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懂丨伍爾芙: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麽都重要

麥家陪你讀書

麥家說:讀書就是回家。陪你讀書,也是你陪我們讀書。

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有【麥家陪你讀書】。讀書這條路,感謝有你,一路相伴,一路溫暖。

在新的一周裡,我們陪伴大家一起共讀的是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代表作《達洛維夫人》。

在共讀之前,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當現實和想象的生活格格不入時,我們該怎樣面對這中間的落差?

潛藏在生活中的孤獨,我們應該怎樣克服?

現實中存在完美的愛情和真正的自由嗎?

死亡是無法避免的,自殺被定義成解脫,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對活著的我們來說,怎樣的一生才不算辜負?

通過本周的共讀,或許你會對這些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

大學時代,我喜歡讀周國平,對他書中這樣一句話印象深刻。

他說:男人懂得人生哲學,女人懂得人生。

我深以為然。

因為這句話讓潛滋暗長在我心中多年的“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這番寶玉式的觀念,終於發生了改變」。

渡邊淳一曾在《女神》中說:自古以來,女性要比男性偉大的多。如果把我們的一生比作一道菜,那女性便是滿漢全席。

從幼時含苞待放到及笄之年的單純羞澀,再到嫁入夫家的生兒育女、適應家庭。

她們感情充沛、頑強隱忍、博愛無私,這樣的一生是完整且通透的。

相比之下,男性的一生就要寡淡許多。

垂直堅硬、缺乏變通,唯一豐富的感情體驗也只是在病房門口,直到孩子降臨啼哭的那一瞬間。

如此看來,女性對感情的體驗確實豐富,因為這種穩重扎實在心裡,成了她們生活下去的勇氣。

無法否認的是,社會分工不同,角色不一,唯有真正的意識到這種不同,彌合不足,才能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文明。

我們常說,這世間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人愛,有事做,有所希冀。

因此應該明白,追求自己所想、所願、所愛之事,這不僅是生而為人的根本,也會讓我們變得幸福。

就像本書作者伍爾芙的這句: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裡供人觀賞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義也許永遠沒有答案,但也要盡情感受這種沒有答案的人生。

1882年,弗吉尼亞·伍爾芙出生於英國倫敦,她一生勤奮,筆耕不輟。

除了小說,還創作了大量的散文、隨筆,開創了意識流小說的先河。

被譽為“英國散文大家中的最後一人”、“英國傳統散文大師”。

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新性不容小覷。

提及伍爾芙的一生,曾引起不少人的爭議,不少人詆毀她的作品,而更多人佩服的是她的創作無人企及。

父親是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評論家、學者,頗有聲譽。

父母婚後生下四個孩子,這是一個本該幸福的家庭。

但少年、青年時的伍爾芙卻屢次精神崩潰,這還要追溯到父母親在結婚前,都有過的那段婚姻說起。

父親的第一段婚姻結束時,留下了她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

這兩個哥哥成了伍爾芙童年時的噩夢,屢次侵犯讓她身陷沼澤,精神麻木。

十三歲那年母親去世,伍爾芙第一次精神崩潰。

二十二歲那年父親去世,伍爾芙再度崩潰,試圖自殺。

緊接著戰爭爆發、死亡和傷痛吞噬著這個年輕女人的心,傳統女性的克制與隱忍,讓她失去自我,滿是絕望。

家庭的巨變、戰爭的殘忍折磨著她,也滲透著她的觀念和著作。

渴望女性的獨立和自主,渴望自由和愛情的忠貞,成了她的作品中最明顯的價值觀。

世俗的桎梏她多是不滿和厭棄,卻也深知,想要生存,想要活下去,這些虛偽又是必不可少。

《達洛維夫人》一書便是她思想的凝聚與升華。

書中塑造了一個經典角色達洛維夫人。

她是智慧、美貌、才華的象徵,生活富足、結交上層名流。

平日裡最大的樂趣就是舉辦一場又一場的派對,將自己打扮成派對的主角,眾人的焦點。

幾十年過去,現實也如達洛維夫人所希望的那樣,她確實成全了很多場宴會。

婚前的她是克拉麗莎,結婚後卻成了達洛維夫人。

這個名字給了她身份和地位,給了她光鮮亮麗;也給了她束縛與禁錮。空虛、寂寞是她擺脫不掉的噩夢。

她成就了自己,也失去了自己。

選擇意味著放棄,想來這就是達洛維夫人一直不快樂的原因。

小說的開頭便是:達洛維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

不少人看到這句話感覺莫名其妙,可當我們用心讀完合上這本書的時候,卻為這句話著迷。

一個自主的女人,希望自己去買花。

花是美好的象徵,更是自由的象徵,對於男子來說,買花送花是傾慕和讚美。

對於女子來說,買花舉行派對卻是享受快樂和美好。

買花的達洛維夫人想起了年輕時候的戀人、朋友和家人,回頭看看已不再年輕的自己,竟有說不出口的心酸和淒涼。

她的一生看起來讓人羨慕、奪目璀璨,可是只有真正的抽絲剝繭,才明白其中的真相。

舉辦宴會,是身份的象徵,更是對美好生活的映襯,但這現實真的如想象的那般美好嗎?這答案她比任何人都了解。

在這個城市的另一個角落,有一位戰後幸存的軍人塞普提默斯,雖然打贏了戰爭,回到了和平的環境中,卻無法正常生活。

他失去感覺的能力,對周遭的任何事情都失去了感知,最後自殺。

在宴會的閑談中得知此事,達洛維夫人萬分感慨。

她懂得這位軍人這麽做的原因,也知道這樣的離去並非是壞事,是解脫也說不定呢。

我們無法將達洛維夫人定義成一個虛偽和不真實的人。

因為這種生活的智慧,既教會了達洛維夫人看清上流階層生活的空洞和貧乏,又讓她深刻地了解到世俗力量的強大並屈服於世俗的力量。

這種智慧有時反叛著世俗,有時又是世俗的仆人。

有人這樣描述伍爾芙:她的記憶有兩面性,一面澄澈,一面黑暗;一面創造,一面毀滅;一面鋪灑著天堂之光,一面燃燒著地獄之火。

之所以將伍爾芙說得這麽純粹,是因為她的創作是前所未有的,她的讀者對她也是真正鍾愛。

伍爾芙是意識流創作的先鋒,更是女權主義的踐行者、追尋自我、自由人生的倡導者。

細膩的情感,意識的流動,細枝末節的描寫,在這部作品中,帶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回味。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馬爾庫塞也認為:

“女性渴望和平、快樂和結束暴力,正是這種特質,使愛欲壓倒資本主義的攻擊性、自私性,由此人類才能真正走上解放的道路。”

在伍爾芙看來,無論是戰爭也好,家庭的瓦解也罷,又或者是冠以親人名義的侵犯,這些都是經歷無法抹去。

也是因為這些傷害的存在,讓我們懂得與自己和解,學會追求本質意義上的自我,學會博愛和善待心靈。

與其說這是一本對自己的救贖的書,不如說是對我們思想的一場慰藉。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也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一生,而這種方式,不排除死亡。

我們恐懼黑暗,害怕孤獨,這一輩子卻不得不與之和解,知道一種共生共存的方式。

我們不能忘卻疲憊和艱辛,因為這一切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伍爾芙不信永恆,卻信愛;不信來日方長,卻信時時刻刻。

正如在同名電影《時時刻刻》中的那句經典台詞:

要去直視人生,去了解它的本質,當你最終理解它的內涵,就能去熱愛它的燦爛,然後,才能將它放下。

領讀人:國境之南。我初次見你,人群中格外美麗。個人公眾號:【心事故事】

責編:琴葉榕

圖片:文中插圖來自網絡,著作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