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暴風雨中的暴風,離成為下一個樂視還有多遠?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一年前,《桃花扇》中的這句話常被用來形容賈躍亭和樂視,一年後這句話恐要送給馮鑫和暴風。

這不是馮鑫想要的結果,他本想學樂視的故事,樂視的生態,樂視的融資,獨獨不想學樂視的結局。

但事實正與之相反,暴風無論是生態故事,融資規模與當初的樂視都相去甚遠,唯獨在負債和股權質押上與崩塌前夜的樂視如出一轍。

懸崖邊上的馮鑫和暴風

7月6日暴風集團的一紙公告,引發了關注。公告稱:

“中信資本(深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股權轉讓合約糾紛為由,向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對馮鑫名下暴風集團327.12萬股票進行司法凍結。

截至公告日,馮鑫持有暴風集團的股份為7032.3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1.34%;累計被凍結的股份為327.12萬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4.65%。”

如果是一個獨立事件,本不必如此過分關注。但是根據5月31日暴風集團披露的另一則延期股權質押公告顯示:馮鑫在交易所備案的股權質押比例達到95.35%。

凍結的4.65%加上已經質押的95.35%,恰好是100%。也就是說馮鑫手裡所有的暴風集團股份要麽質押,要麽被凍結。

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創始人質押幾乎全部的股權以換取融資,只能意味著這家公司的資金鏈正處於奔潰的邊緣。上一個這麽做的是賈躍亭,賈老闆赴美前將名下99.54%股票質押,佔樂視網總股本的25.56%。

一時間,暴風將成為下一個樂視的說法又開始熱絡起來。

馮鑫顯然不想讓輿論成為壓死暴風的最後一根稻草。

就在昨天,暴風股價再次跌停,收於每股12.75元,創下歷史新低。馮鑫隨即在暴風集團官方訂閱號發布題為《三年大考,暴風雨中的暴風——馮鑫的內部兩小時長談》的9000字長文,坦誠的向外界披露自己的資金困境,承認了股權已經全部質押。

在這篇長文中,馮鑫總結了自己在過去三年中犯下“一些錯誤“,未來將采取包括裁員、聚焦主營業務等在內的若乾舉措,以使公司回到正軌上來。

值得一提的是,馮鑫特地解釋了與中信的糾紛導致股權凍結的事情。

根據馮鑫的說法,2017年,中信資本作為暴風魔鏡股東之一,在2017年提出提前撤資;為避免出現法律爭議,給上市公司造成負面的影響和股民的恐慌,暴風方面答應了這一要求,並由馮鑫個人出資來回購魔鏡的股份。

在歸還5000萬餘元的資金後,馮鑫“一時拿不出那麽多的現金”,暫時無力歸還剩下4000萬元(含利息1000萬元)。

“因為我個人其實也沒有什麽其他的財產,當時我個人的股票基本上已經都質押了,去還這8000萬其實已經很緊張了,到現在還剩下4000萬(含利息1000萬)。我一時還拿不出那麽多的現金,就導致了目前司法凍結股票的狀況。”

而從馮鑫複述的這個細節中,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暴風恐怕比外界想象的還要缺錢。

暴風油盡燈枯的景象不僅止於與中信的糾紛。

2018年5月29日,暴風集團因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開始停牌。公告稱此次擬采取“小額快速融資”,根據證監會規定上限為5000萬元。

這種“小額快速融資”對一般融資規模都會動輒數十億的上市公司來說,5000萬元定向增發猶如“雞肋”。所以這項政策自2014年5月推出以來鮮有上市公司嘗試。在2015年、2016年、2017三年間沒有一家公司實施。

 

而在資本市場算是略有名氣的暴風以“小額快速融資”為由停牌僅為融5000萬,不禁令人愕然。

曾想邯鄲學步樂視,

但“窮”是暴風最大的羈絆

要說A股的股民運氣確實夠差,2014年和2015年,正是全球科技股走向巔峰的時期。但是在A股市場裡,只有兩隻純正的互聯網股票,一個是10年上市的樂視網,一個是15年上市的暴風集團。至於後來的故事嘛,大家都知道了。

兩家皆以互聯網影片起家,先後都走上軟硬體結合的生態路線。但是顯然樂視的故事不僅布局的早,而且生動的多。樂視在在創業板的市值衝到1500億的時候,無數公司願意跟樂視扯上關係。

而與樂視有諸多相似基因的暴風,自然看到了樂視的好故事。賈躍亭曾經逢人必說“生態化反”,馮鑫則是說“通過DT大數據中心打通各個板塊業務用戶,充分發揮各個板塊業務間的協同效應,提升公司運營效率和商業變現效率。”

聽起來比樂視更有文化,但實質上中心思想都一樣,就是把諸多軟硬體業務串聯起來,形成一個互相依賴的商業生態。

但樂視故事一開始講得動聽,錢也是真砸。

由於樂視網的內容是樂視生態的根基,所以樂視在版權購置方面是拚了老本的。樂視網每年花費數十億,其中2016年超過30億,樂視體育也在全世界的體育版權上一擲千金。

樂視網豐富的內容,吸引了巨大的用戶量和廣告投放,再將用戶吸引到購買電視、手機等硬體產品上,這算是樂視網生態的一個完整模型,並且這個邏輯在理論上行得通,但是樂視錯誤的估計了爭奪優質影片內容所需要的資金,在耗費百億資金買內容之後,樂視資金流開始有斷裂跡象。

很多人嘲笑賈躍亭PPT造車,造生態。但是樂視不惜血本跟BAT爭內容版權,帶動手機和電視千萬級別的出貨量確是真的。

這些資金和數據,也使得樂視的故事越來越動聽,無數業界大牛都對樂視推崇不已。生態化反的前景似乎觸手可及。

反觀暴風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暴風非常想講出與樂視相同的精彩故事,但看起來卻顯得乾癟無力。

暴風“協同”的故事想要奏效,同樣需要在內容率先發力。

但樂視2016年、2017年,樂視購置版權內容的支出分別為32億和30億。

反觀暴風,2017年暴風購置影視版權的花費不到6000萬,期末版權账面值僅7919萬。要知道2017年樂視是瀕臨絕境的狀態,到版權購置資金依舊是暴風的50多倍。

一年6000萬的版權購置費用在如今燒錢最激烈的長影片平台是個什麽概念呢?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暴風基本上沒有什麽內容儲備。要知道,現在一部熱門大劇的版權費用一度炒到了3億。

本質上,暴風影音現在仍然定位的是一款播放工具,但是單純的播放工具什麽恐怕也沒什麽市場了。

沒有內容,自然吸引不到什麽會員和廣告。雖然暴風電視賣的還不錯,2017年,暴風硬體銷售收入12.8億元、同比增長40%,毛虧損縮減至9170萬元。

但是硬體銷量增長的背後,跟軟體沒太大關係。更多的趕上了樂視崩盤釋放的市場份額和智能電視的換機紅利,暴風本身的硬體利潤也幾乎為0。暴風電視2017年銷量不過80萬台,用戶規模難以形成。

軟硬一體的生態,缺少了“內容”,根本沒什麽協同性。純粹的樂視路子走不通,暴風並沒有坐以待斃,想了不少其它的“野路子”。

紙糊的VR撐不起暴風魔鏡14億的心

2015年3月24日暴風掛牌創業板,而後暴風從7.14元股價,連拉35個交易日漲停,3個月內股價一度漲至327.01元;在2015年124個交易日中,暴風共計55個漲停,最高市值甚至達到了360.97億元。

彼時暴風被稱為市場上的“妖股”和啟明星。

現在回過頭看,當時暴風的股價之所以拉的這麽高,除了A股市場科技股稀少,以及暴風把自己包裝成了“小樂視”之外,子公司暴風魔鏡給暴風集團錦上添花點綴上VR概念,也是重要推手之一。

2015年4月份暴風魔鏡獲得首輪1000萬美元融資,首輪投資方為華誼兄弟、天音控股、愛施德、松禾資本。

2016年1月21日,暴風魔鏡獲得第二輪融資,融資金額2.3億元人民幣,本輪由中信集團旗下中信資本領投,天神互動、暴風鑫源跟投。此輪融資之後,暴風魔鏡的估值為14.3億元人民幣。

但是稍微對VR有所了解的人都應該明白,彼時國內大熱的移動VR風口到底是個什麽樣的貨色。

無論是暴風魔鏡還是其他廠家,當時國內發布的幾乎所有移動VR設備都是 google 在 2014 年公布的著名超廉價 VR 頭顯解決方案 Cardboard。

如果入手了這種100塊移動VR的童鞋,只要稍微觀察並分析一下設備的基本結構,就一定能得出:這玩意兒的技術含量簡直堪憂。

那兩片看起來最有科技含量的透鏡,Google 官方採用的材料也不過是丙烯酸塑料而已。

倘使就指望用這種神似小學生手工課作業的東西改變內容行業現狀,撐起數十億的估值,這種神奇的事情,恐怕也只有在中國的這篇“熱土”上才能夠發生。

事實上,讓Google 以及眾多歐美 VR Geek 都始料未及的是,在遙遠的神秘的東方國度中,真有人把這個不過是憧憬未來VR的理想化狀態的玩具信以為真,做起了商業化的生意。

如果這種紙糊的東西都能夠代表未來,那谷歌和HTC、facebook,花費大力氣研製一體化VR設備豈不是一件最蠢的事。但是你聽說過三家VR巨頭髮售過任何隻裝了倆鏡片,塞進去手機就能當成虛擬現實的“移動VR”嗎?

之所以這種技術上還是“偽命題”的移動VR能在中國炒熱,不過是一些自詡流淌著互聯網基因的中國企業,發揮一慣善抄的本事,在國內用戶還不知道“虛擬現實”到底是什麽玩意兒的時候,快速複製了這個沒有什麽技術門檻的玩具,建立了“國產VR盒子”的概念,使之炒熱圈錢。諷刺的是2016年還被稱為“VR元年”。

而暴風是這場VR鬧劇最興奮的表演者。

偽風口來的快,去得自然也快,暴風魔鏡2016年1月份剛估值14億,10月份就被爆出裁員一半,現在的移動VR已經徹底成為了買就送的“贈品”。

一發不可收拾的還有暴風兩年跌去8成的股價。

暴風還曾想染指區塊鏈、進軍影視娛樂、遊戲等,但這種想風口上胡亂抓根救命稻草的事情自然皆無一奏效。

很多人忘了,馮鑫是雷軍金山時期的舊部,跟著雷軍時,馮鑫沒掙著什麽錢,過得是苦日子。後來出來創業了,看見什麽風口都想抓住。

去年馮鑫接受採訪時曾說,樂視倒下後,暴風難免與小米在互聯網電視市場有一場惡戰,但戰鬥還沒開始,馮鑫卻快要倒在了自己的曾經的野心或者說貪心之下。

怪隻怪馮鑫沒有記住老長官的教誨:做人要厚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