短,具備“打了就跑”的能力。“雷霆”-2000火箭炮以營為作戰單元,整個火箭炮系統包括:發射車、供彈車、營指揮車、連指揮車及相應的後勤保障車輛。每個火箭炮營下轄2個火箭炮連,每個火箭炮連裝備了9門火箭炮、9輛供彈車、1輛連指揮車和3輛排指揮車。

根據2020年財政預算案,目前台軍總兵力約16.9萬人,陸上作戰力量約10萬人。台軍火炮主要裝備於炮兵指揮部和旅屬炮兵,其中炮兵指揮部包括第21炮兵指揮部、第43炮兵指揮部和第58炮兵指揮部,下轄多個炮兵群和直屬火箭炮營及防空營,火箭炮營裝備了“雷霆”-2000火箭炮。第21炮兵指揮部的火箭炮營下轄2個了“雷霆”-2000火箭炮連(6軍團,駐地桃園平鎮區龍崗營區),裝備了18門火箭炮,8軍團的第43炮兵指揮部也有兩個火箭炮連,擁有18門火箭炮(這次爆炸後,損失了1門),第58炮兵指揮部擁有一個火箭炮連,裝備9門“雷霆”-2000火箭炮。

“雷霆”-2000火箭炮在2012年開始服役,比原計劃晚了近10年時間,推遲的主要原因是底盤問題,最先選擇的美製M977式重型高機動戰術卡車因價格問題未能談攏,最終選擇了韓國廣林公司提供的HX81式8×4載重卡車。平心而論,如果該炮在2002年服役,其總體性能還是可圈可點的,模塊化設計也是趕上了潮流,當時PHL-03式火箭炮也還沒服役,但是到了2012年,“雷霆”-2000火箭炮就已經是明日黃花了。而且,服役後該炮沒有像其他同級別火炮一樣進行持續改進,研製更遠射程的火箭彈以及增加製導火箭彈,射程和精度逐步落後於後期出現的先進的大口徑火箭炮。比如美軍M270使用M30型火箭彈,射程提高至70千米,精度在5米之內(CEP),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大幅提升。

以後主要靠“海馬斯”?

此次“雷霆”-2000火箭炮“自爆”後,台軍稱將展開調查,由於在發射時爆炸,很有可能是火箭發動機的問題。

之前台媒喜歡炒作“雷霆”-2000火箭炮靠前部署的事情,認為該炮若部署到福建沿海島嶼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炒作的部署地包括馬祖列島的南竿塘、東引、東宮等島,後來台軍沒有進行這樣的部署。

在反登陸作戰上,按照台軍的設想,該炮通過不同口徑、射程銜接的火箭彈組合成三層反登陸火力體系,採用有預設陣地或無預設陣地兩種作戰模式,前方偵查平台發現登陸部隊後,火箭炮機動到對方可能登陸的地區,使用射程最遠的MK-45火箭彈對登陸部隊泛水編波的水域進行覆蓋射擊,MK-30火箭彈用於打擊正在搶灘登陸的登陸艦艇、衝鋒舟、兩棲作戰車輛,射程最近的MK-15則用於打擊灘頭前後數千米的有生力量等目標。

設想雖然看起來合理,但有點刻舟求劍,“雷霆”-2000火箭炮在研製之初的主要目的是打擊採用平面登陸作戰的部隊,如今對手的兩棲登陸作戰思想和裝備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一大批新型登陸艦艇的出現,尤其是075型兩棲攻擊艦和071型船塢登陸艦、“野牛”級大型兩棲氣墊登陸艇等裝備的入列,解放軍立體登陸能力大幅提升。加上解放軍精確打擊能力的提升,“雷霆”-2000將是打擊反登陸防禦體系時重點“照顧”目標之一,戰時生存能力堪憂。

值得一提的是,台軍將裝備從美國引進的“海馬斯”多火箭炮,以提升遠程打擊能力。

上個月,台防務部門證實,拜登上任後對台首項軍售案——總價7.5億美元“M109A6自行火炮軍售”已經撤案,改為增購18套“‘海馬斯’多管火箭炮”(HIMARS),加上先前購買的11套,合計將有29套,建構所謂的“遠距、精準、快速與機動的地面防衛戰力”。

“海馬斯”火箭炮是M270履帶式火箭炮的輪式發射版本,使用了M-1083系列戰術車輛底盤,由於採用了輪式高機動底盤,加上減少發射管數量,發射車重量從M270的24噸減少到重約10噸,可由C-130等戰術運輸機運輸到前線。在試驗期間,空運“海馬斯”火箭炮的運輸機在泥土跑道著陸,並在15分鐘內卸下火箭炮及配套裝備,並完成戰鬥準備,快速反應能力大幅提升。

“海馬斯”火箭炮的彈藥類型比較豐富,包括非製導火箭彈、製導火箭彈和“陸軍戰術導彈”等,非製導火箭彈主要是M26系列火箭彈,最大射程45千米。製導火箭彈包括M30和M31兩款,採用GPS衛星製導火箭彈,前者是子母戰鬥部,後者配備了90千克高爆破片戰鬥部。在不使用火箭彈情況下,發射裝置可發射“陸軍戰術導彈”(ATACMS),最大射程超過300千米,“陸軍戰術導彈”也配備多種戰鬥部,包括子母戰鬥部、高爆戰鬥部等。

與“雷霆”-2000火箭炮目的相同,台軍引進“海馬斯”也有用於反登陸作戰的考慮,只是作戰範圍以往從灘頭附近延伸至登陸部隊集結地,因為該炮可發射射程300千米的彈道導彈。雖然“海馬斯”火箭炮可以一定程度提升台軍的紙面實力,但幾種武器卻無法改變兩岸軍事實力對比的基本面,更無法阻擋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