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眾說紛紜 曾國藩為什麽有多張臉譜?

朱東安

鍾叔河

《鍾叔河評點曾國藩家書(全二卷)

作者:鍾叔河

版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1年7月

唐浩明

張宏傑

《曾國藩傳》

作者:張宏傑

版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8年12月

在曾國藩當代接受史的主題與時間線之中,了解了“曾國藩熱”的來龍去脈,我們還想進一步追問的是,何以如此矛盾、複雜且多面的歷史人物,亦能被後人描摹出如此漫畫式的多張臉譜,並為己所用?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摘選或專訪了曾國藩研究者的觀點和看法。可以說,反覆被講述的曾國藩敘事戳中了中國不同發展階段之下不同閱聽人的痛點。

《辭海》中的曾國藩詞條

1965年版《辭海》(未定稿,內部發行):曾國藩“以封建地主的衛道者自居,勾結外國侵略者,鎮壓中國人民革命。為中國近代史上反動人物的典型”。他創辦的江南製造局、福建馬尾船政局等近代工業,被稱為“利用軍火工業加強反人民武裝”。

1979年版《辭海》中,上述評語被刪掉。

1999年版《辭海》中,曾國藩在天津教案中“殘民媚外”的評語,更改為“懲辦民眾、對外妥協”,並延續至今。

研究者說

朱東安(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曾國藩傳》是其第一部學術專著,也是有分量的曾國藩研究之一。)

曾國藩惹爭議,關乎“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

曾國藩(1811-1872)是個在中國近代史上引人注目而又頗有爭議的人物。一百多年來,不同的階級,不同的派別,甚或同一派別的不同人物,都曾對他作出過不同的評價。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曾國藩生活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性質急劇變化、民族危機不斷加深、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代。為適應新的形勢,曾國藩提出一整套解決國內外矛盾的方針、路線和辦法,並取得一定成效,故受到一些階級和政治派別的竭誠擁護,為其繼承下來,尊為聖典。但是,這條路線終究歸於失敗,事實證明它不能挽救中華民族的命運,因而受到另一些階級和政治派別的堅決反對,口誅筆伐,視若寇仇。

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整個近代史上,社會性質和基本矛盾一直沒有根本改變,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則不時出現在人們面前,尤其在歷史的重大轉折關頭,更成為中國政治的中心議題。這樣,曾國藩就不能不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而對他的評價也不能不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作者曾天真地以為,這不過是前人的歷史局限,豈料今人亦未脫此態,總想借曾國藩大作文章。史學難如其意,就利用小說的輿論功能,終至在社會上掀起一場讀曾國藩、學曾國藩的熱潮。誰能相信,這一席卷中華大地的“曾國藩熱”,與現實政治、海峽兩岸都毫不相乾?唯作者相信,歷史乃嚴肅的科學,治學之道亦歷有明訓,初心依舊,志趣難移,只好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走下去。(摘自朱東安《曾國藩傳》前言)

鍾叔河(曾任嶽麓書社總編輯,在國內最早主張編輯大型系列圖書《曾國藩全集》。)

作為傳統文化的總代表,曾國藩值得研究

新中國成立前,我看過曾國藩的家書,也看過他的文章。我並不認為曾國藩能夠解決今日中國的問題,因為他屬於過去了的時代。但他是舊文化的最後一個集大成者,他的個人能力是出色的,在決策方面、組織協調方面,以及學術文化方面,他都是第一流的人才。他做實際工作時間不長,卻做出了這麽大的成績,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物。研究人才學,他是一個標本。另外,他在培養教育人、發現人才方面有獨到之處。他的文筆也好,可讀。

曾國藩不單純是一個軍事政治人物,他還是一個學者,有很高的文化。他深入研究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做了大量的編輯整理工作。中國的舊體制在當時走到了窮途末路,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要麽趕快實現現代化,跟上世界潮流,要麽就是被世界潮流拋棄。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曾國藩作為傳統文化的總代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把曾國藩的書列為禁書,是沒有一點道理的。就是要批判曾國藩,也得研究他的書,研究他的全部著作。而且,越是研究曾國藩,就越是可以發覺,連曾國藩這樣有作為、有能力的人物,都無法挽救舊體制的崩潰,那只能說,這個舊體制的確到了不能不崩潰的時候,這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舊中國必須改變。(摘自鍾叔河《大托鋪的笑話》之附記《我編書,我寫書》)

訪問

唐浩明(作家、編輯,在嶽麓書社任《曾國藩全集》責任編輯,所著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曾引起轟動。)

對曾國藩最感興趣的是政商界人士

曾國藩的故事引發大家的熱情,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點評曾國藩家書》的序言中,說到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曾氏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最後一個集傳統文化於一身的典型人物。人們對他的關注和興趣,正好給我們以啟示:處在變革時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渴求來自本族文化的滋潤,尤其企盼從這種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獲取某些啟迪。這啟迪,因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而顯得更親切,更實用,也更有效。”

這類暢銷書的寫作與出版,是當下社會浮躁與急功近利的一個反映。它迎合的是一部分人急於成功的心態。因此,這類書最為關注的是各種正當或不正當的“術”的運用,而不是“道”的理解與傳承。曾國藩本人,恰恰最看重的是“道”而不是“術”。

曾國藩受到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中國人追捧,其中對他最感興趣的是政商兩界的人。許多讀者讀曾國藩,是出自欣賞或好奇,而對於政商兩界的人來說,他們更多的是想從曾國藩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社會的要求與自我的期許,使得這兩個領域的人有著更大的責任心與成就追求,作為備受近代政治家、實業家敬仰的曾國藩,對於今天的政商兩界人士的啟迪是多方面的。

張宏傑(作家、歷史學者,著有《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給曾國藩算算账:一個清代高官的收與支》、《曾國藩傳》等暢銷書目。)

三教九流都讀曾國藩,因為他“說到做到”

曾國藩不像魯迅、胡適這些人,讀者就集中於知識分子或者學生。社會三教九流的人都在讀曾國藩。當然可能男性讀者居多(包括在我的整個讀者群當中,可能男性佔80%,女性佔20%)。

曾國藩的實用性比較強。很多人寫了一大堆雞湯,但沒人知道他是否真正成功,然而曾國藩他“說到做到”。你要是逛書店的話,會發現兩個人比較熱,第一個是毛澤東,第二個就是曾國藩,從民間到幾乎所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都要買。這些年,王陽明也變得很熱。這仨人有共同的特點:既創立了理論,又能夠付諸實踐。這在中國歷史上差不多是僅有的三個人。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大思想家在思想和學術上很有貢獻,卻不能做事。孔子、孟子到處遊說各國國君,最後都失敗了;孔子做魯國司寇、朱熹做官也都不成功的。這就顯得不很可信——既然你是聖人,掌握了所謂的宇宙真理,為啥你這一生還比較失敗?

關於曾國藩的書,出得特別多,同質化也比較嚴重,就是東抄西抄。唐浩明和我寫的曾國藩有自己的心血在裡面,此前還有朱東安、林乾、董蔡時、劉一江等學者做過實打實的研究。但市面上大部分曾國藩圖書都是厚黑學著作,愛講曾國藩這人怎麽狡猾。我經常說曾國藩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拙誠”,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不談過高之理、不行架空之事,對人也真誠為本。作為處於複雜的政治漩渦當中的政治家(包括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之中),他還算是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的人。這很可取,有助於消除我們這個時代的浮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