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六乙版《哈姆雷特》獲邀回莎翁故鄉

演出結束後,格裡高利·道蘭和導演及演員們聊心得。

北京李六乙戲劇工作室供圖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受2019年新加坡華藝節組委會邀請,由李六乙導演,胡軍、濮存昕、盧芳、荊浩等主演的中國最新版《哈姆雷特》,於2月15日-17日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上演,這也是該作品首度赴海外表演。

此次受邀參加新加坡華藝節的最新版《哈姆雷特》,是繼2005年李六乙導演“巾幗英雄三部曲”之《穆桂英》,2006年話劇《非常麻將》,2007年大劇場劇目《北京人》與2013年“李六乙·中國製造”中的首部話劇作品《安提戈涅》之後,第五次登上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舞台。而《哈姆雷特》是繼2017年李六乙導演《李爾王》之後,他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台本翻譯計劃”合作的又一部最新演出版本的作品。

新加坡演出之後,《哈姆雷特》還將受邀參加香港藝術節,將於3月7日-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隨後將繼續在南京、杭州、北京等多座城市開啟全國巡演。

在為期三天的演出中,新京報記者也深入幕後採訪了新加坡當地的觀眾以及導演李六乙、主演濮存昕,對於這樣一部莎士比亞的經典劇目從中國出發邁向世界的第一步,他們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

現場

觀劇反響差異,令演員意外

每場演出,導演李六乙都會安坐在觀眾席裡,時刻關注著場上演員的表演狀態以及身邊觀眾的反應,十幾年陸陸續續地帶來了五部作品,對於新加坡,他已經再熟悉不過了。李六乙說,對於這裡的觀眾,他充滿了好感。

演出過程中,很多演員意外於台下不同於國內的現場反應,就找到導演請教“剛剛某個情節觀眾為什麽會反應那麽好?”李六乙說,這很正常。“新加坡很多觀眾的現場反應之所以在中國沒有出現,是因文化背景的差異。比如,《哈姆雷特》有場‘戲中戲’,他讓宮中戲班在他叔叔克勞狄斯面前演《貢扎古之死》。上演時,此戲被哈姆雷特改名為《捕鼠器》,以觀察克勞狄斯的神情反應。新加坡觀眾的反應就會很強烈,而在中國,多數觀眾不了解《捕鼠器》的故事背景及它背後的宗教背景。”

對於這一點,主演濮存昕覺得,觀眾走進劇場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最起碼對作品有信任度,一定相信能在這裡獲得感官和思想的文化需求,包括精神上的興趣所在。這如同中國京劇迷對《霸王別姬》《貴妃醉酒》雖然熟悉,但依然要看不同的演繹,不同的演員給予作品的生命。“《哈姆雷特》應該是觀眾看得最多的莎翁劇目,當觀眾看到不同方式的演繹,會對應其心目中的期待,這就是比較高層次的觀戲感。”

認可

收“大禮”,獲邀回莎翁故鄉

在《哈姆雷特》第二場演出結束後,皇家莎士比亞現任藝術總監格裡高利·道蘭來到後台,向李六乙導演及其全體主創表達了他看到這部作品後的喜悅之情,他說,這是其目前看過所有《哈姆雷特》裡最喜歡的一個版本。

“很抱歉,這一次來看你們的演出,並沒有從英國給你們帶禮物,我只能將你們和這部作品請到英國倫敦,帶到‘莎士比亞的精神家園’(故鄉)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作為我送給你們的禮物。”

雖然李六乙沒想到會收到如此“大禮”,但道蘭對於他所導演的《哈姆雷特》的喜愛,卻在其意料之中,“我們對文學的深入解釋,對英國人來講是完全能夠接受的。作為莎士比亞專家,格裡高利·道蘭的認可,也印證了我一直堅持的兩個理念,對於作品的哲學部分以及文學部分的深入全面詮釋,如果《哈姆雷特》回到歐洲沒有了這些元素,就會變得膚淺。”

曾在英國演出過《大將軍寇流蘭》,在德國演出過林兆華版《哈姆雷特》等作品的濮存昕認為,要通過到國外演出,讓外國人看到中國演員身上散發出來的生命能量,“要睜開眼看世界,世界也在睜開眼看中國,通過演員和我們的作品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如今我們在國外能夠自信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也可以這麽演,不比你們差。”

觀眾說

每場演出結束後,新加坡華藝節組委會都會安排一場小型的觀眾與主演的見面活動,新京報記者發現,在前來看演出的觀眾中,年輕人佔很大的比例,並隨機採訪了幾位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

觀眾安小姐表示,這部作品最吸引她的是舞美設計,質感極強。雖然她經常看歌劇、音樂會,但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她看過眾多莎翁作品中比較心儀的一部,“無論從演員的表演到台詞均展現了出色的功底”。

“莎翁迷”林先生是和朋友一起組團來的。以往都是看國外莎士比亞作品的他,稱這版《哈姆雷特》是其近幾年所看到的亞洲演員演得最好版本,“兩位男主角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或許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裡的演出都需要戴麥,對於完全靠實力來說台詞的演員,還是不太適應,但是這也正說明了演員們深厚的功底吧。”

導演說

相對於之前在國內的八場演出,這一次來到新加坡演出,導演李六乙坦言,並沒有對《哈姆雷特》的整體構架做出大的改動和調整。如果說略有不同的是,隨著演出場次的增多和演員彼此磨合的深入,在一些形式的表達和表演方面比之前更清晰了。新加坡畢竟更多的還是亞洲觀眾,與純粹的歐洲觀眾不太一樣,因此今後針對西方觀眾肯定會有所調整。

李六乙直言,雖然自己的作品在國內總會引發一些爭議,但當它們真正在國外上演時,每部都非常精彩,“我一直有個觀點,戲劇一定是超越時代的,它一定得是比我們當今這個時代要進步的。這些作品在中國演出,觀眾覺得看不懂,沒關係。五年後再看,你覺得好,那你就落後了五年。十年後你覺得好,那你就落後了十年。現在的《哈姆雷特》在新加坡演出,包括很快要去歐洲演出,說明它至少站在世界的前沿,是進步的。”

未來計劃

2021年,執導亞裔版莎翁作品

李六乙透露,此次赴新加坡還獲得將於2021年在當地舉行的“第二屆世界莎士比亞年會”組委會邀請,導演一部由多個亞裔國家演員演繹的,涵蓋中文、英文、馬來語、日語等多語種的莎士比亞作品,作為年會的重頭戲。“雖然將使用很多不同語言的演員在一起演戲,但用莎士比亞的作品來表達是非常合適的,是一種大文化的融合。目前這個項目正在討論當中,如果能夠在2021年成立,一定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采寫/新京報記者 劉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