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斯拉年報解讀:看似無限可能,仍面臨諸多困難

周三晚,特斯拉公布了第4季度業績。雖然首次實現連續盈利,但因為利潤低於預期,加上突然宣布CFO即將離職,公司盤後股價下跌4.78%。

特斯拉過去一年取得巨大進步。依靠Model 3,公司展開大規模交付,並在業績上成功扭虧為盈,大家看到的也是朝可盈利、大眾型汽車公司不斷邁進的特斯拉。但是,就像這次連續盈利,一切看似美好,卻掩蓋不了公司正在遭遇的壓力,這也是近期股價徘徊的原因。

財務數據更新

先看下第4季度的經營數據:

1)第4季度營收72.26億美元,同比增長120%;

2)淨利潤1.39億美元,去年同期是虧損6.75億美元,但環比Q3的3.12億美元大幅縮減;

3)自由現金流由Q3的7.7億提高到9.1億,並且账上現金也由Q3的29.7億提高到36.8億。

在最關鍵的淨利潤和現金流上,特斯拉一改之前不斷虧損、燒錢機器的形象,前面講到,背後的原因是Model 3大規模交付。2018年第3、4季度,特斯拉分別生產5.3萬台6.1萬台Model 3,分別交付5.4萬台和6.3萬台Model 3。受Model 3放量推動,全年共交付24.5萬台。

不考慮季度盈利縮減,上面的數據給人一種公司在持續進步的狀態。這其實只是表象,現實是若乾個指標反映了特斯拉在經營上面臨巨大壓力。

首先,Model 3產能沒能持續提升。記得在第3季度末Model 3已經實現5000台/周的產量,而以6.1萬台計,Model 3在Q4的平均產量是5116台/周,僅僅是小幅增長。

另外,特斯拉長期強調致力於製造工藝改進、削減成本,但汽車業務整體毛利率反而比Q3下滑1.5個百分點,傳統汽車行業的規模效應對特斯拉來說還有很長距離。具體到Model 3,公司表示其Q3、Q4毛利率保持在20%以上。

財務方面,雖然特斯拉目前账上有近37億現金(這包括Model 3預定客戶預支的7.9億),但它拖欠供應商的應付款也高達34億美元,同時未來一年內到期的債務高達25億,包括今年3月、11月兩筆合計14.8億美元的可轉債,由於轉股價格均遠高與當前股價,大概率全部要以現金償付,所以公司的流動性依舊十分緊張。

總結一下,雖然實現了連續季度盈利,但盈利縮減、Model 3產量停滯、毛利率下降分別對應著市場需求疲軟、製造工藝未能改善等壓力,這明顯打碎了多頭們的美好預期。那麽展望2019年,特斯拉前景如何?

展望2019

在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馬斯克對2019年做了展望,選取幾個只要關鍵指引:

1)今年將推出標準裡程版Model 3,同時要實現Model 3毛利率達到25%;

2)今年汽車總交付量預計在36-40萬台,也就是同比增長45%-65%,並以此為基礎,公司將實現所有季度正盈利、正現金流;

3)受裁員、向歐洲和中國交付Model 3影響,1季度盈利可能很低;

4)全年資本開支約為25億美元,其中上海工廠首期建設約需要5億美元資本開支;

5)隨著1季度向歐洲、中國交付,美國本土Model 3的交付量會下滑;

6)Model Y將在2020年底前投入生產。

針對第一個指引,個人認為標準版Model 3離投產還有很長的距離。因為在一整年的製造工藝改進後,中、上等Model 3才剛實現20%毛利,所以短期想要再壓縮標準版Model 3 20%的成本將相當困難。在1月18日的致員工信中,馬斯克也坦白了降本壓力嚴峻,這直接導致裁員7%。

另外,目前Model 3的市場需求其實也不樂觀,我們可以估算第4季度Model 3的新增訂單,以此做判斷依舊。

在18日的員工信中,馬斯克說「第4季度交付的Model 3訂單中,有超過3/4是來自於當季的新增客戶」。如下表所示,可以計算出第4季度Model 3的新增訂單僅4.2萬台。而且需要注意,這是在1月1日美國聯邦補貼由原本的7000美元減半至3500美元刺激下的市場需求,補貼退坡必定會提前刺激消費,所以上季度的4.2萬台已經是較高水準。那麽我們可以預計,如果今年特斯拉無法盡早投產標準版Model 3,則大部分原先已經預付定金的客戶仍會無法轉化為實際訂單(這也是目前正面臨的問題),那需求只會比上季度低,Model 3全年可能也就20萬台訂單,加上約8萬台的Model S/X,遠低於36萬台的預測下限。雖然已經開始向歐洲/中國交付,但馬斯克透露截至目前這兩個市場的累計訂單分別是2萬台和數千台。

小結

以上是個人對關鍵車型Model 3未來需求,以及3.5萬美元標準版投產、毛利率改善的一點分析,小編認為馬斯克習慣於給分析師畫餅,鑒於之前多次承諾都沒能兌現,投資者還是應該降低預期,謹慎看待。

之前,Model 3的巨量訂單讓許多人相信,特斯拉會像蘋果一樣顛覆掉傳統競爭對手,壟斷全球電動車市場,不過現在的情況並不樂觀。尤其是去年多家傳統豪華車廠商分別推出各自的新能源車型,如奧迪e-tron、捷豹I-pace、保時捷Taycan和奔馳EQC,這些強競爭力產品將一改以往特斯拉獨享電動車市場的局面,馬斯克一直堅持的「加速向可持續能源轉變」巨集偉使命,最終是由特斯拉來實現,還是由傳統車企完成,或許還沒有定論。(文/林圳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