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七河八島”見證揚州“綠色崛起”

千年古城,水與城相伴,城因水而興。

揚州市區向東,有一片5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濕地,名為“七河八島”,包括大運河在內的7條河流,在這裡分割出大大小小8個島嶼。南水北調東線輸水通道和淮河入江通道都經由“七河八島”,使得這裡生態敏感性日益突出。這裡不僅有江、河、湖相連的自然生態環境,也是中國古代四個偉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之一——“歸江十壩”遺址所在地。

2011年底江都撤市設區以後,江廣融合地帶成為區劃調整後“大揚州”的地理中心和生態中心,而“七河八島”正處於江廣融合地帶的核心。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區域的發展,將其作為今後一段時期揚州城市建設的主戰場、主陣地,並在“七河八島”區域成立生態科技新城。目的就是保護好、呵護好這片“家底子”,在瘦西湖之外,為揚城再造一個永恆的城市經典。

一座新城的規劃建設,是在一張空白圖紙上添加繁複色彩、稠密建築,還是為生態“留白”?揚州市委市政府選擇了後者——在約51.5平方公里區域中,禁止商業開發的生態保護區佔總面積近60%。

水利重點工程建設高品質

理念

“四控一禁”定下“鐵規矩”

位於江廣融合地帶的“七河八島”區域是揚州市生態自然環境保持最完好的湖泊、平原類型濕地景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濕地功能強大,區域地位重要、功能特殊。

“未來5年內不得開發建設商品住房”“寧可建設慢一點,也要把區域生態打造得好一點”“要像揚州工精心雕琢和田籽玉一樣,把這塊風水寶地呵護好、規劃好、建設好”……揚州市委主要長官強調,要把“七河八島”建設成為揚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相關要求的示範區、跨江融合發展的先行區,打造成為揚州城市未來接力發展的“家底子”。

“我們確立了‘先保護、後開發’的‘生態優先’發展理念。”生態科技新城管委會負責人介紹。其自身也樹立了“三條考量的底線”:對歷史負責,保護好揚州這塊“風水寶地”;對城市負責,建設一座真正的生態之城;對後人負責,為子孫後代植綠、留綠、護綠。

“七河八島”區域規劃論證首先定下“鐵規矩”:嚴格控制廊道寬度、建築高度、開發強度、汙染排放,嚴格禁止違法建設;隨之,“四控一禁”被編制成正式規劃文本。在此基礎上,編制了《“七河八島”空間管制規劃》,進一步明確在劃定“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適宜建設區”的基礎上,將區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公園綠地區、農業地區、旅遊主題區、城鎮地區等五大功能區。其中,對總面積約2920公頃的“生態保護區”明確了保護“硬杠杠”:禁止商業開發,不得出租轉讓土地資源。嚴禁任何部門和個人在區域內從事挖湖采沙、圍湖造田、開荒取土等改變地貌和破壞環境、景觀的活動,保護地形地貌特徵;禁止擅自填埋、佔用水域,禁止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取土等活動,禁止擅自填埋建設各類排汙設施;定期對區內植物進行普查,嚴格保護當地樹種和珍貴樹種,除部分經濟林外,嚴禁大規模砍伐林木……

揚州綠 色發展

將水視作城市發展最可寶貴的資源、最具特色的品牌,做足“水”文章,良好的水環境已經成為揚州一塊“金字招牌”。揚州重視水生態的背後,是執政觀念和發展理念的變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百姓對生態環境改善的需求,既是揚州轉型發展的方向,也是城市未來接力發展的目標。

實踐

打造人水和諧的生態新城

“既要慢,又要好,還不讓建高樓洋房,一座新城還能建什麽?”面對擔心、疑問,揚州的回答十分堅定:打造天藍水清、樹綠景美、水岸宜人的濱水空間;把更多的濱水空間留給老百姓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而不是都砌成房子、從事商業經營。說一百遍不如乾一件實事,拿出真金白銀投入生態中心建設,是“生態優先”最具體的體現。

去年,生態科技新城將萬福閘片區的廢舊品市場拆掉建成公園綠地,整治提升了20萬平方米的生態環境,解決了自在島萬福閘片區遺留40多年的“髒亂差”問題。環境整治告一段落後就是“建”:在自在島生態片區,目前17萬平方米的“生態之窗”景觀、體育休閑公園、南邊小南圩地區馬可·波羅夢幻花海公園,太平閘、萬福閘之間的跑魚河文化主題公園已經建成。沿著廖家溝,正在建設一座城市中央公園。見不到垂直的駁岸,這裡的水岸平緩而下,擁有更多的濕地,給予候鳥等足夠的生存空間;擁有秀美的草地,設計成花園散發出清香氣息;擁有大型的綠地,提供人們放鬆遊憩自由的空間……廖家溝濱水區(中央公園)景觀概念性規劃中的一幕,如今已從紙面走向地面,部分景觀初露芳容。

“調查目前中國眾多城市中心的河流,像廖家溝這樣水面如此寬、水岸如此生態的,很少見。”有專家表示,“七河八島”、廖家溝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讓揚州擁有在全國都十分少有、可玩可賞可居住的自然環境。

如今的“七河八島”已是滿眼鬱鬱蔥蔥、凝霞散景、惹人流連的“生態之窗”。一座自在島,綠化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一座廖家溝中央公園,水岸面積10.7平方公里……揚州人深深懂得,生態就是資源,而且是無可替代、不可多得的資源。生態投入就是對未來最大的投資。他們相信,一個健康、生機勃勃的“七河八島”,將是這座城市對未來的最好饋贈。

當地居民、人稱“揚州江豚保護第一人”的陳宜林目睹了“七河八島”近年的可喜變化:“過去河邊長期形成的那麽多船廠,幾年間陸續搬遷了,7條河流的水質有了很大改善。這些年我一直呼籲在此建設江豚遷地保護區,環境一步步改善,我的夢想也就一步步接近!”

發展

挺起揚州綠色發展脊梁

“七河八島”的綠色崛起僅僅是一個縮影。對於一個水面積佔有27%的名城來說,揚州有更為廣闊的綠色發展之路。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人民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期盼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把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揚州以高度政治自覺促生態自覺。

2016年,揚州率先提出、率先推進實施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戰略工程,將之列為呼應國家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保障南水北調清水北送的頭號戰略工程,並作為未來5年為之奮鬥的10件大事之一。之後,這些內容相繼寫進了省黨代會報告、省政府工作報告,被列為全省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的戰略重點。

今年3月29日,省委主要長官登上萬福大橋橋塔,俯瞰“七河八島”保護建設情況時指出,揚州在江淮生態經濟區建設中地位重要,要系統謀劃好生態大走廊規劃建設,特別是要做好水的大文章、生態的大文章。

揚州治水,雖已水清岸綠,但揚州還懷有一個“一帶一軸”大目標:一帶,以沿江城市集中發展區為帶,合理利用岸線,控制汙染,保障沿江城鎮防洪安全與供水安全,協調沿江經濟發展與水生態保護關係;一軸,以南水北調輸水乾線為主軸,保護與修複京杭大運河、淮河入江水道沿線生態環境,保障供水水質安全,打造江淮生態廊道。

揚州將佔市域面積近三成的1800平方公里區域納入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規劃,制定5年行動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重點推進總投資62億元的27個年度項目。

加快實施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系統推進總投資300億元的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每年“三退三還”(退耕、退漁、退養,還林、還湖、還濕地)面積3萬畝以上等八大工程,全力打好黑臭河道整治、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重點環境敏感企業搬遷等攻堅戰,致力打造溝通江淮、縱貫南北的清水大走廊、安全大走廊、綠色大走廊。

“綠色”紅利、生態福利加速釋放,美麗中國的揚州樣板有了新的現實模樣。揚州綠色崛起的路徑更加清晰,信心愈發堅定。(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