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京報:大齡剩女不是什麽問題,農村剩男才是真正的危機

文 |劉遠舉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年末,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1351萬人,女性人口68187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4(以女性為100)。按照總人口數量來計算,中國大陸男性比女性多出3164萬人。14億人,男女人數有3000萬的差異,看起來並不多,但是更關鍵的是男女差異的年齡結構。

農村男青年成了性別失衡惡果的主要承擔者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60-64歲性別比為100.03,該年齡段是我國男女性別比例最為平衡的階段。上個世紀5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群,性別比例失衡逐漸加大,到了00後出生的時候達到頂峰。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各年齡段男女性別比數據顯示,在1994年以後出生的人群中,我國男女性別比已經突破110。其中,20-24歲性別比為110.98;15-19歲性別比為117.7;10-14歲性別比為118.46;5-9歲的性別比為118.55;0-4歲的性別比為114.52。

也就是說,中國的年齡失衡主要集中於正在進入婚姻的年輕人群中。在“90後”年齡段,性別比已經突破110,而到了“00後”則更加誇張,性別比最高達到118.55——大約18%的男生無法配對到同年齡階段的女生。

而且,在統計數字揭示的年齡結構性問題之外,還有中國年輕人的性別失調,地域上的結構性問題。

現在城市裡高知識、高收入的大齡女青年的婚姻問題,是社交媒體的常見話題,偶爾還會出現爆款議題。這次性別數據出來之後,還有調侃:“多了3000多萬男性,我為何依然還是單身?”這種熱議,是因為城市女青年生活在城市中,得到的關注多,有更強的話題設定能力。

相比之下,農村裡面因為貧窮娶不上媳婦的年輕男性,卻在社會視角之外。在主流視線之外,往往也容易被政策、對策所忽略,但是,他們造成社會問題的能力卻未必小。

很多人認為,男女性別比例懸殊不是一個問題,大齡女青年是因為女性只能找比自己年齡大的男性,而男性可以找任何年齡的女性,自己年齡段的性別比例失調,只需要到更小年齡層的人群中去尋找配偶就可以了。

且不說,女性只能找比自己年齡大的男性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男性向更年輕年齡段尋找配偶的時候,又會擠壓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如此循環,比例失調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更何況,在與自己年齡相當的女性中找不到配偶,又憑什麽能找到更年輕的女性呢?

實際上,年齡擠壓未必存在,真正存在的,是有錢的、有資源的男性,對相對弱勢的男性青年的擠壓。那麽,在城鄉分化依然存在的情況下,整體上看,就是城市男青年對農村男青年的擠壓。

所以,最終中國男女性別失調後果的主要承擔者,往往是農村男性青年。而令人感歎的是,重男輕女觀點嚴重的往往是農村,所以,某種程度上,正是這些農村男青年的父母,當年一手造成了他們現在的困境。

剩女是群體問題,而剩男是一個階層問題

男性到了結婚年齡,性生理需求沒法解決,可能促成性交易行業潛滋暗長。非但如此,未婚男青年對女性的需求,還會導致販賣婦女、甚至跨國販賣婦女產業的發展,犯罪率增多。

城市大齡女青年往往是因為要求高,不能達到自己預期而未步入婚姻,她們不會對社會有什麽抱怨。剩女是一個群體問題,但並不是一個階層問題。

相形之下,農村男青年因娶不到老婆,發現處於社會底層的自己在婚姻上沒有競爭力,很可能心生不滿,從而走上破壞社會的犯罪路線。從這個角度,剩男是一個階層問題。

所以,中國社會需要警惕性別失調的階層分化後果,積極應對。

消滅重男輕女現象是長期的任務,城市化、服務業的興起,都有助於這個過程。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2006年以來,中國男女比例失衡狀況逐年緩解,男女比例已連續12年下跌。數據顯示,2011-2017年,男女人口數量差從2011年的3401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3266萬人。而到了2018年末,中國男性隻比女性多出3164萬。這種性別失衡的恢復,正是因為經濟轉型、城市化進程,使得男女的差別變小,人們對孩子的性別也就不再那麽執著。

儘管觀念的改變、人口比例的恢復是個長期過程,但這仍需“日積跬步”式的努力。短期來看,大規模引入移民等可緩解性別失調的方案,顯然也值得研究。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