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偷看同事的聊天記錄後,我決定退出群聊”

有人說,當代職場人都是假笑青年。

上一秒還在沮喪,下一秒就對同事笑臉相迎。

不敢輕易表達情緒,小心翼翼揣摩著辦公室的氣氛。

無論自己願不願意,都始終微笑著對別人說:“好。”

日劇《凪的新生活(凪のお暇)》的女主角大島凪,就是這樣一個小心翼翼、察言觀色的人。

這部日劇僅播出4集,就在豆瓣拿下了9.3分。

那個在職場中時時假笑、謹小慎微的大島凪,像極了現實中的我們。

被“氣氛”綁架的女主角

“如果能看到空氣會是什麽樣子呢?”

女白領大島凪,是一個對“空氣”異常敏感的人。

大島凪在職場中無時無刻不在讀空氣 / 凪的新生活

在日本,空氣的意思包括“氛圍、場合”。

察覺別人的潛台詞、讀懂氣氛,是職場人察言觀色的基本能力。

職場中的凪,隨時隨地都警惕著氛圍的變化。

產品發布會上宣傳冊出了錯,眼看著沒有人承認,氣氛越來越僵持。

和出錯同事的眼神對視後,大島只好主動背下黑鍋。

“對不起,我馬上回公司修改。”

認錯之後,自然少不了被領導在辦公室當眾批評。

同事卻沒有站出來為她解釋,把責任全都推給了大島。

並給出理由,大島才是最適合承擔責任的那個人,“如果我承認,氣氛會更差”。

大島只能尷尬笑著回應,我懂。

與她同組的,一共有三個姑娘。

表面上看起來,大家的關係很友好。

但大島很害怕和她們待在一起。

早上上班,不小心遇到了同事,她偷偷摸摸躲在樹的背後。

不小心被發現了,下一秒立刻切換到笑容滿分。

到了中午,她明明更想吃自己準備的便當。

同事邀請吃午餐,依然無法張口拒絕:如果自己不和大家一起吃飯的話,那就可能被孤立了。

吃飯,免不了聊天,找不到共同話題的大島只能在一旁尬笑應和。

一頓飯吃下來,僵硬的笑容就像面具一樣掛在臉上,讓人疲憊。

聚餐結束之後,女孩子們例行自拍。

同事滿心歡喜地選中了一張滿意的自拍照,完全不顧照片裡的大島半閉著眼,神情呆滯。

沒有來得及提閉眼的事情,同事下一秒開心地要發ins。

如果大島這時候說照片不滿意,會掃了大家的興。

只好禮貌地微笑回應:“好”。

看到同事出去玩發了ins沒叫自己,大島如臨大敵。

翻開手機檢查自己是不是被排除在圈子外。

確認自己沒有被排斥之後,大島打開每一個社交軟體,給同事們更新的動態全部點讚,確認沒有遺漏,才松了一口氣。

為所有人而活,唯獨很難活出自己

大島這樣總是害怕破壞氣氛、害怕被孤立,卑微討好他人的行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暗藏著“討好型心理”。

他們不會拒絕他人、過度關注他人評價。

隨時隨地都想要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氣氛,本能地去滿足他人,來無條件地維護良好的關係。

在《圓桌派》中,曾提出過這樣一個概念:

大多數人都處在以信用體系為基礎,所構建起來的契約網絡裡。

上司、同事、客戶……複雜的關係相互交織。

契約網絡裡,“失信”於一個人,意味著可能會“失信”於整個團體。

換句話說,如果關係網絡裡有一個人對你不滿,那麽你很有可能被孤立。

像大島一樣“討好型人格”的人,對這個契約網絡格外敏感。

往往會過分犧牲壓抑自己的正常情緒,委屈自己,取悅他人。

在看到同事們可能撇下自己,一起出去聚餐時,擔心被孤立。

掏出手機反覆確認之後,才放下心。

當同事讓她幫忙加班的時候,大島一口答應,不敢拒絕。

否則關係會變得格外尷尬。

這樣好說話、不敢得罪人的性格,導致最後所有瑣碎的任務,都落到自己頭上。

她不想得罪同事,也不想成為小團體裡的異類。

但小心翼翼維護的辦公室友情,還是讓大島失望了。

一天,晚上下班時間,同事以家人骨折為由,讓大島幫忙列印材料。

粗心的同事忘記帶手機走,大島無意間看到她們的群聊消息。

這個同事家人並沒有骨折,只是找借口去參加沒有大島的三人聚會。

在私聊裡,同事們一邊毫無悔意地說自己欺負大島好壞,一邊發著表情包表達著內心的欣喜。

幫同事加班,失去了自己的閑暇時間;硬著頭皮參加本不願意去的聚會,在飯桌上尷尬陪笑。

漸漸失去自己的大島,終於在這一刻感覺到窒息。

我們中間的很多人,也像大島一樣。

《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47.5%的人認為自己習慣性討好他人,70.8%的人承受著“討好型心理”的困擾:

“自己覺得活得很累、很委屈。

總壓抑自己的情緒和真正需求,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交往中容易喪失界限,沒有自己的主見。”

很多人覺得自己只是看起來過得好;內心早就已經爆炸;想要逃離、重獲自由。

職場中溝通成問題,不知道怎麽做自己 / 微博

表面微笑討好,實際心態爆炸 / 微博

想請年假,還自己自由 / 微博

《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和他們一樣,為了獲得他人的讚美和認可,拚命壓製自己喜好和情緒。

當父親問孩子們想要什麽禮物,為了討父親的歡心,葉藏自始至終沒有講出自己真心想要的禮物,而是不斷揣摩父親的意思,選擇了“獅子球”。

他總是扮演小醜,取悅別人;違背自己的心意,和不喜歡的人做朋友。

葉藏自我剖析:“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愈合的裂痕。

討好他人的心態,讓他與內心真正的自己產生強烈的衝突,“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適度地忍耐固然可以維護關係,但過分地討好,到最後,往往會失去自己,無比痛苦。

空氣不是用來讀的,是用來呼吸的

備受打擊的大島,做了一個任性的決定——辭職。

只有一輛單車、一床棉被,她下定決心,要徹底與以前一味討好別人的自己告別。

在買菜時,雜貨店職員算錯了账單的價格,多收了大島400日元。

“人那麽多,萬一被當成討價還價的怎麽辦?”

走出店鋪才發現多收錢的大島,習慣性地開始看氣氛,又一次陷入糾結。

最後,她終於鼓足了勇氣講了出來。

店家發現是自己的錯誤後,馬上給大島道歉,還友好地送了她一把金針菇,希望得到大島的原諒。

回家的路上,第一次不看氣氛,鼓起勇氣為自己講話的大島笑得異常幸福。

不再小心翼翼地觀察氣氛,做出改變,是成為自己的第一步。

不要放棄表達憤怒

《我們無法成為野獸》中新垣結衣飾演的女主角深海,和大島的性格相似。

笑容滿滿、待人禮貌,深海的臉上永遠掛著完美的微笑。

默默接受領導的責罵,為同事的失誤擦屁股,整理資料的同時還要打掃衛生……

經歷過一次打擊之後,深海開始逐步尋找在職場中丟失的自己。

原本對領導的無禮要求全單招收,這次她終於繃起臉提出反抗。

“不想走到喪失自我的那一步。”

講出了整個辦公室心聲的深海,贏得了同事們的掌聲,也收獲了領導的尊重。

深海講出了對領導的不滿,不怕得罪他人,不再委屈自己

在長時間地情緒壓抑之中,習慣逆來順受,不是一件好事。

總是察言觀色,不敢表達憤怒的人,往往會在這樣的忍耐裡失去自己的棱角。

內心的想法需要釋放,而不是悄悄在角落裡被消化,就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憤怒被適當地表達出來,儘管多了攻擊性,但人的個性、真實性也得到了解放。

情緒不再像以前一樣被所有人忽略,被看到、被重視、得到溝通之後,自信會像滾雪球一樣逐漸積累。

適當的情緒,反而能幫助討好者找回自我。

通過能力獲得自尊,不再迷信他人的認可。

在《哈佛幸福課》裡,心理學家把自尊分為三類:依賴型自尊、獨立型自尊和無條件自尊。

依賴型自尊的人,需要別人的認同來證明自己。

他們努力地順從和迎合其他人,通過別人的喜歡,來獲得自我價值感。

而獨立型自尊的人,更重視“自我實現”,用實力來為自己背書。

綜藝《新職員誕生記》記錄了八位高學歷的職場新人,在律師事務所從面試到答辯的全過程。

一位叫林賢書的新人在面試時給人留下了不理想的印象。

簡歷上貼著歪頭照片,看起來並不討人喜歡。

但當第一個課程布置下來,律師導師卻出乎意料地看好林賢書。

原來,在面試的後半程,林賢書在專業知識方面展現了扎實的功底,對市場情況也了解得相當準確。

根據課題上交的起訴書言語有力,被觀察團評價為模範答案。

不好的印象被瞬間扭轉。

不是說在職場中不需要解讀氣氛,只是將大量精力耗費在人際關係上,其實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林賢書後來在餐桌上,為自己簡歷的疏忽道歉。

導師很認可他的專業能力,對於簡歷上的小紕漏表示不在意。

在職場裡,同事和領導對能力的關注,遠大於其他方面。

在奇葩大會上,蔣方舟講到了自己曾經一味討好他人的心路歷程。

總是委屈求全,塑造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人設,其實冒了很大的風險。

“真正能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故作謙卑的樣子。”

與其故作討喜,倒不如憑借實力來取得想要的東西。

在職場裡,很多人覺得壓抑委屈。

笨拙用力地去討好他人,卻一步一步在這樣境況下失去自己。

要知道,“氛圍是要自己去創造的,如果光會察言觀色,那就輸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