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在武漢當老師:同時給幾百人上課 全程只靠微信群

口述:雲少編輯:唐雲路

本文同步首發騰訊科技

編者按:武漢人雲少,在法國學藝術回國之後,從事首飾設計、藝術教程等工作。過去這一個月,她在線上發起“藝起抗疫”公益項目,為成年人和孩子分別提供在線藝術課程,為不得不“宅”在家的小朋友大朋友和老朋友們做些什麽。我們記錄下她的故事,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31 歲,和爸媽住在一起,還有一條 11 歲的狗。

我母親那邊的親戚都在江西,幾乎每年過年都是舉家去江西過年,今年的計劃也不例外。

18、19 號左右,關於疫情的各種消息都已經出來了,感覺好像有些嚴重。我本身因為工作的原因,肯定會和很多人接觸,小年那天我們全家還是去外面吃了飯。

到了 22 日早上,我們把所有行李都打包好,帶上狗,準備開車去看外婆。車開出門,我想起來工作室有個東西需要拿,就先往那裡開,過程中我媽突然說:“是不是心理作用,我覺得喉嚨有點乾澀?”

那個時候我也覺得,那邊家裡老人和小孩兒都比較多,抵抗力相對差一些,會不會去了之後,我們自身沒有問題,萬一把病毒帶過去怎麽辦?

最後一家三口決定當天就不走了,到家又一樣樣把行李卸下來。

到今天已經是第 33 天。

01第一次沒拍年夜飯

20 號那天我們本來有個 Party,幾個朋友約著聚一聚,因為(疫情)原因取消了,大家就改在群裡聊聊天。

到了 22 日夜裡,我還在跟朋友聊天,說這次可能有點嚴重。七八點鍾的時候,已經有朋友陸陸續續在說,有些高速公路已經出不去了,我們還覺得只是謠傳。

到了凌晨兩點,我朋友截了個圖跟我說,早上十點開始機場、武漢離漢通道暫時關閉,那一刻覺得真的有一點點慌。因為我們家本來就沒打算在武漢過年,年貨什麽基本上沒有準備,家裡真的什麽都沒有。

凌晨四點鍾,我就跑出去買東西。我家樓下有個 24 小時便利店,我以為我很早了,但是去了才發現有比我更早的。便利店的小哥當時說:“你們不要搞這麽誇張,不會斷水斷糧的。”

可能我看貝爺那種野外生存的片子比較多,買的都是一些可以儲存的,比如說麥片、消化餅乾、火腿腸之類,就是新鮮食物吃完的時候,也能提供飽腹感的東西。

泡麵我隻買了少量,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需要增強免疫力的時候,泡麵第一營養素是不夠的,第二比較鹹,我就沒買多。

那天還買了一些衛生紙,因為那天其實家裡衛生紙都用完了,加一塊可能也就買了 200 多塊錢東西。

其實我出去買東西,就是想把東西一次性囤夠了,接下來就不出門,減少感染的幾率。大部分人應該都是這麽想的,不是說要搶購什麽的。

這段時間,在武漢雖然感受不到爸媽年輕時那種物資相對短缺,但是大家莫名地吃東西沒有那樣鋪張浪費,盡量都全部吃完

23 號早上,盒馬還能送,又從盒馬訂了一些,米、香腸、還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我們真是沒有打算在武漢過年,家裡連米都沒有了。

除夕(24 號)那天早上,我媽比較緊張一點,她就說怕過年沒有菜吃。那時候私家車還能開出去,我就戴著眼鏡、戴了一個 3M 的防毒面罩,去了離家最近的盒馬。

面罩不是專門為疫情準備的,我平時做首飾設計,打磨原料時候會有粉塵之類的,平時就是一直在用的。

在超市,你就能感受到那個氣氛,沒有什麽人說話,一進去就要量體溫。24 號下午三點多鍾,店裡新鮮肉之類的,儲存還挺多。我買了一些就回家了。

那天,是十年以來唯一一次沒有拍年菜的除夕,那天吃得也簡單,就四個菜。記得之前有一年我們三口之家在武漢過年,我掌廚,起碼也有十個菜,會做一些比較浮誇的,熱鬧一點的,像松鼠鱖魚什麽的。

今年都是很樸素的菜,沒有大菜,其中一個好像是八寶飯,就那種不能算是菜的菜。那天還有一盤草莓,充了一個菜放在桌上,這樣算起來就是五個。現在想起來有草莓,好幸福。

那天吃飯也很快,就 10 分鐘、15 分鐘就吃完了。吃完看春晚的時候,心情也很複雜。我們這一代也算是伴隨著春晚一直成長起來的,我就在想春晚會不會臨時加節目進去呢?

當時的心情雖然沒有說到高度焦慮,但是真的不太能夠沉下心來看。白岩松那個節目,確實很感動,雖然你周圍只有家人,但是莫名可以感到有一種力量。可能不是疫情中心的人,很難感受到,那是很神奇、很特殊的感覺。

02藝術從來都是錦上添花,沒法雪中送炭

大年初一到初五都過得很平淡。

第一次出門是 2 月 1 日,還是去盒馬,因為那個時候小汽車的禁令剛下來,據說是收到短信的不能出門,我們家沒收到,就開車出去了。

那天買的都是些白蘿卜、胡蘿卜、香腸這些好儲存的,三口之家也就單開門的冰箱,其實放不下很多東西,出去一次也就買了 300 多塊的東西,跟平時三口之家去超市採購會花的錢差不多。我沒有看到那種瘋狂搶購、造成恐慌的情況。

年前計劃初七開工,就暫時推到 2 月 3 日。那天,工作室大家在線上開了個會。開完會我能感覺到,大家是想上班的,但是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又是不高的,你能從大家的聲音裡聽出來,想工作又不想工作那個狀態

各種各樣新聞出來,有一種覺得自己特別沒用的感覺。我學藝術,從當時讀書到後來工作、創業,藝術的感覺大部分都是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

各種各樣的求助、中小企業不能開工、復工之後可能很多人會失業……雖然身邊的朋友都算比較開朗,但是大家都盡量對這個事閉口不提的時候,我反而能感受到那種高強度的壓力

我們能做些什麽呢?我們之前做過公益項目,為特殊兒童做藝術療愈的課程。如果幫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關注美好的事情上,相信應該能帶來一些正能量。

3 號當天,我們就開始準備課程。

那天也是我的生日,在家吃了一個特別小的蛋糕。我發了一條朋友圈:“最特別的生日,最特別的一節社會人類學課程。”

許下的生日願望,是Love fights everything(愛會戰勝一切)

03孩子們的創造力超出我們想象

一開始,我們想拉一個微信群,就是大家一起上課,一起討論。後來還是決定,分成青少年和成人兩個班,因為各自的側重點會有區別,每個群都是 160 多人。

成年人的班很多都是原來我們手工藝課的學員,他們本身更偏向更專業的手工藝課。但是別說他們了,我們老師自己的工具都不全,所以既要保持專業度,又要讓他們在家能夠立刻動手、有參與感,我們也挺糾結的。

我看到新聞說南極首破 20°C 高溫,現在地球上的很多問題都是環境破壞導致的,成年人的課程就決定以繪畫和廢物利用為主。

第一節課是改造家裡的廢餐盤,後面還用了家裡的廢枕套、舊襪子等等。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廈門的一個小姑娘,朋友的朋友,她很晚才在群裡分享作業,她就跟我們講說她今天去做志願者了,回來才補的作業。她說我們在疫情的中心還能想到為大家做這樣一件事,還蠻感動的

青少年很多都是武漢當地朋友的孩子,70%以上都是武漢人,我們安排的是以繪畫和手工為主。

以前我接觸一些孩子,價值導向其實不太對,比如他會問做繪畫、手工、藝術能幹什麽呢?能幫我考清華嗎?這種問題我其實無法回答。而我們這個“藝起抗疫”項目,還是希望孩子通過手工,能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

2 月 9 日第一節課程上線,我們就是直接把課程上傳到微信群裡,20 分鐘的視頻,你看完做作業,幾位老師就會在線互動,指導一下。

第一天 8 點上傳的課,播完之後就只有一個小朋友比較積極,心裡也挺忐忑的。後來到九點半之後,陸續就有家長幫孩子交作業了。

本來我們也打算通過直播平台來做直播課,但是有些家長說本來他們已經被孩子網上複課弄得焦頭爛額了,對他們來說再下一個 App 可能會有負擔,所以我們當時就想的特別簡單,只要你進了群,任何時候打開學習就行。

第一節課的內容並不是很簡單,有點類似立體書入門製作,是做一個立體賀卡,結果孩子們的能力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一直到第二天,都持續有孩子在交作業,

兒童課程是每周一三五七,成人是每周一三五,每天課程發出來之後我們都會複盤。這是第一次設計沒有特定主題的課程,也是第一次給沒有歸類的這麽大群體上課。

04父母也有情緒,也無從拆解

大家嘴裡都喊著自己是手殘黨,結果做出來都挺好的。我感覺大家說自己不行,很多時候都是在給自己設限。

這次疫情雖然有諸多不利,但是也確實有一些人因此給自己按了暫停鍵,重新認識自己,獨立面對自己。

有一位成年班的學員單獨跟我說,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可以做得了這件事,真的做下來的時候,覺得我自己好專注。他說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專注過了。就是一個幾塊錢的收納袋,改造它卻有很大的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平時被我們快節奏的生活淹沒了,放在平時你可能會說做這個幹什麽呢?但是很多時候,人生的成就感和愉悅,並不是那些所謂成功能帶來的,對吧?

從我自身來說,至少我多出了很多時間來陪父母。

我從小爺爺奶奶帶得比較多,初高中都是寄宿,畢業以後離開武漢去上大學,後來去法國學藝術又是三年。2014 年我回國先是在杭州,後來去北京呆了一段時間,2015 年回武漢,就一直到現在。

雖然跟爸媽住在一起,但工作很忙,沒什麽溝通,尤其是 16、17 年,我出差很凶,幾乎不著家。最近兩年不出差,但是白天上班,晚上經常加班到很晚,想想跟父母相處的時間真的特別少。

這一個月裡也吵過一次架,好像就是疊被子之類的小事,我媽嘟囔了兩句就沒有下文了。其實就很小的事,沒有馬上去做,父母可能就不太開心。

但是這次疫情真的讓我學到了怎麽理解父母,跟父母溝通。他們也是人,在那麽焦慮的情況下他們也有情緒,也無從拆解。

即使他們對我嚷嚷,也不是因為這個事多生氣,也是別的很多情緒積攢到一起,我就默默答應一下,讓他把情緒發泄出來就好了。

05爸媽和狗說了很多很多話

我是我們家最多的,昨天出了一次門,去小區門口取配送來的菜,下去的時候走樓梯,不坐電梯。

小區現在只有一個入口,人們不能進出,所有人就站在那塊空地上等配送員來送東西,各自隔了 1.5、2 米的距離站,都非常自覺。

之前外婆給我們打電話會天天都在強調,千萬不要出門,千萬不要因為狗就出門。我跟她說,狗萬一得了抑鬱怎麽辦,外婆說那你就疏導它,跟它講道理。就很有意思。

我們家狗是一隻雪納瑞,從我讀大學的時候就開始養了。我出國以後,狗就歸我爸媽了。

因為擔心它的健康,從 2 月 10 號封小區開始就不帶它出門。本來出門在小區裡遛的時候它也不太開心,因為每次回來用酒精消毒那個味道,它不喜歡。

它現在每天在陽台上,只要看到樓下有狗經過,就會衝著外面咆哮。好像在說你憑什麽可以出去,我跟你講,等開城了之後我再找你算账。

這段時間,明顯感到它肚子大了一圈,缺乏運動,胖了。

也能感覺到狗有點抑鬱。平時它還是挺愛社交的性格,也經常惹點小麻煩,之前我們在小區裡全副武裝遛狗的時候,所有的狗都特別聽話,離自己主人特別近,狗之間都不交流。

好像狗都懂,我們之間離遠一點,說不定誰身上就有病毒。

我在家這段時間, 發現我爸媽跟狗說話比跟我說的都多。就是他們乾個什麽事都要跟狗有互動,烤個蛋糕會問它,你想不想吃、你要吃什麽口味的?

以前他們白天也出門,上班的上班,各忙各的,也沒發現和狗有這麽多話說。

確實,爸媽沒有像年輕人這麽躁動,但是也憋狠了。

06崩潰過,也有好消息

23 號那天,我和朋友們聊天,真的有一種被放棄了的感覺。

整個疫情中最崩潰的一天也是 23 號,跟朋友聊著天,眼淚就自己流下來,說不上來是難過還是憤怒,還是傷心。

那個時刻會覺得,什麽都沒有活著重要。

當時想,萬一控制不住,我要是掛了,我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做呢。本來 2 月 7 號我應該飛菲律賓去潛水,當然這個行程涼了。我當時就很遺憾,沒有到深海去看過水下的那些生命,也沒有來得及克服內心對水的恐懼。

人生就那麽幾十年,結果固然重要,但是其實所有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會變成一粒粒微臣。在這個宇宙裡,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人與人才各自不同。

我很遺憾沒去非洲看過動物大遷徙,之前我還想去給大象當保育員。

那一刻的感覺就是,看過的世界太少,為這個世界做得也太少。

接下來每天有各種新聞,就是好感動、太氣了,交替循環,每天都是這樣。我特別害怕,不是害怕疫情這個事,是害怕看朋友圈。

床位不夠多那段時間,我在朋友圈一直刷、一直轉,都是“誰誰誰的媽媽求助,已經不行了,能不能幫一個忙”。後來我越來越無力。有天上午一個朋友求助,下午大家都在那條動態下問他怎麽樣了,等很久他回了一個:“嶽母已經走了,不用再幫忙了。”

真的是害怕和無奈,懷疑自己,不敢去看,我能做些什麽呢?我一點用都沒有,生命就那樣逝去了。

所以在做這個公益課程的時候,想哪怕能起到一點點、一點點的作用,鼓勵一下大家,就是好的。

也有好的消息,我有個朋友在疫情中間生了小孩,我特別佩服她。

當然她自己還不知道中間有多驚險。除夕當天,在協和,當時是有孕婦感染了,產科關閉,臨時給她轉到急診室去生。所有的人都在問說你是不是那個感染的產婦?因為當時沒人知道確切情況。

當時也比較混亂,原定的主刀大夫沒法做手術,臨時換了一位,給她做的剖腹產。

現在她母子平安,都在家裡。24 號正好滿月。

最近在《時間之書》裡看到一段話:“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焦慮、無力沒有什麽用,那我們就“八九月見”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