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建盞的釉有多少門道?你知道嗎

建盞斑紋有素淡雅致者,有奇異瑰麗者,不僅幾何美、擬態美、抽象美、具象美間距,亦有道法自然、陰陽虛實相生的道家理念在其中。

理解建盞釉色,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因其有跡可循,又羚羊掛角,本文以5000字詳聊一番。

一、建盞的抽象幾何之美

兔毫·線之美

兔毫斑紋的最大特點便是“呈線狀”,由盞心放射出無數各種色彩的射線,用擬物的觀點看,就像兔子的毫毛一樣,這是中國人自己的浪漫,兔毫在宋代詩文中出場率極高。

傳到日本那邊,他們就把兔毫叫成“禾目”,像稻穗之類,屬於自行看物說話。雖然也是圍繞著線狀的比喻。

宋代人畫的兔毫盞白描圖,高度概括了兔毫的形象

各色射線組成的圖例,與兔毫不謀而合,而區別在於建盞兔毫紋是自然形成的。

建盞兔毫紋因為自然形成,其粗細、疏密、彎直、長短並無定規,變化無窮,只要是線狀斑紋,便可稱兔毫。

總體而言,從口沿到盞心,從上而下,毫線多為由緊密至疏朗。

其形如兔毫,其色如金玉,宋徽宗所言“玉毫條達者為上”,大致如此。

宋代銀兔毫盞殘件,雖然上部分斑紋隱匿黑釉中,但是整體來看,由上至下斑紋由密至疏,還是罕見的銀藍毫,作為標本已足夠珍貴,若為整器更是珍寶。雖然邊界不是最為清晰,但銀藍毫本身很難燒得邊界分明,此標本能燒到如此纖長的毫毛已屬不易。

宋代兔毫三色標本,雖然殘破很小,但是如此小的一片碎片中,銀、褐各成氣候,中有一道彩毫穿過,可見窯內的氣氛變化多麽劇烈。而宋代建窯百年燒製經歷中,整隻盞的紋理都一致、清晰的精品美品又是多麽難得。

下圖這隻宋代銀兔毫盞,銀毫散發彩光,以無數根放射線的形式,從盞底向盞沿口沿散射,漸隱於盞口注水線處,兔毫的排布、形態、色澤、質感,都堪稱上上之品。底部釉淚欲滴未滴,動靜結合,完美詮釋了線性律動之美

美國弗利爾藝廊收藏南宋兔毫束口盞

油滴·點之韻

建盞釉色的誕生過程,就像混沌宇宙,從無到有。窯溫和還原氣氛合適時,鐵與其它物質開始進入劇烈變化,斑紋便開始形成,此過程無法在窯外人工乾預。除了兔毫之外,還會形成其它多種釉色。油滴便是其中一種。

油滴顧名思義,是無數個點滴小斑形成的紋理,與兔毫的區別在於,兔毫是線,油滴是點,也是日本人自己看物說話的說法,中國古籍中稱之為鷓鴣斑(鷓鴣斑和兔毫才有一脈相承的樣子,不過現在油滴大家都習慣用了,也不必再摒棄)。

仿宋銀油滴盞,裴春元作

油滴的滴,可以大可以小,可以圓可以橢圓,可以分布得密也可以疏,也可以有各種顏色,關鍵的分類依據是紋理以點狀為主。

這些圓狀小點相互依靠卻不相融合,各自獨立。

宋代建窯油滴盞極為罕見,如下圖所示,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收藏的口徑近20cm的大撇口銀油滴盞,器型優雅秀美,油滴的顆粒也較大,油滴斑直徑大者燒製難度更是地獄級別,此盞也是百世流芳的名品,被日方定為重要文化遺產級別。

南宋建窯撇口銀油滴盞 ,等級:重要文化財(1955年認定)

油滴斑紋神、形皆在一念之間。由於卵狀小點流動性強,燒製過程中受向下拉力所致,因而斑紋成下墜趨勢,稍微用力便可能流為條狀,則油滴形散,很容易“神形俱滅”,成品率低。

放大鏡下裴春元的仿宋油滴盞

雜色·面之變

點線之外,自然還有面。很多朋友以為面=曜變,其實不然,曜變是點、線、面的結合,下節再敘。這裡的面對應的是雜色釉,如柿紅、茶葉末等,截取任何一個小殘片皆可管中窺豹,是為面之變。

除線狀的兔毫、點狀的油滴等名貴釉色之外,建盞還有較為素和一體化的釉色。譬如柿紅釉烏金釉茶葉末,可以是紅、黑、綠等色面。

柿紅釉色調溫暖,像柿子成熟的顏色,寓意吉祥,頗受喜愛。

從宋代柿紅釉盞來看,釉色流暢均勻,幾乎沒有其他顏色斷面,盞心偶爾會呈現少許兔毫紋,總體而言是十分素簡古樸的釉面。

新仿建盞建盞中,也有手藝人鍾愛此色。

孫建興柴燒柿紅釉盞

烏金釉表面雖然是純黑,其實細看能看出與它窯黑盞有本質不同。

建盞烏金釉黑的程度不僅純正,還保持鐵胎厚釉的建盞風格,且多數帶有隱約的油滴或者兔毫。

其實烏金釉也是釉料上乘,氣氛上佳的一個中間產物,若有機緣,可以很容易過渡到名貴釉色,可以說離油滴、兔毫、曜變都僅僅一線之隔。

建窯烏金釉不僅墨如黛玉,多數也玻化極佳,有如明鏡,光可鑒人,有的純黑如漆,有的墨深如海,廣袤無垠。

烏金釉,又稱黑釉盞,深邃的黑與良好的玻化,甚至能倒影出拍攝者的影子

交流購盞

茶葉末又被日本人詩意作“蓼冷汁”,茶葉末有多種顏色,以綠、褐為主,還有綠褐漸變者,在綠褐底色上常雜有冰裂紋與星星點點的粉末狀結晶,故名茶葉末。

因素雅清淡,且全品難尋,也是收藏者頗為青睞的一款釉色。與烏金釉一樣是氣氛良好的產物。

茶葉末與其他釉色相比,釉面帶有層層疊疊的開片,該開片結合冰裂紋和魚鱗狀紋,細膩溫柔還帶點絲絲清冷。

仿古手藝人呂竹興手作的仿宋茶葉末盞,玻化完好,開片如冰

曜變·點線面綜合之奇

日本靜嘉堂文庫藏國寶級建窯曜變盞,內盞壁局部

不同於上述斑紋,曜變集“點、線、面”等幾何之美之大成,它不僅有圈狀的斑核,斑核之間也有些許毫紋藕斷絲連,還有數個斑紋隨機形成一組,構成無序的小面。

其色彩更是變化多端,在不同角度的陽光下可呈現七彩。奇詭瑰麗,蔚為大觀,如宇宙星河,令人陷入無限遐想。

藤田美術館藏國寶建窯曜變盞外盞壁,三隻曜變盞外盞壁的斑紋比內盞壁低調不少,亦證明同一隻盞內外氣氛細微差別,釉面便已不同。可見曜變盞生成的條件之苛刻,時機稍一錯過,內盞壁都不會有如此精彩的表現。

二、建盞的具象之美

建盞釉色中的世界萬物

拋開抽象角度,從具象來鑒賞建盞斑紋也別有一番趣味。這些斑紋看似無一物卻蘊藏天地萬物。故宋人發揮想象力給它們起名為兔毫紋、鷓鴣斑等。

是謂,盞無一物,而無盡藏也,萬物之靈造萬物至靈,為大自然靈性另一種呈現與表達。

兔毫

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兔毫,誠如其名,形狀似兔子毫毛。而兔子對於現代人而言也和古代一樣常見。

兔子毫毛柔軟而蓬松,不同品種的兔子,兔毛顏色不同,長短粗細也不同。

恰好建盞自然形成的兔毫斑紋也形態多樣。有之如細針密縷條達而纖柔,或如狂風驟雨,條長而粗勁;也有略微卷曲的形態。

北宋建窯銀兔毫盞殘件,兔毫斑紋率性多變,同一盞面內毫紋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彎有直,間距有疏有密,可見建盞在窯內經歷了怎樣的劇變。

兔毫紋不僅有形態的不同,還有色彩的不同。一般而言,同等形態分布與釉面玻化下,彩毫最稀有,銀藍毫、銀毫亦為頂級釉色,褐毫則次之。

宋代褐兔毫盞,香港蘇富比,2017年10月3日,大約人民幣295萬成交

南宋銀兔毫盞,倫敦蘇富比,2011年5月11日,大約人民幣1175萬成交

銀毫銀色要純,須窯爐內還原氣氛控制精準,頂級銀毫還須邊界清晰,條達流暢,難度更大大增加。兔毫釉是建窯建盞鐵系分相-析晶釉的代表,宋代建盞標本雖以兔毫釉居多,但完整銀毫器傳世卻很少。

兔毫作為宋人對建盞自然斑紋的擬物化描述,是精準而生動的,足以概括建盞中的線狀斑紋。流傳到日本被稱為“禾目(稻穗)”就差了點意思。

鷓鴣斑

建窯的點狀斑紋產品在宋代多被稱為鷓鴣斑盞,斑紋同樣豐富多樣,幻化星雲、綴連珍珠,和兔毫盞一樣常獲宋代文人吟詠。

五代宋初名士陶穀,作有一本記錄旅途奇聞異事的筆記《清異錄》,書中記載:

“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1045-1105年)亦作《和答梅子明王揚休點密雲龍》詩曰:

“建安甕(甕)碗鷓鴣斑,谷簾水與月共色。”

四庫叢書本黃庭堅《山谷外集》書影

南宋詩人楊萬裡(1127-1206年)詩雲:

“頭綱別樣建溪春,小璧蒼龍浪得名。……鷓斑碗面雲縈字,兔褐甌心雪作泓。”

四部叢刊本楊萬裡《誠齋集》書影

對古人而言,鷓鴣鳥是很容易見到的,而對於現在的城市居民,鷓鴣就比較少見了。

1、鷓鴣鳥究竟長什麽樣?

鷓鴣鳥(中華鷓鴣)常見於福建、浙江、廣東及其它南部、西南地區,棲息地以低山丘陵地帶的林地、灌木叢為主。

物種分類上,中華鷓鴣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雞形目雉科鷓鴣屬,拉丁文學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兼具觀賞和實用價值。為中國“三有”保護鳥類。

中華鷓鴣雄鳥

中華鷓鴣雌鳥

圖源網絡

鷓鴣鳥體長約28-35cm。喉白,其余上下體大多黑色。上背具白色斑點,下背至尾上覆羽具白色橫斑;肩和內側翅覆羽栗色,初級飛羽、胸、腹和兩脅均具白色斑點。野外特徵極明顯,容易識別。

鷓鴣的叫聲也很特別,所謂“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

宋代建窯大鷓鴣斑標本

宋代大撇口鷓鴣斑盞,美國弗利爾藝廊收藏

宋代自然燒成的建窯鷓鴣斑盞極為難得,故也有工匠用人工手法二次上釉,在黑底上手繪出白點。雖然燒製難度和自然釉不是一個量級,但上釉方式複雜,且需要控制底釉在高溫下的流動變得斑點變形,還是有一定技術含量,也有研究價值。

宋代鷓鴣盞殘片,盞心有許多六邊形斑點聚集,為人工所繪,區別於上圖自然燒成的鷓鴣斑

交流購盞

宋時還有一類釉色名“金縷鷓鴣斑”,見黃庭堅《滿庭芳》一詞:

“纖纖捧,研膏(一作香泉)濺乳,金縷鷓鴣斑”。

目前通常認為是較為璀璨,金色寶光四溢的釉色。

鷓鴣斑是宋代文人對點狀斑紋建盞的生動比喻,流傳到日本,日本按照自己的想象另稱其為“油滴”,與“禾目”的鮮有人問津不同,油滴與鷓鴣斑一同成為如今建盞點狀斑紋的通用名。

南宋建窯銀油滴盞,國寶,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曜變

以“曜變”形容建盞斑紋的用法據考據來自日本,其斑紋名貴稀有,整器極少,殘件標本亦極難尋見,對應宋代文獻中哪種斑紋,尚須更多資料考證。有觀點認為“毫變”、“異毫”有可能就是曜變。

從幾何形狀上概括,曜變斑是點、線、面的奇跡組合。從顏色上而言,曜變斑也名副其實,在光線下不同角度會變幻不同色彩,故而“曜變”一說,現也和油滴一同被國人接納。

宋代建窯曜變盞,日本藤田美術館藏,國寶

對於沒見過實物的人而言,“曜變”之說還是略顯抽象。如果在大自然中找一件具體的事物比喻,非宇宙星空莫屬。

宋代建窯曜變盞,日本大德寺龍光院藏,國寶

曜變盞的斑紋可以是超新星爆炸後璀璨的星雲,可以是晴朗氣象夜空中閃爍星光的銀河,時空的盡頭與邊界盡在於此。宋代建窯要燒出如此精彩的斑紋,難如登天,故存世整器、殘件、標本極為罕有。

日藏三隻國寶曜變建盞和杭州出土曜變殘件

所以,無論是抽象還是具象,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建盞自然析晶釉的魅力,跳脫“象與形”,建盞斑紋排布上的參差韻律,虛實相生也令人著迷。

建盞斑紋排布的格局之美

對稱與不對稱

對稱美作為中式審美的一種,蘊含著和諧與穩定,被運用於建築、書畫、陶瓷等事物上,涵蓋生活方方面面,內有道家“陰陽平和”的概念。

建盞作為自然釉為工藝主旨的瓷器,其對稱為重力下的自然牽引。但從黑釉中析出斑紋的過程,則受到其它力量引爆,故而細節上又是別有天地。這樣的無限細節,是人工二次上釉描繪的作品所不具備的。

現代彩毫作品局部與全景,作者陸金喜

而油滴盞也是如此,以盞心為軸,整體呈中心對稱,觀其細處,油滴斑點大小不一,大珠小珠落玉盤。

裴春元手作仿宋油滴盞,氣韻接近國寶油滴盞,整體上中心對稱,而油滴的大小則從盞心向盞沿有不同變化

而曜變盞的斑核則隨機成組,屬於不對稱之美,而每組之間,又有微妙的相似關係,仿佛是窯爐對窯工開的一個驚天動地的玩笑。亦給後世留下高山仰止,極具藝術表現力和想象空間的靈魂神作。

老子說,“道法自然”,即自然而然,建盞的斑紋是順應天命的結果,對稱是美,不對稱也極具浪漫,這樣的確定是美麗的,而變化無常更為美麗。

鬥轉星移,不對稱的浪漫演說「日本NHK電視台拍攝的曜變紀錄片」

宋代建窯曜變盞,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國寶,斑核聚集成組,看似無序,卻互有關聯

疏與密

宋代褐兔毫盞,兔毫粗放,邊界清晰,古韻雋永,此款毫紋間距從口沿到盞心,由密到疏,雖然釉色上無漸變,但毫紋的分布卻帶來了不同的韻律。

在詩詞鑒賞中,意象密度大者為密,反之小者為疏,建盞也如此。

從建盞紋飾意像的疏密來看,“象”密者結構縝密,含蓄有致,而疏松則給人意境開闊豪邁之感,疏密有致者,靈活變通,頗具靈性。無論疏密,均各有擁躉。

無論是清古雅致、廣闊浩瀚還是靈性有加,都是建盞的奇妙與瑰麗之處。

銀鷓鴣斑細節,錯落有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