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戰國時,各國的變法告訴你,想要公平交易,先要武力強勝

戰國時,各國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進行了變法。而變法的目的,一為圖強,二為稱霸。你想要獲得公平的對待,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國力。戰國如此,今日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熟知的,有秦國的商鞅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魏國的李悝變法等等等等,其中,魏國的李悝變法,較之商鞅變法,吳起變法都要早很多,並且,後者變法多借鑒了魏國的李悝變法。變法初期,各國國力猛增,爭城奪地,彰顯武力,成了強國的代名詞。因此,戰國之名便由此而生。

事實上,變法的諸侯國,不僅三家,否則也不會有戰國七雄之說了。還有齊國的鄒忌變法,趙國的胡服騎射,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燕國,燕王噲試圖改革卻笑話百出,當然這取決於燕國的地理位置,以及燕國公室的血緣關係,燕國同屬姬氏後人,變法恐怕是太難了,一句話,阻力太大。但能躋身於戰國七雄,恐怕跟燕國的武力是分不開的。燕國地處中原北境,多與胡虜相交,討伐征戰自是少不了的,因此,還是那句話,想要獲得公平的對待,就必須擁有強大的武力。

戰國七雄,除燕國外都進行了變法,可為什麽唯獨秦國最終能夠一掃六合,統一天下呢?有人說,這全賴於秦國的商鞅變法,可是商鞅變法,也是借鑒了魏國的李悝變法,分兩次對秦國變法革新,才有了後來的談秦色變,秦國,虎狼也。並且,最終秦國的變法者商鞅,還落得個車裂的結果。而李悝變法,除了早以外,還創建了戰國初期,第一支精銳部隊——魏武卒。

魏武卒是吳起訓練的,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議魏文侯用他的新標準考選士兵,組建一支精銳部隊,名叫武卒,並最終得以施行。據《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中試則複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說,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一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裡計程車兵,才可以成為武卒。

吳起率領魏武卒攻下函谷關,大小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裡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 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公元前405年,吳起率魏武卒協韓趙在龍澤大敗齊軍,殺死齊軍三萬,次年,攻入齊長城,齊庭震恐。

公元前354-前350年,龐涓率魏武卒攻破趙都邯鄲,雖為齊敗於桂陵但卻於次年敗齊於襄陵,敗秦於定陽。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爆發,魏武卒遭齊軍伏擊,主將龐涓戰死,魏國衰落,魏武卒元氣大傷,威風不再。

公元前293年,秦將白起於伊闕大敗魏韓聯軍,斬首24萬,魏武卒損失殆盡,從此徹底退出歷史舞台。而此時的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之後,保留了變法時訓練的秦國銳士,即戰國時秦國經過選拔訓練有素的精銳軍隊。秦孝公時商鞅變法,獎勵耕戰,按軍功給予爵位和田宅,軍力大盛,士兵的戰鬥力很強,所以荀子說:“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當時的步兵以魏國武卒最為精銳,天下呼之為“魏武卒”。騎戰則以趙國的“胡刀騎士”與齊國的“技擊騎士”並稱精銳。秦國變法後的新軍在收復河西的大戰中橫空出世,被天下驚呼為“銳士”。

由此看來,秦國之所以能夠最終一統天下,一是前期飽受欺凌,險些亡國,商鞅變法可謂是臥薪嘗膽,破舊換新,知恥而後勇,關鍵在於,此時的時代,已經逐漸趨向於封建變革的前期。天下戰亂久矣,唯強者方可平定之。

所以,看看日本的東芝,法國的阿拉斯通,再看看今天的華為、中興,再來看看這句話,想要獲得公平的對待,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國力。戰國如此,今日又何嘗不是如此?

M國在現實教給我們做生意的規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