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朝的軍事有多強大?漢兵以一當五、吊打匈奴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李光彩

編輯:莉莉絲

一提起漢朝的強大,很多人腦海中浮出的都是四夷鹹服,對外的一系列赫赫戰功。自漢武帝對匈奴進行全面開戰,攻伐開地後,漢軍作戰的勇猛與其所獲得的一連串的勝利,給漢朝贏得了強漢的美譽,也給漢人塑造了勇敢不屈的民族精神。如果用語言去描述,相信西漢陳湯的那句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最好的表達。

軍事的強大是漢朝對外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那麽,贏得了強漢美譽的漢朝軍隊又是有著怎樣的特質去保證著自己的強大,震懾、碾壓著周邊對中原虎視眈眈的蠻族們呢?

陳湯(?—約前6年)圖

要想探究漢軍強大的特質,還是要從陳湯說起。《漢書·陳湯傳》曾記載了這樣一段歷史。話說有一年,西域都護被烏孫的兵給圍住了,派來求救的人上書皇帝,表示西域都護想“發城郭敦煌兵以自救”。朝廷的一幫大佬議論了很久都沒有拍板,結果最後大將軍王鳳忽然想起了陳湯,這位老兄想著怎麽把這哥們給忘了,於是乎便把陳湯叫過來參與了決策。

皇帝著急的問陳湯有什麽援救方案,陳湯對曰:“臣以為此必無可憂也。”上曰:“何以言之?”湯曰:“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緊接著,陳湯又說,《兵法》有雲:‘攻城之兵必須是守軍人數的兩倍,才能對敵。’現在圍困敵兵人數不足以戰勝我軍,請陛下不必憂慮!並且路途遙遠,倘若發兵,也不是什麽救援的軍隊,而是報仇的軍隊了。

上曰:“奈何?其解可必乎?度何時解?”皇帝還是放不下心,又問陳湯何時可以解圍,陳湯了解烏孫兵,知道他們不能久攻,便對曰:“已解矣!”並且陳大人屈指一算,曰:“不出五日,當有吉語聞。”果然,到了第四天,軍書到,言已解。

西漢版圖圖

從上面陳湯的話中,其實就可以找尋的出讓漢軍吊打周邊蠻族的特質點。那就是漢朝此時的軍事裝備和軍事科技遙遙領先於周邊,使得漢兵成為了強勢吊打周邊的存在。

在漢初,沿襲著秦朝的傳統,軍事裝備仍然以青銅兵器裝備為主,軍隊武器的品質與周邊遊牧民族相比也談不上有太大的優勢。但在接下來不到一百年時間裡,我國就完成了銅鐵時代的更替,這一速度世所罕見,堪稱一次軍事裝備上的“大躍進”。

這一切都是因為漢代對於優質武器的需求使得炒鐵技術應運而生,很長時間裡,一直困擾著華夏先民的鑄鐵又硬又脆不適合做兵器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由此漢代的生鐵終於可以通過加工為進一步的科技進化奠定了基礎,為進一步的兵器深加工做好了準備。最終使得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百煉鋼”登上了舞台。

漢朝的騎兵圖

“百煉鋼”工藝實際上是在炒鋼的基礎上,進一步依靠加工鍛打,鍛打得充分,材質裡夾雜就較少,所產武器品質就較高;鍛打的不充分,就會使得殘留的雜質較多,品質也就會隨之降低。冶鐵技術的進步,使得漢兵在與周邊的敵人進行作戰,哪怕在面對凶狠的匈奴時,也可以以一當五,如陳湯所說,哪怕匈奴偷學了些漢人的技術,有些進步,漢兵尤可一個打三個。”。

伴隨著原料的改變,漢代武器的形製也有了重大進化。劍變的越來越長,先秦時最長的青銅劍是長達90厘米的秦劍,在當時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長度,然而對於漢劍來說,這種長度就沒什麽大不了的了。本質一寸長一寸強的理念,漢劍普遍在一米以上,甚至還有長達140厘米以上的巨型長劍。雖不一定絕後,但絕對是空前了。

秦弩圖

而在古代大規模的攻城守城作戰中,遠距離投射武器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弩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在秦朝統一中國的戰爭中,秦弩的功績絕對不可輕視。但到了漢代,漢弩實際比僅為臂張弩的秦弩又大大的前進了一步,漢軍大量裝備使用腿,腰部協同發力的蹶張弩,這比原始的臂張弩擁有了更大的拉力。在實際作戰中擁有了更大的殺傷力,不得不說是攻城守城殺敵必備的利器。漢朝在長城沿線的各處關隘重地給守軍配置了大量的弩,而戍邊的漢軍用弩遠多於用弓。在對敵作戰時,漢兵往往以城壘工事為依托,漢軍弩手依靠陣列,強弩持滿,輪番進行發射,往往能夠形成連續且密集的火力,對敵軍產生大量殺傷,並且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自武帝以後,漢軍對外作戰,往往主動出擊,軍事技術的進步,也給漢軍戰法帶來了巨大改變,尤其是在野戰方面。眾所周知,遊牧民族的騎兵隊伍機動性強,靈活性高,很是讓大規模出征的農耕民族軍隊頭疼。於是在戰法上,漢軍往往利用己方武器上的優勢,采取和守城相似的戰術,作戰時,結車為營,布置大量弓弩手進行密集攢射,同時將弓弩手和裝備各類長短兵器與盾牌計程車兵進行陣勢上的排列,互為依靠,大軍列陣前行,弓弩密集殺傷,遏製騎兵突擊,步騎協調,進行陣斬和追殺。這種以弩手為核心、步騎協調的軍陣戰術在漢代發展到了極致。

李陵(前134—前74年)圖

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在浚稽山與匈奴遭遇,李陵以五千步兵對陣三萬匈奴騎兵。 李陵面對強敵毫無懼色,列車陣,據兩山之間,集中弓弩手列陣對匈奴進行密集攻擊。而輕視漢軍、直接對陣的匈奴因此頭破血流,“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後來匈奴騎兵增至八萬,強悍的漢軍與之血鬥,斬首萬級。由此可見武器進步與隨之而來的戰術改變所帶來的巨大威力。

晁錯曾經在《言兵事疏》中,對漢軍戰士與匈奴戰士的在軍事上各自的優劣進行了系統的比較。他肯定了匈奴騎兵在戰馬、騎射、忍受饑渴上的優勢。同時也列出了漢帝國軍隊的五大長處,第一,漢軍戰車與步騎結合的衝鋒,很容易就把匈奴打垮。第二,漢軍弓弩的巨大威力。第三,漢軍弩箭的穿透力強,匈奴人的盾牌與皮甲完全無法阻擋。第四,漢軍的鎧甲防護力與武器的鋒利,匈奴無法比擬。第五,漢軍在近身作戰時有長劍和長戟,匈奴完全不是對手。

西漢步兵圖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在漢朝對外一系列作戰中,漢朝的武器優勢與軍事科技對漢軍強悍的戰鬥力所帶來的巨大保障,使得漢軍所向披靡,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勝利,也使得陳湯可以自信的說出: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