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中國

編者按:“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大江南北,生機勃勃。

這春天裡的桃紅柳綠、天藍水碧,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人們用心呵護的結果。在吉林撫松,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長白山腹地深處,曾經是商品林采伐興盛的地區之一,如今伐木者變成護林人,日益茂密的森林引得遊人如織。在雲南大理,當地政府搶救洱海、關停客棧,製止了雙廊旅遊的“野蠻生長”,為長遠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好基礎。在海南海口,昔日的汙染水體經過大力治理成為濕地景觀,被世界濕地公約組織評為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保護綠水青山、藍天白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讓我們盡情享受美麗春光,積極踴躍行動起來,呵護一草一木、一蟲一魚,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為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吉林省撫松縣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

生態旅遊讓日子更紅火

本報記者 李家鼎

春暖花開,長白山腹地深處,吉林省撫松縣露水河鎮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內越來越熱鬧。

“走過大荒三百裡,居然此處有桃源。”位於長白山西麓的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2.5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95.4%,是地球同緯度地區生物種類最豐富的資源寶庫。

然而,以前這裡卻是長白山林區商品林采伐興盛的地區之一。“那時候我們林業人的生活就倆字——‘砍樹’。”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負責人鬱有江是土生土長的林場人。他介紹,露水河林業局最為鼎盛的時期,全鎮2萬多名常住人口中,有1.5萬人是林場職工。“誰砍樹砍得多、砍得大,年終局裡還會給發個大紅花,老光榮了!”

但在本世紀初的一次摸底統計後,鬱有江感受到了危機:“我們局轄區內共有商品林地12萬公頃,有近8萬公頃被砍禿了。”林場人意識到,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粗放、無節製地砍伐下去,這片林子早晚有一天會徹底消失。

進入21世紀以後,露水河林業局開始實行建設性采伐策略,大規模減產,並在砍伐的過程中培育新林。2004年,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成立。2014年,國家全面叫停商品林采伐,長白山林區響徹了幾十年的電鋸聲徹底消失了。

“樹不能砍了,但咱林場人不能守著綠水青山挨餓。”露水河林業局黨委工作部副部長何東會說,露水河林業局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初步形成了以林下種植養殖、林下資源采集加工、森林生態旅遊為主體的林下經濟產業格局。

露水河景區去年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啟動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景區旅遊乾線拓寬,水上中心添置遊船,修建湖心涼亭……目前,景區已經形成了休閑度假區和森林遊憩區兩個基本業態,冬季漂流、賞松等成為吸引遊人的旅遊項目。

“全區100多名職工幾乎全都是林場工人轉型而來,收入隻增不減!”鬱有江說,露水河林場職工完成了從“砍樹賣錢”到“引人看樹”的轉身。

度假區酒店大堂經理郭昊是本地人,原本是護林隊員。“發展生態旅遊是林場的出路。”郭昊說,去年,整個景區共接待遊客5.7萬人次,營收900餘萬元,全年入住率達60%,旺季時達到100%。

“村民自家的農副產品主要由景區採購,農民在農閑時間還會來景區打工。”鬱有江說,景區的繁榮,帶動了附近兩個村屯村民增收致富。

撫松這個從前的林業采伐大縣,如今已經成為長白山地區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大縣。撫松拒絕高耗能、高汙染、高排放企業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一律不批建項目。全縣去年接待遊客209萬人次,旅遊收入達24.7億元。

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

家門口有了濕地科普課堂

本報記者 丁 汀 閆 旭

葦草搖曳,河水幽鳴,鳥兒歡唱,這裡是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

今年3月15日,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順利通過省級驗收。3月28日,至少12隻美麗的鳥兒栗喉蜂虎光臨五源河下遊……沿著河岸棧道漫步,難以想象這裡曾經是黑臭荒灘。

五源河蜿蜒穿過海口城郊,流向大海。村民吳古善祖輩居住在五源河畔。他回憶,過去河邊泥濘不堪,每逢雨季,河水夾雜著泥沙、垃圾。

3年前,五源河曾被用河堤硬化的方式治理,兩岸與河底“三面光”。河床硬了,岸上的樹、河裡的魚蝦、河上捕魚蝦的鳥也沒了,淤泥漸漸積累。在很多人眼中,這裡成了“一道疤”。“原本村子周邊滿眼綠色,多了這些光禿禿的河壩,看著別扭。”吳古善說。

問題浮現後,海口市委市政府及時叫停原先的水利工程,對沿岸排汙口進行截汙納管,連通五源河自然水系,恢復河道濕地的自然形態,增加河道岸線長度寬度,補種鄉土植物,為水體淨化、水質改善、鳥類等生物棲息創造條件。

2017年9月,五源河濕地公園開建,2018年底完成一期建設。按照規劃,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達130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958公頃。五源河活了,濕地公園火了。

去年夏天,至少有20隻野生鳥類栗喉蜂虎和藍喉蜂虎在五源河濕地公園築巢繁殖。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分析,濕地公園充分考慮到了保護完整的生態系統,是吸引蜂虎來這兒築巢的關鍵因素。

一個個紅樹林島通過棧道連通,近岸補種的紅樹林長勢正旺。“濱海型濕地是海南濕地的特點。”陳克林認為,修複濱海濕地生態環境,不僅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而且對重塑城市環境、改變小氣候有關鍵作用。

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內分布有427種植物、128種野生脊椎動物,包括水蕨、野生稻、原雞等國家級或省級重點保護動植物。公園吸引了觀鳥者帶著“長槍短炮”駐足,五源河中學將開學第一課的課堂設在這裡,慢跑、散步的人們紛紛前來,周邊居民都豎起了大拇指。

“家門口有了濕地科普課堂。”市民王偉住的小區距離公園不遠,周末經常帶著孩子來公園遊玩。公園裡動植物科普標牌隨處可見,王偉常用手機掃掃標牌二維碼,與孩子一起仔細閱讀。

2017年以來,海口從美舍河、東西湖、大同溝、五源河、紅城湖等內河(湖)入手,治理城市水體,修複水生態、傳承水文化,昔日被汙染的水體變身成為濕地景觀。2018年10月,海口被世界濕地公約組織評為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

“找到濕地保護與管理的長效機制,是未來濕地保護的關鍵問題。”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院長安樹清表示。根據《海口市濕地保護修複總體規劃(2017—2025年)》的要求,到2025年,全市濕地保護率將達到65.76%。

雲南省大理市洱海

旅遊不走粗放發展老路

本報記者 楊文明

雲南大理雙廊,是不少遊客的“詩和遠方”。

記者來到玉幾島上“海之書館”客棧,老闆安南是重慶人,娶了大理妻子,成為新大理人。

面窗而談,遠望蒼山積雪,近觀洱海魚躍。關停客棧,雙廊鎮去年以來沒了條帶狀藍藻,取而代之的是湖底水草飄搖。安南說,現在是洱海最近幾年最清的時期。

截至2016年底,雙廊鎮旅遊核心區1平方公里區域內,有餐館、客棧580余家,年接待遊客超過320萬人次。安南坦言:“再晚個十年來治理,洱海的水能不能保住Ⅲ類都很難說。”

過去兩年,當地政府搶救洱海,給雙廊旅遊的“野蠻生長”畫上休止符。如今的雙廊,天上沒了空中線纜,地下則多了截汙管道。

2018年,昆明到大理的動車開行,越來越多的遊客湧到洱海周邊,如何保護好洱海生態?大理市為洱海生態環境保護畫下“三線”:藍線為洱海湖區界線,綠線為洱海湖濱帶保護界線,紅線為洱海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界線。環湖1806戶居民生態搬遷、獲得補償,同步建設了5800多畝環湖生態濕地和緩衝帶。如今,雙廊客棧排出的汙水,先進入管網處理,處理後的汙水,則被調出洱海,成為雙廊鎮山後缺水村落的灌溉水源。

“海之書館”隔壁,是客棧“村墅”。為了洱海保護,客棧被部分拆除。“最在乎的不是拆掉的這間房,而是眼前的這個湖。洱海臭了,客人誰來?怎麽賺錢?”老闆小毛說,“隻盼盡快完成改造,早日正常接待遊客。”

安南說:“在雙廊開客棧,對我們與其說是一種投資,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方式。”

有年輕的客棧投資者找安南抱怨,安南有時會反問:換你來治理洱海,你會怎麽乾?

實際上,對洱海治理、生態搬遷,大理人更多的是支持。“自己住,水邊太擁擠,進出不方便;搬出來,交通更便利,空間也有保障。”海東鎮塔村村民張潔說。

2018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以水質改善倒逼各項工作推進,全湖水質有7個月達到了Ⅱ類。如今,環湖截汙這樣的工程性措施陸續上馬,但改變生產生活方式,依然任重道遠。安南認為,重視環保、發展旅遊都沒錯,關鍵是如何做好平衡。

“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雙廊鎮鎮長楊遊寰表示,投資過分集中在洱海邊並非好事,洱海周邊旅遊設施不能單純靠數量,而要逐漸精品化。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02日 05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