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養生 | 夏天,這件事比防暑更重要!

夏天溫度高,極易導致中暑、脫水,還會增加中風、心梗的風險,所以很多人覺得,夏天養生最重要的事是防暑。這話在以前不假,但現在有一件事可比防暑重要一萬倍,就是防寒!這話怎麼說的呢?

夏天:防寒比防暑更重要

人體的陽氣隨著四季氣溫的變化而變化。

冬氣象溫低,萬物凋敝,陽氣活動遲緩,內收封藏。此時,氣象雖冷,但人們更加註重防寒保暖,不愛貪涼,陽氣反而不易為寒邪所傷。

夏天氣象漸熱,體內的陽氣逐漸生髮到體表,特別是夏至以後,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腠理開泄,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

中醫講「形寒飲冷則傷肺」,很多在夏天反覆發作的慢性咳喘、過敏性鼻炎、感冒、發燒,大多是由於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或過於貪涼致外邪入侵所致。

不僅如此,寒邪還可能累積在身體中,由表入裡,慢慢侵犯到經絡、關節,導致風濕病、關節炎等,也可能讓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嚴重。

因此,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寒邪入侵都哪些癥狀?

寒邪入侵最典型的信號是少汗、怕冷、頭生疼,輕則出現手足麻木、關節疼痛,重則可能導致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等問題。

當人體陽氣不足的時候,寒邪也會趁虛而入,常見的表現就是以下這三種痛:

冷痛: 「痛者寒氣多」,「不通則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常見於腰脊、脘腹及四肢關節等處。

隱痛: 「不榮則痛」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氣、血、陰、陽虛損,使臟腑、經脈失於溫煦、滋潤、濡養而發生的疼痛。

重痛濕重: 指疼痛並有沉重之感。常見於頭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多因濕邪困阻氣機而致。

頭部隱痛,為陰血虧損;

胸部隱痛,為心氣虛弱;

肋部隱痛,為肝陰不足;

胃脘部隱痛,為胃陰不足,或脾胃陽虛;

隱痛見於牙齒,為虛火上擾,或氣血虧虛。

防寒:這些事萬萬別貪多

夏季寒邪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受涼、二是飲食。所以,要防寒,與受涼及寒涼的飲食有關的事,都要謹慎。

涼水不可沖腳

一些人喜歡在夏天用涼水沖腳,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腳上的感覺神經末梢受涼水刺激後,會引起正常運轉的血管舒張功能失調,從而誘發肢端運動痙攣、關節炎和風濕病的發生。

冰物不可多食

凡 10℃ 以下的都算冰冷食物,更不用提冰啤酒、冰棒了。這些食物吃多了,輕者腹瀉、腹痛,重的能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快的是冬天會咳嗽、怕冷,慢的給疾病埋下隱患。

睡覺不可貪涼

夏季睡覺時要護好兩個部位:咽喉和後心,這是人體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犯。護好這兩個部位,有助於幫助身體緩衝低溫的寒氣。

強風不可多吹

身體出汗較多時,不宜馬上直接對著風扇吹;睡覺時應避免將風扇直接吹頭部,最好風扇搖擺並將風速調到低檔。

寒氣不可多吹

夏季使用冷氣機最佳溫度為 25~27℃,室內外溫差不宜超過 5℃;每隔 2 小時要通風換氣;有些病人不宜長期待在冷氣機房內,否則易患「冷氣機病」。

驅寒:養足陽氣寒邪不侵

對於本身沒有陽虛、不存寒邪的朋友來說,只要把上面那些事做到,防寒就算成功了。

但對於本身就有陽虛、存寒邪的人來說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人為的補足陽氣。這裡講兩個方法,一個是天賜之物的陽光,另一個是地長之物生薑。

陽光:天賜的養陽良藥

曬太陽在中醫裡被稱為「天灸」,也就是老天給我做艾灸。我們都知道艾灸是大補陽氣的方法,但做艾灸需要辯證。而「天灸」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它屬於中醫裡的「溫補之法」,沒有任何副作用,適合所有人。

夏天曬太陽最好是在上午 8:00 左右或者下午 17:00 左右,陽光充足而光線溫和的時候,這樣既能達到目的,也不會曬出問題。注意曬太陽的時候身邊帶個水杯,及時補充水分。

生薑:祛寒邪養陽氣

冬天的時候受涼的時候很多人會喝點薑湯,用的就是生薑祛風散寒、溫陽暖身的作用。在夏季這個適合補陽的季節裡,生薑就更適用了。

可以每天清晨喝點薑棗茶,用1-2片生薑加1-2顆紅棗泡水喝,有出汗解表、溫陽助陽,增進食慾,解毒殺菌,祛風散寒的功效。

消暑:靠食物而不是溫度

夏天最讓我們感受最直接的還是暑熱、暑濕。如果不靠低溫來消暑,那靠什麼呢?當然是食物啦!

新鮮的荷葉是清熱解暑的「良藥」,而冬瓜也是消暑第一菜,有清熱利水的作用,一起熬湯喝很好。

苦瓜菊花都有清熱的作用,加入少量冰糖,能遮蓋苦瓜的苦味,自然晾涼喝,是道不錯的消暑粥品。

冰鎮的西瓜打成汁後兌到豆漿中,再放一兩片薄荷葉,清涼爽口的薄荷豆漿飲就做好了。常溫的豆漿冰鎮西瓜相結合,喝起來不是特別涼,但解暑效果不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