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仲夏至 雨充沛!今日12時58分 迎來芒種

台灣時間6月5日12時58分將迎來“芒種”節氣。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

新華社記者王曉攝

芒種,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的意思。此時,仲夏已至,北方麥黃,江南梅熟。進入 “芒種”時節,氣溫不斷升高、雨量日漸充沛、空氣濕度慢慢增大,北京的汛期也到來了。

芒種為五月節。這個芒是指稻麥,麥子到此時始熟,田野裡開始彌漫新麥的清香。水稻過此時則不可種,稻田裡也已一片怡人的新綠。

北宋馬永卿在他的筆記《懶真子錄》中辨別說,此時有芒者,麥已熟,是指麥熟可收,稻過此時不可種。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

芒種有三候。芒種一候“螳螂生”。古人認為芒種時節螳螂感陰氣初生,於是破繭而出。螳螂是自然界的擬態專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葉。芒種二候“䴗(jú)始鳴”。“勞燕分飛”,燕指燕子,勞指伯勞鳥,伯勞鳥就是“䴗”。芒種三候“反舌無聲”。在古人眼中,伯勞鳥和反舌鳥是善鳴之鳥中的兩類典型代表,伯勞鳥因陰氣微生而啼叫,反舌鳥因陰氣微生而收聲。時至仲夏,花香已逝,鳥語漸稀。

芒種習俗有三,一青梅煮酒,二送花神,三安苗。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時節送花神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祭祀習俗。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花神退位,故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是日,人們要設案供物,焚香祭祀,來為花神餞行。

芒種安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駱倩雯

編輯:曾佳佳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