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有人該被電子支付“淘汰”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發布了《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並於11月15日起施行。《辦法》明確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用品、票券上使用人民幣圖樣。而就在去年7月,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整治拒收現金的公告》,明確指出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情形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在營業場所標示“無現金”“拒收現金”等或引用其作為宣傳標語,或者為消費者使用現金設置歧視性條件。

連續頒布多項新規,強調對人民幣的規範化使用,表明了國家有關部門的態度:人民幣不僅是貨幣,更代表著國家法定金融體系的權威與神聖,不可等閑視之,不可隨意褻瀆。央行新規是對以往某些認知誤區的糾正,也將推動這一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良性發展。

此次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次強調非規定情況下不得拒收現金紙幣,同樣是基於對人民幣使用價值的保障。對於普通人而言,電子支付手段不過是貨幣支付的一種,不可能取代紙幣成為唯一標準。畢竟,不同的成長背景、個人喜好、知識能力,決定了每個人對於貨幣支付的態度和方式不同。拒收現金,是對個人多元化選擇意願的不尊重,也是對市場經濟自由交易原則的違背。

眼下,電子支付尚未實現也沒有必要實現對社會各層面百分百的覆蓋。讓紙幣再度“流行”起來,給人們多些支付選擇,尤其是那些習慣了用紙幣的中老年人。如果一味依賴電子支付技術,只會給不少人造成不便及其他負面影響。

在當下金融科技工具流行的時代,我們特別要警惕其演變成某種市場霸權:過度鼓吹電子支付的便捷性,卻忽視了紙幣的不可替代性;強求所有人都使用電子支付,而將不善於或者不樂意採用這種方式的用戶,排斥在“主流商業體系”之外。

不要讓電子支付技術淪為“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工具。越是技術發達的社會,越要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這是現代商業文明的應有底色,也是科技以人為本的題中應有之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