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高職生那麽吃香?

近日一些社會熱點事件把高職生那個蠻具有時代感的詞匯拉入了人們的視野,今天人們對高職生理解大多為職業技術學校,入學的門檻也不如高中那麽高。但是對於廣大七零後和八零後(八五後不知道)來說,高職生是再熟悉不過的詞匯了,而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職生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性價比秒殺高中和大學,是很多人特別農家子弟的首選。

那時候的高職校,有師范、衛校、工校、農校等,畢業後,回到自己的家鄉,能夠謀得一份體制內的工作,比方說,當老師、鄉鎮幹部、國企職工等。大多數人是從初中畢業,就直接考上高職,也有一部分人,高中畢業後才去讀高職。那個時候初中畢業,學霸們第一選擇是上高職,之後才是高中,所以那個時候最好的學生大都選擇高職,很少選擇高中的,所以高職校的錄取分數線秒殺高中錄取分數線。高職生為什麽會如此吃香?

第一,是身份的變化,尤其是農村學生。考上了高職校,農村學生戶口就發生了變化。特別是農村學生的戶口由農村性質變成非農性質了。可能有網友會說,農村戶口不挺好的嗎,幹嘛非得這麽看重戶口。今夕不同往日,那個時候戶口的區別決定了待遇的差異。比如說一些國營企業招工有的就不招農村戶口的。為什麽有這種政策?因為城鎮青年的就業壓力也比較大,農村青年好得有幾畝薄田可以種種,城鎮青年只能選擇進廠。如果不區分,勢必造成一些城鎮青年待業影響社會治安。其他方面的待遇差異就更多了。雖然今天看來不合理,但是當時就是這麽規定的。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城鎮戶口名額交易,引得大量農村人交錢,只要交錢就可以把戶口性質改變。我記得那會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戶口性質轉變掏了幾年的收入。今天戶口性質差異很少存在了。

第二,最保險最具性價比的投資。上高職後年限短(相對於高中加大學的七年)出來工作早,能夠早點賺錢養家。特別是上師范可能都不用交學費每個月還有生活補助。這些能看得見的實惠對農村家庭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此外畢業之後工作妥妥的包分配啊,不用找工作,不用擔心沒有工作,工作也挺面,不是體制內事業部門就是地方國企。有人說上高中和大學,難道不香嗎?你還別說,那個時候還真不香。你如果選擇上高中,你確定你一定能考上大學嗎?沒有擴招之前的大學錄取率可是相當的低啊。現在錄取率高了,感覺上個大學很輕鬆。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大學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幾。說的難聽一點,上高中的大部分考不上大學。在這麽一個高風險不確定的情形下,能夠提前鎖定工作減少家庭開支的高職校就是香饃饃了。

但是到了九五年之後高職校已經不包分配了而且大學擴招,高職校的錄取分數也就一落千丈了,對廣大學生已經沒有吸引力了。

時過境遷,當年高職畢業之後工作如果能夠保持學習不斷提高學歷在事業部門的過得還好;倘若高職畢業進入地方國企的不思進取的,情況就比較悲劇了。之後一些地方國企經營困難破產倒閉,大量員工下崗,那些曾經天之驕子的高職生如果沒有過硬本領的生活就是舉步維艱。我一個表哥恰好就是九十年代(九五年之前)的高職生。為了上高職,第一年分數不夠中考後又複讀了一年考上了,畢業之後分配到了家鄉鄉鎮小學,2000年左後教師的工資水準遠不如現在,於是辭去教師崗位到蘇南打工,自身條件硬在企業裡混的也不差。得到教師工資參照當地公務員水準消息後又想回去,但是回不去了。有的時候堅持也能得到回報的。

高職校不管是以前的香饃饃還是今天的很平凡,最主要的還是看人,你如果一直保持進取的心,各種麻煩事(就業)就會遠離你,反之則是掙扎在困苦邊緣。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