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猴場會議:“偉大轉折的前夜”

黎平會議確定新的戰略方針後,中央紅軍揮戈西進,連克數城,直抵烏江南岸。

1934年12月31日,中央軍委縱隊到達猴場,準備搶渡烏江,實現挺進黔北的戰略方針。然而,此時的“左”傾領導人依然固執己見,對黎平會議正式確定的這一戰略方針持不同意見,堅持回兵東進與紅二、六軍團在湘西會合,並散布“到了烏江南岸,紅軍就該拐彎了”之類的錯誤言論。

在軍情緊急的情勢下,為進一步消除分歧、統一思想,明確紅軍的戰略方向和行動方針,在中央政治局多數同志要求下,31日當天下午,就在猴場宋家灣一名商人宋澤生的宅子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史稱“猴場會議”。

這次會議從當天下午一直開到次日凌晨,成為黨史上唯一一次“跨年”的中央政治局會議。

參加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有博古、周恩來、毛澤東、朱德、張聞天、陳雲,候補委員有劉少奇、王稼祥、鄧發;李德等列席了會議。

猴場會議紀念館內陳設

經過激烈爭論,會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渡江後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重申黎平會議決議,再次肯定毛澤東同志渡江北上的正確主張,否定“左”傾領導人提出的“在烏江南岸建立一個臨時根據地,再徐圖進軍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錯誤言論,決定立刻搶渡烏江,佔領遵義。

猴場會議通過的《中央政治局關於渡江後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

會議指出:主力紅軍渡過烏江後,“主要的是和蔣介石主力部隊(如薛嶽的第二兵團或其他部隊)作戰,首先消滅他的一部,來徹底粉碎五次‘圍剿’,建立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首先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然後向川南發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務”。

會議特別強調了軍事指揮權問題,規定“關於作戰方針,以及作戰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做報告”。明確了軍事決策必須置於中央政治局的領導之下,這就從實際上剝奪了李德的軍事指揮權,使黨對軍隊的指揮正常化。

猴場會議紀念館內陳設

會議還指出要“特別加強在連隊中的政治工作”,要求在全體紅色指戰員中間進行廣大的深入的宣傳鼓動,最大限度的提高他們的戰鬥情緒,堅強他們作戰的意志與勝利的信心,反對一切逃跑的傾向與偷安休息的情緒。

會議同時強調要“有計劃的與有步驟的來開始我們的赤化工作” ,爭取廣大群眾到蘇維埃的旗幟之下。根據這一精神,總政治部於1月1日當天就起草並發出《關於瓦解貴州白軍的指示》。從此,紅軍對貴州白軍開始進行了有目的、有計劃的政治攻勢。

紅軍當年留下的標語

為了慶祝新年,也為了鼓舞士氣,1934年12月31日22時,朱德總司令命令:全軍每人發元旦菜錢兩角,以資慰勞。

從通道轉兵,到黎平會議,再到“跨年”的猴場會議,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意見日益得到中央大部分領導人的支持。這一系列會議,為遵義會議實現偉大轉折,奠定了堅實的政治、思想、組織基礎。

周恩來同志後來曾回憶說:“經過不斷鬥爭,在遵義會議前夜,就排除了李德,不讓李德指揮作戰。這樣就開好了遵義會議。”

猴場會議結束當天,極富傳奇色彩的強渡烏江戰鬥就打響了。

烏江,素以水深、流急、岸陡著稱。負責烏江防線的侯之擔嚴密布守,妄圖阻止紅軍過江。他甚至誇口說,紅軍遠征,長途跋涉,疲憊之師必難飛渡。

1935年1月1日,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頭部隊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在團長耿飆、政委楊成武的率領下準備強渡烏江。

2日上午,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突破烏江天險的戰鬥開始,由第三連連長毛振華率7名水性好的戰士泅渡。晚上部隊又組織18名勇士乘竹筏在江界河新渡口偷渡。

3日9時,強渡重新開始,紅軍戰士在密集火力掩護下乘竹筏從新渡口衝向對岸。頭天晚上偷渡成功的毛振華等人突然在岸上發起攻擊,敵軍頓時亂成一團。接著,後面的竹筏陸續跟了過去。

強渡成功之後,架橋成為當務之急。怎麽辦?

對此,耿飆同志後來是這樣回憶的:

水流湍急的烏江上能不能架橋?老百姓說,不能,要能架橋不早架了。工兵專家說,按照國內外的資料,在流速超過每秒兩米的河面上,不能架橋。再說這裡也沒有能夠用來架橋的材料。

我那時二十五六歲,脾氣也大,就說,現在不是能不能架,而是必須架的問題,你們在會昌、羅坊、興國、瑞金、於都,不是架了不少橋嗎?難道在烏江這裡就沒有辦法了?你們說沒有架橋的材料,這竹子不就是材料嗎?

我把團裡那些以前當過木匠、篾匠、鐵匠的戰士挑選出來,和工兵專家、當地群眾召集在一起,共同召開諸葛亮會,研究出一種“竹排浮橋”的方案。搭建浮橋要把握三個要點,重物壓載防漂移,主纜校正輔助作業,竹排聯結防斷線。

但是水流太急了,就固定不了搭過去的浮橋。後來他們就用了一個辦法,用一些竹筐,把這些沉重的東西放在竹筐裡面,然後用竹子把它穿成有一點狼牙棍的形式,放下去以後,江底的石頭把這個東西就卡住了,就把它固定下來。就搭了200米的浮橋。

最後幾節竹排撐進軸線,一座浮橋,出現在狂濤駭浪的烏江上。

太陽快落山了,我們正在進行最後的檢查時,毛澤東和周恩來、朱德首長來到橋邊。毛澤東一邊聽劉伯承同志介紹架橋的經過,一邊點頭稱讚。他們走上浮橋,用腳跺了幾下,連聲說:“這真了不起,真了不起呀!”

在烏江天險面前,面對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紅四團僅用3天時間就創造性地編扎竹筏架設起一座“飛架南北”的浮橋,中央紅軍由此開始陸續渡江,向遵義挺進,這才有了後來的遵義會議。

耿飆題詞:“天險飛渡,震古爍今”

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考察調研。在烏江上遊烏蒙山深處,總書記陷入沉思:“從這裡的懸崖峭壁,就可以想象當年紅軍強渡烏江有多難!”

當時伴隨紅軍長征的《紅星報》,刊登了一篇通訊《偉大的開始——一九三五年的第一個戰鬥》,對紅軍強渡烏江天險的戰鬥作了詳細的記載。

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是1月6日,待紅軍到達遵義有了休整時間後正式刊發,極大地鼓舞了全軍計程車氣。此時的《紅星報》主編,正是鄧小平同志。

正是在1月6日這一天,中央紅軍分三路全部渡過了烏江天險,將國民黨幾十萬追兵阻隔在烏江南岸。

1月7日,中央紅軍佔領黔北重鎮遵義,黨和紅軍即將在這裡迎來偉大的歷史轉折,中國革命的新篇章由此開啟。

來源:求是網

采寫:周昭成 劉名美

製作:柴瀟凡

審核:宋維強

監製:馬建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