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伺服器之王,到新型互聯網巨頭,一個頭部公司的進化史

當年和浪潮一起征戰的PC品牌,大多已隕落,而浪潮卻強勢進化為一個新的物種。

【1】

不只是伺服器

過去幾十年,人們熟悉的浪潮,一直是國內伺服器之王。但其實,它早已悄然進化為一家新型互聯網企業。

在3月31日發布的浪潮2018財年報告中,新型互聯網業務當仁不讓,成為主角。

過去一年,浪潮在雲計算、大數據和AI領域,不斷拓展版圖。

浪潮雲連續第五年蟬聯中國政務雲市場第一,覆蓋全國164個省、市政府;企業雲增速全國第一,累計服務74萬家企業。

這一年,浪潮在濟南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試點,開創了政府數據授權經營的先河。

在過去的傳統優勢領域,ToG(政府)市場,浪潮為30個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運營服務;

而在過去偏弱的ToC市場,浪潮則通過雲、數平台賦能,打通政府、企業、個人三維數據鏈接,孵化出愛城市網、一貸通、質量鏈等新型互聯網應用。

此外,浪潮還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深度布局自動駕駛等技術領域。在AI伺服器市場,浪潮擁有50%以上的市場份額。

“雲數智”三核驅動之下,一個新型互聯網帝國正呼之欲出。

在中國企業家協會2018年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京東、阿里、騰訊、百度不出意外,分列互聯網企業前四強。

互聯網企業第五名不是美團、滴滴和今日頭條,而是浪潮。

一個傳統IT巨頭,躋身互聯網五強,多少讓人有些愕然。但對於經歷過30年風雨的浪潮而言,那只是進化的必然結果。

【2】

進化的基因

與時俱進,是浪潮的基因。

上世紀90年代,當內外資惡戰PC市場時,時任技術副總工的孫丕恕順應網絡時代的需求,將浪潮引向了伺服器。

這一乾就是十幾年。

期間,浪潮做出中國第一台伺服器,還超越外資品牌,成就了一個全球第三、國內第一的伺服器之王。

因為浪潮,中國人在高端伺服器市場不再受製於人。

但奮進者孫丕恕,從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不斷進擊、進化,是他的生存之道。

21世紀頭十年,隨著網絡時代的迅猛發展,更多的數據被搬到了網上,不斷打破一切物理空間的限制。

由此催生出對雲端計算能力的大量需求。

“作為企業家,第一位的工作就是看準路,找準正確的戰略方向。”

孫丕恕敏銳地意識到,一個嶄新的數字經濟時代正徐徐走來。

在他看來,數據正成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資料,雲計算則是一種新型的生產力。

而浪潮作為支撐這一切背後的領先伺服器廠商,正迎來一個向雲轉型、做大產業鏈的機會。

“看準路,然後就是拚命乾。”孫丕恕說。

但他並沒有急於擴張。

2010年,浪潮發布雲計算1.0戰略,正式從傳統的IT產品、方案提供商,向雲計算、大數據運營服務商轉型。

此後六七年,浪潮一直深耕自己最擅長的政務雲市場,積累了海量的G端數據。

直到2017年後,才開始基於G端的優勢和B端的積累,向C端拓展。期間,浪潮的雲計算戰略也不斷迭代,從1.0升級到2018年的3.0時代。

在新的3.0戰略中,浪潮不再是一個孤立體,而旨在打造一個平台生態型企業,一個“雲+數”新型互聯網企業。

這意味著,浪潮將直面來自阿里、騰訊和華為的競爭。

【3】

為什麽能

在浪潮向雲端轉型的過程中,阿里、騰訊憑借在C端積累的數據,向產業互聯網,向大數據和雲計算市場發起了猛攻。

ICT陣營的華為,也背靠通信市場上數十年的耕耘,覬覦全球最大的五朵雲之位。

強敵環伺之下,浪潮憑什麽贏得這場雲端爭奪戰?

在華商君看來,浪潮手握兩大殺手鐧。

第一大殺手鐧是其掌控著產生計算力的基礎設備——伺服器。

自從1996年摘得桂冠後,浪潮一直是國產伺服器的龍頭,近年來更是蟬聯全球第三、國內第一,而且還在快速增長。

2013年,浪潮發布的天梭K1,打破了我國長期以來對國外高端伺服器的依賴。

而這些伺服器,支撐了許多大型金融和互聯網企業的運營。

在全球市值最高的10大互聯網科技企業中,有5家採購了浪潮的設備,其中就包括阿里和騰訊。

每年雙十一,數十萬筆交易,兩千多億的銷售額背後,支撐其龐大數據訪問量的,是浪潮伺服器。

浪潮還是最早布局AI計算產品的伺服器廠商,也是AI伺服器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的廠商。

浪潮的第二大殺手鐧是數據。

與阿里、騰訊手握海量的C端數據不同,浪潮掌管的數據主要來自G端。

而G端數據是所有數據中最真實,也是開發潛力最大的,號稱數據中的鑽石。

不僅如此,G端數據遠比C端豐富,數量也更為龐大。資料顯示,80%的數據掌握在組織手上,而組織數據中的80%又掌握在政府手中。

自從2010年,在濟南打造全國,也是全球第一朵政務雲以來,浪潮一直深耕自己最擅長的政務雲市場,推動政府數據授權運營,釋放G端數據價值。

九年來,浪潮在全國布局了6大核心雲數據中心和47個地市雲數據中心。此外,還建立了一個大數據交易平台——天元數據網。

這些數據,被孫丕恕視為“浪潮最大的本錢”。

在他看來,未來15年超越BAT的,一定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4】

要做主角

有了數據本錢的浪潮,開始謀劃更大的一盤棋。

“該做主角的時候,一定要當仁不讓做主角。”一貫低調的孫丕恕,表現出少有的豪氣。

給他這份豪氣的,不僅是兩大殺手鐧,更有長期積累起來的研發和技術優勢。

作為一家技術型企業,浪潮對研發始終保持高投入。2018年,研發投入增長41%,2019年預計還將增長36%。

連續的高投入,幫助浪潮打造出AGX-5、新一代G5存儲、EA企業大腦等一批“金剛鑽”產品。

截至2018年,浪潮累計申請專利7209項,其中發明專利佔比83%,在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持續保持國內第一。

此外,浪潮還牽頭、參與制定了各類標準67項,其中國家標準16項。

這些技術、專利和標準,共同托起了浪潮登上行業之巔的夢想。

2018年,浪潮發布雲計算戰略3.0,提出向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新三大運營商轉型,成為“雲+數”新型互聯網企業。

在新的一年裡,浪潮將繼續沿著這一戰略路徑,發揮自己在伺服器、G端數據、AI芯片等領域的優勢,力爭成為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公司,以及領先的AI公司。

而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推進,未來的競爭,正變成生態與生態的競爭。

浪潮清楚,要想成為競爭的主角,就要做強平台,賦能、讓利給生態夥伴。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浪潮構築了雲數據中心、雲平台、IOP、關鍵應用、愛城市網、終端設備6大面向全球產業生態的平台。

在智慧城市運營方面,浪潮與上百家廠商達成戰略合作,企業雲市場上架1100多款SaaS產品,新入駐310家服務商。

此外,浪潮還以開源方式,打造了一個工業互聯網平台,聚集了5000多合作夥伴。

海外市場,浪潮已將業務拓展至120個國家和地區,並與IBM成立合資公司,實現市場突破。

通過這樣一盤圍繞生態圈構築的大棋局,浪潮正從互聯網外圍的傳統IT設備廠商,不斷逼近整個互聯網生態的核心,並成為這場數字化革命的主角。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