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億美元“戒指”,亞馬遜買來送給Alexa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2月27日,亞馬遜對外宣布,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一家做可視門鈴的智能家居企業Ring。

這場繼收購線下超市全食(Whole Foods)之後第二貴的買買買,也沒有阻止亞馬遜成功從市值上超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為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直至小探寫文章的時候,亞馬遜還是穩坐“老二”地位。當然,大哥是蘋果……

一些評論認為,亞馬遜在雲服務 AWS 方面的成績,成為17年第四季度的最大亮點。但亞馬遜部落格公布的第四季度業績說明中,僅次於AWS後,提及最多次數的卻是亞馬遜的智能語音助手 Alexa。

所以這枚最貴的“戒指”買來送給誰?當然是亞馬遜旗下的語音助手Alexa了。

“我們2017年對 Alexa 的預期是積極的,(現實)也遠遠超過了預期。我們並沒有經常看到這樣的驚喜,預計(未來)會翻倍。” 貝佐斯如是說。

到底亞馬遜將對 Alexa 圍繞的一系列智能硬體產品如何發力?智能家居領域誰能笑到最後?不妨從亞馬遜收購 Ring 說起。

買買買:超10億美元收購Ring

國內的讀者可能不一定熟悉 Ring ,密探此前去朋友家玩時就感受了一次。

離朋友家門還有半米遠,朋友家裡就響起了“叮咚”的提醒聲。不僅如此,朋友還能通過手機上下載的APP看人到了哪,比如到了車庫門外,就能跟客人打招呼了。

(圖片來自Ring)

一個可視門鈴企業為什麽值得亞馬遜花這麽大價錢收購?要知道,亞馬遜曾在去年12月底以9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另一家做智能門鈴的企業Blink。

不到三個月,價格超過10倍,可視門鈴到底有什麽魅力讓亞馬遜一再追加投入?

Brilliant 的創始人兼CEO Aaron Emigh 告訴密探,Blink 跟 Ring 還有點不同,Blink最初是以一家芯片公司形態成立的,他們的專有技術是低能耗的電池。有多低呢?大概2節AA電池就可以讓 Blink 家的門鈴運轉兩年。Brilliant 是一家做智能家居控制面板的公司,跟 Ring 和亞馬遜 Alexa 都有合作。

“這確實是很好的技術,收購 Ring 可以讓 Blink 跟 Ring 的技術加以結合,從而成為亞馬遜在這個領域很大的競爭優勢。” Aaron 說。

第二個原因,也是外界很少透露的原因,是亞馬遜跟 Blink 談判的過程中,已經在跟 Ring 接洽。收購 Blink 的動作加快了亞馬遜跟 Ring 的談判過程,因為這彰顯了亞馬遜一定要進入這個領域的決心。

“否則,亞馬遜很可能就會成為在門鈴領域,Ring 很重要的競爭者。” 要知道,被收購之前,Ring 佔據著全美可視門鈴市場份額的第一。

可以預見的是,二者結合後,新的產品價格也會下降,這將進一步鞏固 Ring 在現有市場的份額。(Ring 目前官網價格為249美元,Blink的價格為99美元)

據 Aaron 透露,收購 Ring 的價格其實遠比10億要高很多。當然,除了智能門鈴之外,Ring 還有像家用警報器、支持WiFi的煙霧探測器和洪水傳感器等多款智能家居產品。

產品的多元化,和融資總額的不同,導致了 Blink 和 Ring 收購價格的巨大差異。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Ring 在2017年完成了D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了2億美元,而 Blink 一共融資額僅為580萬美元。

買買買下一步是什麽?

亞馬遜接連收購智能門鈴企業後,下一步會怎麽走?

Aaron 判斷,亞馬遜在智能家居領域,將會繼續“買買買”的節奏。這也是大公司典型拓寬產品線的做法。

那下一個收購的對象是什麽呢?答案是:智能鎖。

其實,亞馬遜已經在跟一些智能鎖公司合作,比如位於矽谷的智能鎖公司 August Home,所以下一步收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除了買買買的外在動作之外,亞馬遜自有品牌 Echo 系列的產品又會有什麽內部變化呢?

除了用 Alexa 小助手作為語音控制的中樞之外,毫無疑問 Echo 產品已呈現出向螢幕發展的趨勢,無論是去年亞馬遜一口氣發布新品中的 Echo show 還是 Echo spot。Echo Spot 就是那個被大家認為是“床頭小鬧鐘”的迷你版智能音箱,在你睡前或醒來時給你播報新聞、聽聽音樂。

(左為Echo Spot,右為Echo Show)

去年5月,Aaron 為美國著名科技部落格 VentureBeat 撰文時預測,Echo 的下一個產品會呈現“螢幕化” 。這樣的變化將更有助於突破原本語音計算所帶來的限制和挑戰,進一步鞏固亞馬遜在智能家居領域的領先地位。

“下一個 Amazon Echo 的產品可能會繼續包含螢幕,它將為環境互動提供一個有效的接口”,因為人在家中時,可以遠離手機,直接與螢幕互動。毫無疑問,有些操作確實是螢幕更具有優勢。比如,你不會去跟一顆燈泡,或者一盞燈說話,但是你卻可以在牆壁上操控燈光的亮度。

買了 Ring 之後,亞馬遜還參與了一家製造智能恆溫器公司 Ecobee 的6200萬美元C輪融資。這表明,亞馬遜在探索是否能在產品中增加智能恆溫器,傳感器和燈開關這樣的想法。

用冤家路窄來形容可是一點也不過分,因為谷歌旗下智能家居公司 Nest 最出名的,就是智能恆溫器。

你進入我的產品線,我也不落下。

據 Techcrunch 報導,去年9月,Google 就被傳出正在研發用於影片通話和其他功能的智能螢幕,與亞馬遜 Echo Show 系列產品正面競爭。據稱,這在谷歌內部代號為“曼哈頓”的設備將具有7英寸的顯示屏,與亞馬遜的 Echo Show 大小一樣。

亞馬遜:意外領跑智能家居

密探此前撰文分析,智能音箱如今面臨著亞馬遜、谷歌和後續的蘋果三家巨頭的進入,到底誰會最後成為贏家?

不妨先來回顧下亞馬遜帝國的硬體產品歷史。亞馬遜並不是以硬體起家的,但到今天,貝佐斯卻對 Alexa 寄予了“翻倍”的期待。

從圖書起家的亞馬遜,第一款硬體產品正是2007年應圖書業務而推出的電子閱讀器 Kindle ,這是亞馬遜矽谷的硬體部門 Lab126 設計研發的。那一年,還有一家圍繞虛擬語音成立的公司Siri (2010年,蘋果才收購了Siri)。

2014年11月,亞馬遜向外界公布了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這麽個小音箱是低調地在亞馬遜官網上線,甚至沒有發布會。甚至一直到2015年6月之前,Echo 隻開放給亞馬遜 Prime 會員和特殊用戶進行購買,2015年6月才公開發售。

可以說,做語音控制,蘋果的 Siri 比亞馬遜更早。但是,亞馬遜嘗試著把語音控制功能放到這麽一個小音箱中,意外給智能家居開啟了一扇門。

亞馬遜並不是一個以硬體發家的公司,最初只是想給自己的產品,增添這麽一點“人性化”的功能,但明顯的是,一切都圍繞著亞馬遜現有的“購物”、“圖書”等支柱業務展開。

比如,比亞馬遜 Echo 音箱更早的是一款“一鍵下單”按鈕(Dash Botton),這一款不到5美元的硬體按鈕,和亞馬遜網站聯動,每個按鈕對應一種產品,多是像洗衣粉、衛生紙這樣需要重複購買的日常用品。

為什麽亞馬遜給你塞這個東西?就是想用小小一個按鈕把顧客“套牢”:你想要的一切,都在亞馬遜買,不需要你的蘋果手機,更不需要你打開谷歌瀏覽器。

(外媒評價,家中必備的幾款一鍵下單按鈕)

到後來,無論是內置Alexa的Echo,還是平板Fire,核心都體現了 Alexa 的語音控制技術。無論用戶使用哪一台設備,你都可以“Hey Alexa”一下,讓它給你讀一讀書,又或者同樣,讓 Alexa 給你下單買個廁紙、啤酒、狗糧。

於是,Alexa 就這麽低調地火了。

智能家居領域:“老二”未定

從現有市場佔有率來看,無論是哪家的調查數據,亞馬遜的智能音箱毫無疑問居於領先。

像市場研究公司 CIRP 的數據顯示,2017年前九個月,亞馬遜 Echo 銷量是第二名 Google Home 三倍,突破2000萬台,谷歌只有700萬台。

經過去年黑五感恩節、聖誕節等一系列“購物季”廝殺後,另一家研究機構 Edison 數據是:亞馬遜 Echo 佔據69%的市場份額,Google Home 為25%左右。

亞馬遜和谷歌的廝殺也可以說毫不客氣,除了打價格戰之外,還有相繼在產品線上的發力。這是不是意味著亞馬遜永遠當老大,而谷歌和蘋果等公司只能奮起直追當“老二”呢?Aaron 認為,勝局並未定,誰是最後的贏家仍無法判斷。

“智能家居領域可以有競爭對手,但並不是只有一個贏家,因為他們各有所長。” 這也恰好是兩者公司的擅長業務所決定的,亞馬遜更擅長在家居、購物方面的整合,但 Google Home更適合尋找資訊。

也就是說,家中有小孩的父母,可能更願意購買 Google Home及其旗下的產品,因為在輔助孩子作業時,可以從谷歌尋找答案。“OK Google,告訴我霍金的時間簡史是什麽?” 但是,各種智能家居愛好者可以通過 Alexa 控制多達 4000 多種智能家居設備,這至少在數量上 Google Assistant 暫時還未達到(谷歌是1500種)。

競爭並不意味著市場只有一個贏家,因為消費者會同時需要不同的語音系統在產品裡。像智能鎖公司的產品 August Smart Lock 就既內置了亞馬遜的Alexa 也搭載了Google Assiatant,亞馬遜參與投資的 Ecobee,也出現在Google的合作夥伴名單當中。

如果谷歌和亞馬遜都想通過智能音箱入口控制消費者的家,預計還將有一場“惡戰”。Aaron 告訴密探,兩者對第三方都很開放,但還要圍繞公司現有的產品生態進行更高層次的整合,否則,智能音箱只會淪為眾多家具中的一件擺設而已,無法實現真正的“智能”。因為,真正的智能家居產品,應該是跟家融為一體的,而不僅僅是各種設備。

相較之下,過去的蘋果無疑是不夠開放的。智能家居開發商要獲得Homekit認證,還包含特殊芯片才能與Apple 系統配合使用,此外,蘋果還要求開發商購買特定的WiFi和藍牙網絡芯片,這無形中增加了產品的製造成本。加上,跟 Siri 的整合問題也是一個問題, Homepod 並不是完全跟 Siri 整合了。

路透社曾獲得的一份蘋果的保密檔案,上面列出了800多家這樣的工廠,但只有少數專門從事家庭自動化產品。“對於 Echo 和 Assistant 而言,蘋果的 Homepod 並不會是一個很有力的競爭對手。” Aaron 認為。要贏下智能家居策略,需要蘋果從更高層次解決問題。

相較於國內用戶來說,中文市場仍是一個巨大的未被開發的市場,從百度的小魚在家,到京東的叮咚,還有阿里的天貓精靈、小米AI音箱等紛紛入市,消費者的選擇也變得眼花繚亂起來。如何找準自己現有優勢,圍繞自己產品生態打造一個真正智能的家居“入口”,才是各大巨頭需要發力的。

大家用過智能音箱嗎?你最喜歡和最不能忍受的功能是什麽?智能家居群雄爭霸,你又站誰最後勝出呢?歡迎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