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南,又走到了北京、上海前面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豔美

1月19日,位於海南海口和博鼇的兩家市內免稅店正式開業。這意味著,海南離島免稅購物店已增至4家。

離島免稅,是2011年頒布的《共同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合作備忘錄》中提及的8項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去年4月,離島免稅政策實施滿7年之時,海口海關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三亞、海口兩家免稅店銷售離島免稅品共4796.6萬件,銷售金額375.9億元,購物人數1153.5萬人次。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國際旅遊消費中心”被納入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當中。在有關專家看來,海南自貿島建設強調服務貿易開放,其中旅遊是核心,免稅店則是撬動它的一個“支點”。

值得注意的是,趕在春節旅遊旺季前開業的新增免稅店,能否為海南再度注入一劑“強心針”?

免稅是“核心中的核心”

2018年12月起,海南離島免稅政策進行第五次調整:

購買限額從每人年度16000元提升到每人年度30000元,且不分島內外居民,不限制購買次數,同時在離島免稅商品清單中增加部分家用醫療器械商品,如視力訓練儀、助聽器、矯形固定器械、家用呼吸支持設備(非生命支持)等。此外,乘輪船離島旅客也被納入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適用範圍。

政策利好迅速在數字上得以顯現。據海關統計,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三亞、海口兩家免稅店共計銷售離島免稅品14.41萬件,銷售金額1.29億元,較2018年分別增長16.85%、19.44%。

在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背景下,近段時間,北京、上海先後提出,將在今年推動市內免稅店落地。乘自貿島建設“東風”,海南先行一步。隨著離島免稅政策進一步擴展至“海陸空”領域,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有望再次迎來新突破。

數據顯示,2017年,海口港年旅客進出港總量突破千萬人次,加之自駕遊日益流行,將誕生大量旅遊消費機會。海南南海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胡衛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海南正醞釀頒布通過海峽輪渡的海關相關監管措施,以配合已有的輪船離島旅客離島免稅購物政策。

胡衛東認為,剛剛落地的市內免稅店,也是海南作為自貿區(港)先行先試的重要任務。

“與其他省份以行政園區形式為主的自貿區不同,海南自貿區是‘全域自貿區’,今後將逐漸過渡到自貿港,它探索的是貨物、資金、人的自由進出和低稅率,重點將與國際旅遊島對接。”胡衛東說:“海南的產業特點不強調工業生產,而強調服務貿易開放。在這個領域,旅遊是核心,而免稅則是核心中的核心。在自貿港階段,海南追求的是全域低稅或免稅購物,而免稅店將是撬動它的一個支點。”

“北冷南熱”能否改觀?

新免稅店在海口與博鼇的選址,也被認為與協調海南旅遊區域差異有關。

一直以來,海南旅遊存在“北冷南熱”現象——提到海南,就想到三亞,而以海口為中心的瓊北旅遊,則略顯尷尬。據三亞市政府數據,每年有40~50萬中老年人來到三亞。與此相比,三亞本地人口僅75萬人左右。

不過,從數據來看,海口的“吸引力”其實並不遜於三亞。

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海南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639.85萬人,其中海口接待遊客1253.26萬人次,三亞略少於海口,為1027.5萬人次。

從機場吞吐量來看,海口也已扭轉幾年前“矮三亞一頭”的情形。2018年,海口美蘭機場吞吐量達2258萬人次,三亞鳳凰機場僅為1939萬人次。

人來了,但錢還沒來。仍以2018年上半年數據為例,海南共實現旅遊收入449.98億元,其中海口旅遊總收入135.50億元,三亞則高達235.55億元。

這一“倒掛”現象也體現在免稅業務上。公開數據顯示,海口機場免稅店2018年上半年銷售額逾12億元;同期,中國國旅2018年半年報顯示,三亞免稅店營收達41.4億元。

“品類、品牌、品種,這三個方面,海口機場免稅店做得不夠。”胡衛東指出,“相較而言,三亞免稅店在市內,已經做出品牌效應,打造的購物中心又有集聚效應”。

而此次新營業的海口市內免稅店,其選址位於海口市CBD核心區域日月廣場,經營面積2.2萬平方米。在當地媒體口中,它被寄望成為海口免稅“地標”。

與此同時,海口也希望區別於三亞,走出一條“差異化”路線。早在數年前,海口就提出,要發展都市商務旅遊業。與此相匹配,瓊北會展業優勢突出。

在博鼇,一年一度的博鼇亞洲論壇帶來大量資源;而在海口,根據其會展局公布的數據,僅2018年,海口就舉辦各類會展活動9033場,規模以上會展活動315場,會展業綜合收入實現122億元。

在旅遊專家王興斌看來,這類消費者免稅購物需求規模很大,對於免稅店發展有先天優勢,但長期以來,海口在娛樂、免稅購物領域是弱項。此次落戶的市內免稅店,正好能夠彌補當地“短板”。

亟需提升國際化水準

放大了看,引進免稅店對海南旅遊業而言有多重要?

多年來,海南在全國GDP排名中都在“下遊”徘徊,以旅遊業提振全省經濟發展,是海南一直以來的願景。在2009年頒布的《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乾意見》中,海南定下目標:到2015年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8%以上,2020年該數字達12%以上。

但海南旅遊業收入增幅並不如預期。2016年,海南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僅為7.6%。而據統計,與海南島定位類似的旅遊島,巴厘島旅遊收入佔GDP比重50%,普吉島為40%,馬爾地夫也為30%。

與國內旅遊城市相比,海南的旅遊收入也有很大提升空間。比如,2017年,三亞旅遊收入為406.17億元,而同期廈門旅遊收入達1168.52億元,三亞體量僅為廈門三成左右。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認為,海南需要全面提升軟硬體,包括旅遊消費、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以國際化水準服務好遊客”。

免稅店正是其提升的一個方向。此外,去年,海南入境免簽範圍擴大至59國,為迎接更多國際遊客提供了契機。

但是,要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光靠“離島免稅”顯然不夠,還需要打造更多“旅遊吸引物”。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海南省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實施方案》提出,在通用航空產業,將探索開展熱氣球、直升機、水上飛機等通航觀光體驗和翼裝、滑翔、跳傘等航空運動;在壯大健康旅遊消費方面,將規劃建設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等“旅遊+”產業。

正如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智庫聯盟副秘書長、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旅遊產業研究院前院長陳文傑指出,海南旅遊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推出一個有吸引力、擁有良好體驗感的休閑度假產品,怎樣豐富產業體系。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