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為一個孤兒,他是怎麽登上九五之尊之位的?

南唐是十國中最為強盛的國家,後主李煜也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帝王之一,但是對於南唐的開國皇帝李昪,很多人都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李昇是如何從孤兒當上皇帝的。

李昇(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根據《吳越備史》的記載,李昇本姓潘,他的父親本來是安吉的一個小官,在戰亂中不知所蹤,不久母親也去世了,所以李昇成了孤兒,一度四處流浪。後來被吳國楊行密的大將李神福虜為家奴,改為李姓,根據《新五代史》記載,吳王楊行密“奇其狀貌,養以為子”,憑借長相成了吳王的養子,後來因為和楊行密的諸子不和,又被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誥。

楊行密死後,其長子楊渥即位,不幾年被輔政的右牙指揮使徐溫、左牙指揮使張顥搞掉;其次子楊隆演上台後,政治更混亂,人心不穩,徐溫逐漸獨掌吳國大權。徐溫被封齊國公後,遷治所到金陵,把長子徐知訓留在廣陵輔佐傀儡吳王楊隆演,自己則在金陵遙控指揮,當時徐知誥在潤州擔任團練使。

徐知誥一方面對楊氏舊臣竭力拉攏,“高位重爵,推與宿舊”;另一方面積極扶持自己的勢力,大力招徠、獎拔北來士人。後來南唐政權中著名的北方人士韓熙載、常夢錫、馬仁裕、王彥鑄、高越、高遠、江文蔚等,都於此時聚集起來。其次,江南一帶的著名人士如宋齊丘、陳覺、查文徽、馮延巳、馮延魯、邊鎬、遊簡言、何敬塗等,都是此時由徐知誥一手扶植起來。

經過20年默默苦心經營,徐知誥不僅大大緩和了楊氏舊臣的敵對情緒,而且拉攏起支持他的北方人與江南人兩大勢力,所謂“羽翼大成,伸佐彌眾”。

徐知訓驕橫恣肆,和大將朱瑾產生了矛盾,後被朱瑾斬殺,徐知誥得到消息後率軍平叛朱瑾被迫自殺,徐知誥得以控制了吳國的政權。當時徐溫還活著,徐知誥的地位並不穩固,徐溫一度想派次子徐知詢代替徐知誥,結果沒有成行便病死了。

徐溫死後徐知誥大權獨攬,被封為齊王,成為了吳國的實際控制者。吳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誥廢黜吳帝楊溥,建立齊國,年號昪元。史稱,“上下順從,人無異意”,“國中夷然無易姓之戚”。

次年,又在金陵稱帝,建國號為唐,為了表示自己是大唐正統延續,徐知誥改姓名為李昪。又改金陵府為江寧府,以府治為宮,以城為都。以金陵為國都,以原來的楊吳都城揚州為東都,史稱南唐,李昪就是唐烈祖。

李昪成功後並沒有以興複大唐為己任,而是采取保境安民為其基本國策,休兵罷戰,敦睦鄰國,與毗鄰諸國保持了較為平和的關係,同時和契丹也保持了良好聯絡以牽製中原政權。使江南地區保持了較長時期的和平,有和平才能有發展,於是南唐社會生產逐漸復甦並迅速發展。

他的“息兵安民”國策,造就了江淮地區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南唐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

李昪還設太學,興科舉,廣建書院、畫院。安定、富強的南唐,成為飽經戰亂滄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棲身之所。落魄的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書服盛於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風”。“北土士人聞風至者無虛日”。

南唐的社會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國甚至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割據政權中成了奇葩。

但由於李昪在爭鬥激烈的割據局面下僅力求自保,關起門來做皇帝,不想逐鹿中原乾大事,也造成了南唐軍事實力的下降和後來被動挨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