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消費金融還有多少增長空間?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黃大智

  “內循環”是近期熱詞,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有一個共識,即擴大需求,提升國內消費。

  既然是促消費,那就離不開消費金融的支持。不管是理論研究,還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消費金融對於消費的提升作用。因此,做大消費金融業務是拉動內循環經濟的應有之義。

  但是,我們也能看到,消費金融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消費活力拉動經濟的同時,過度的消費金融也帶來了消費主義盛行。過低不利於經濟的增長,過度又會導致消費主義擴張,所以,消費金融發展需要“適度”。

  這個“度”是多少,尚且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但是通過全球及歷史的發展對比,可以推測當下我國的消費金融發展還有多少空間。

  1

  居民杠杆率為居民整體債務佔GDP比重,可以用於反映一國居民整體的債務水準,消費金融作為居民消費的一部分,會直接受到居民整體杠杆率水準的影響。

  以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2019年末各國居民杠杆率來看,歐美日德等發達經濟體平均居民杠杆率為72.1% ,報告內的40多個國家平均為53%,包括中國、韓國、俄羅斯、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居民杠杆率則為38.5%。

  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我國2019年居民杠杆率為55.6%,但據人民銀行測算,其數值已經超過60%,為了下文便於比較,我們仍然採用國際清算銀行數據。

  圖1反映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居民杠杆水準,其中由於多數發達經濟體的經濟主要靠消費拉動,所以其居民杠杆率也會較高。2019年我國居民杠杆率為55.6%,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準,更是遠超所處的新興市場平均杠杆率。所以,在奔向高收入發達國家的發展中,我國的居民杠杆率雖然仍有一定提升空間,但考慮到與當前的發展水準相適應,居民杠杆率已經臨近天花板。

  除此之外,如果以人均GDP水準來看,2019年我國人均GDP為1.03萬美元,全球排名第66,與我國人均GDP相似水準的巴西、俄羅斯、土耳其、墨西哥等國,其居民杠杆率低於新興市場平均杠杆率水準,更是遠遠低於我國的居民杠杆率。

  因此,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我國的居民杠杆率都很難有快速及大幅度的提升。

  但須指出的是,居民杠杆率僅能反映一國整體債務的一部分情況。如阿根廷,其債務多為政府債務,也正因為此,阿根廷當前面臨著嚴重的政府破產危機。

  2

  雖然從整體看,我國的居民杠杆率很高,但結構卻極其分化。從住戶貸款的構成看,包含了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兩部分,消費貸款佔比為80%,其中又以中長期的住房貸款為主,在住戶貸款中佔比超過50%,而一般認知中的短期消費貸款僅為9.9兆,佔住戶貸款的18%(見圖3)。

  但如果從近幾年數據看,消費金融的增速在加快。2017年年間,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速從19.9%驟增至40.9%,與同期中長期消費貸款呈現“一升一降”,且增速上升趨勢明顯偏離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趨勢。到了2018年,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總體仍維持在28.1%-40.1%的較高區間,而近五年平均增速為27%,同期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速也僅為18%-25%。2019年,住戶部門短期消費貸款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仍處於較高增長區間(見圖4)。

  整體來看,消費金融仍在以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於GDP增長的速度發展。但是,過高的房貸佔比極大地擠壓了消費貸款的擴張。因此,隨著房貸佔比增速的進一步下降,消費貸款存在兩部分增長空間。一是在住戶貸款中的結構佔比,二是隨著整體住戶杠杆率的提升而帶來的消費金融的提升。

  3

  一定會有人疑惑,為什麽要對比分析這些“看起來無用”的消費金融數據。在眾多消費主義文化的影響下,使很多人對於消費金融的印象是負面的。

  然而,如果我們去研究美國消費金融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在其160余年的消費信貸發展過程中,消費信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美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產生重要作用。

  事實上,消費信貸制度是美國夢實現的關鍵。如美國學者大衛·卡普羅維茨所言,“社會學家對殷實的消費社會的一個方面幾乎完全忽視了,這就是它在多大程度上安身立命於消費信貸制度之上”。

  因此,在整個20世紀,消費信貸始終是美國經濟學家的一個重要研究主題。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實現美國夢至關重要的手段是獲得消費信貸。消費信貸為美國夢融資:貨幣被借給買車者和購房者,借給旅遊者和度假者,借給就餐者和消費者,借給就醫的人——幾乎借給任何人,用於任何目的。

  消費信貸的持續增長,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美國,投資、消費和淨出口三大需求中,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在80%以上,而美國居民各種形式的信用消費佔美國國內產品總消費的2/3以上。

  美國經濟學學家瓦爾特·克奇曼(Walter Kichenman)將美國的消費信貸制度描述為“美國經濟活力的秘密武器”。1972年全國消費金融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on Consumer Finance)的一份官方報告強調,消費信貸“不僅是我國龐大的工業機器運轉的潤滑劑,也是我國實現和保持世界上最高生活水準的主要工具”。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消費信貸在社會學上一定程度上重構社會結構。在現代美國崛起的過程中,消費信貸緩解了人們因為生活方式或者社會關係的變化而面臨的艱辛,成為緩解流動性約束的有力工具。有了消費信貸,大批美國新移民和農村人口,才得以在物質意義上實現移民夢。

  消費金融擴大了處在社會中低階層的社會成員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信用已經成為一種財富和準貨幣,只要信用好,無論當期收入如何,都可以獲得消費信貸,甚至是身無分文的人,也可以憑借自己的信用維持生存,獲得發展的機會。

  平等授信下的消費金融,為20%的美國學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使66%的美國家庭通過住房貸款擁有了自己的住房,1/3家庭靠汽車貸款購買了汽車。消費金融甚至成為一種社會救濟方式,根據美聯儲的調查,在過去30年裡,美國最低收入家庭獲得的消費信貸的比例飆升到接近70%。消費金融給那些不太富裕的人群、年輕人和新移民的生活帶來了實質性變化。

  當然,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顯示出過度負債會給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很大傷害,但是這仍然無法抹殺消費信貸發揮的積極社會功能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在消費金融發展的不足和過度中,尋找一個合適的“度”,以謀求避免過度消費金融帶來的壞處。

  4

  既然無論從其社會功能還是經濟功能來看,消費金融都是美國實現增長的動力源泉。那麽在強調“內循環”、強調促消費的大前提下,消費金融的適度性就有了更多存在的意義。

  在合適的利率水準下,消費信貸是一種普惠金融,旨在幫助最廣大的消費者實現資金的跨時間配置,通過增加教育文化消費獲得獨立成長和良性發展的空間;而且負債形成的剛性還款預算還可以減少支出的隨意性,引導和規範日常生活支出。

  在日常的調侃中,我們說當前最主要的社會矛盾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錢包空空不足的矛盾”。那麽,可以這麽說,消費金融是消費者享有的金融權利,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當然,雖然消費信貸在融合社會各個階層,在建立社會共識和共同文化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告訴我們,針對社會弱勢群體推出的消費信貸產品,不能一味強調金融機構的經濟目標(追逐利潤最大化),否則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正如金融有“好的”和“壞的”,消費金融也有“好的”和“壞的”。判斷消費金融是“好的”還是“壞的”的根本標準是——是否有助於減少貧富差距。

  在《斷層線》一書中,拉詹指出,貧富差距過大是一切不幸的根源,是導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作者進一步警告說,如果這種差距不能得到修補,未來還會發生更具毀滅性的危機。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原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說過:“雖然我們永遠不能創造出一種完全機會平等的制度,但我們至少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機會平等。”

  消費金融正是通過為最廣大消費者群體提供金融服務,來為他們創造機會平等。消費金融不僅僅是提供低成本的貸款用於消費,更重要的是培養客戶的信用意識、財務計劃能力和提供基礎的理財服務,過上體面且自由的生活。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遼寧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