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品甚高,胸中灑落:愛蓮莫過周先生

但凡熟悉中國古代哲學史的人都知道,周敦頤是濂洛學派的開山鼻祖,宋朝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尊之為業師。

黃庭堅撰《濂溪詩序》,對周敦頤推崇備至:“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好讀書,雅意林壑。初不為人窘束世故。權輿仕籍,不卑小官,職思其憂。論法常欲與民,決訟得情而不喜。”

周敦頤一生未做過大官,但他不以職位低卑而自行輕賤,讓他去討好上司而殘害生民,簡直比驅趕大象穿越針眼還難。上司王逵辦案馬虎,想要草菅人命,周敦頤與之爭辯不休,爭辯無效,他就以棄官職相逼,終使王逵在殺人之前幡然醒悟。上司趙抃一時失察,誤信讒言,在周敦頤面前大發雷霆,周敦頤處之超然,一點也不恐慌,他堅信清者自清,日久分明。趙抃守虔州時,冷眼細察虔州通判周敦頤的所作所為,終於認識到這位直接下屬是不可多得的雅士賢才,頓悟往昔之非,他緊握周敦頤的手,誠懇地說:“我差點就看走眼了,從今以後我算是真正了解周茂叔了!”趙抃還當眾蹺起大拇指讚歎道:“周茂叔,天下士也!”

趙抃是何許人?在《宋史》中,他與包公(包拯)同傳,史家譽之為“千古官守第一,千古治行第一”。趙日有所事,夜必焚香告天,堪稱北宋時期廉吏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宰相韓琦稱讚趙抃 為“世人標表”,文豪蘇東坡以“玉比其潔,冰擬其瑩”形容其高尚品行。在《趙清獻公神道碑》結尾,蘇東坡總結道:“蓋東郭順子之清,孟獻子之賢,鄭子產之政,晉叔向之言,公兼而有之,不幾於全乎!”評價之高,已到無以複加的程度。正是這樣一位大神,以其法眼閱人,稱道周敦頤為無雙國士,在士大夫中為之延譽,樂此不疲。趙 一再向朝廷舉薦周敦頤,暮年鎮蜀,還打算請周敦頤出山輔佐他,雖未能如願(因周敦頤病重而未能成行),但其眷眷之意暖透人心。

唯至清者能賞識至清者,趙公之賞識周公,堪稱史上之佳話,也符合世間之定律。誰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清者之友、廉者之友勢必將濁者之友、貪者之友遠遠地甩開幾百條大街。他們樂意達成的是彼此心靈的相慕相悅和彼此人格的相欽相敬,倘若誰單以勢利的價值標準去衡量,就該貽笑大方了。

周敦頤通判虔州(今江西贛州),赴任途中,遊覽匡廬,山中美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日後,他在山麓構築書堂,堂前一脈清溪發源於蓮花峰,“潔清紺寒,下合於湓江”,周敦頤就以故鄉道州的濂溪來命名它。晚年,周敦頤定居於此地,世稱濂溪先生。

據黃庭堅《濂溪詩序》所記載,曾有遊人議論道:“濂溪未足以對茂叔之美。”意思是這個溪名過於平凡,無法與周敦頤的美質美德相匹配。黃庭堅則另有洞見:“雖然,茂叔短於取名而銳於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名,菲於奉身而燕及煢嫠,陋於希世而尚友千古。聞茂叔之餘風,猶足以律貪,則此溪之水配茂叔以永久,所得多矣。”庸人多欲而貪,賢人寡欲而廉。“濂”字既為形聲,亦可會意。水之廉者與人之廉者相配,豈非天作之合?濂溪清,廉人亦清,清清白白,這始終是周敦頤最看重的品質。要不然,他怎麽會寫《愛蓮說》,又怎麽可能妙手偶得這一千古名篇?

人性與物性有相通處,就必有相礙處;有相合處,就必有相忤處。隱者愛菊,雅者愛蘭,清者愛蓮,富貴者愛牡丹,如此則人性與物性相通相合,倘若讓他們置換所愛,就勢必相礙相忤,各自不歡。周敦頤愛蓮,他愛其花中君子的高尚品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樣的花中君子不可能在繁華地段引起圍觀,也不可能在鮮花市場獲得善價,就連某些自命不凡的畫家也是兩眼如探照燈一般盯住牡丹,欲成國手。儘管如此吧,君子還是會一如既往地拿出自己的本事——“出淤泥而不染”,顯示自己的本色——“濯清漣而不妖”,保全自己的本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堅守自己的本性——“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君子以本事、本色、本質、本性去應對四方風雨、八面陰霾,自有其快意處,也自有其成就感。

人中君子獨愛花中君子,這說明,除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還有一個人與物不隔的理——氣味相投。

來源:今晚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