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HomePod評測:信仰充值後,我還是不建議買它

首先聲明一下,本文的作者是一枚果粉,但最後並不會建議購買。

外觀:無論放在哪都覺得很搭

打開外包裝看到 HomePod 真身的第一感覺就是:精致。

在網上查閱資料得知,HomePod 高度為 172  毫米,直徑為 142 毫米。雖然一開始我就已經做好了 HomePod 整體尺寸並不會很大的心理準備,但是當我第一眼見到它時,發現還是比我想象中的要小一圈。6 麥克風環形陣列、底部 7 個高音喇叭、頂部 1 個低音喇叭、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各種主機板芯片,就注定了這是一款相當有「份量」的產品。

HomePod 提供黑、白兩種配色,在愛範兒(微信號:ifanr)手上的是黑色的版本。圓柱形狀的 HomePod 在外觀上和蘋果自家的「垃圾桶」Mac Pro 頗有幾分相似,最大的不同,除了尺寸外,相信就是四周的材質了。

HomePod 的側面和大多音箱一樣採用的是織物材料。頂部覆蓋了一塊圓形玻璃,玻璃底下是一塊可觸控的 LED 螢幕。底部是一塊圓形且內陷的防滑軟膠,印著蘋果的 Logo 以及 FCC 認證等資訊。

有別於手機、電腦等其他產品,音箱在外觀設計上往往有著更高的要求。不過好在,蘋果在這方面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全身上下沒有任何一個接口的 HomePod(你沒看錯,真的是一個接口都沒有,電源線也是不可拆卸的),也沒有任何多餘的修飾,在外觀上相當簡潔。

不過也正是它簡潔的造型,無論你是將它放在辦公室、客廳還是臥室的任何一個角落,它都能很好地融入到原本的陳列中,不會有任何的違和感。其實道理和「你身上的純白 T 恤和腳上的小白鞋永遠是你最萬能的搭配單品」是一樣的。

由於 HomePod 沒有內置電池,需要通過側面靠下方延伸出的電源線連接電源使用。電源線使用尼龍纖維材質,在可變形度和耐用性上無需擔心。但是有一點令我們比較費解的是,作為一款需要配合周圍環境使用的產品,HomePod 的電源線大概只有兩米左右,並且蘋果並沒有為之搭配任何延長線纜,所以不排除會有因電源線不夠長而對用戶造成困擾的情況。

由於沒有選擇過於前衛的設計,HomePod 在接上電源前在外觀上和傳統的音箱產品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當你接通電源,頂部圓形的螢幕亮起後,你可能才會真正地意識到,這是一款屬於這個時代的產品。

頂部的螢幕並不是一塊真正意義上的螢幕,因為它能顯示的內容,只有音量加減鍵,以及動態的 Siri 標識。雖然蘋果沒有在這塊螢幕上做更多的文章,但比起大多數競品僅有的呼吸燈,HomePod 這塊螢幕顯得更有質感。

連接:阿果真的很嚴格

由於 HomePod 並不支持藍牙連接,所以必須在 Wi-Fi 的環境下通過 iPhone、iPad 等蘋果設備進行設定。這裡值得注意的是,HomePod 比 AirPods 在封閉性上更進了一步。AirPods 實際上可以通過藍牙連接 Android 設備使用,隻不過使用感受會有所下降,但是由於 HomePod 並不支持藍牙連接,所以它僅能和蘋果自家的產品配合使用。

將 HomePod 和 iPhone 接入同一 Wi-Fi 後,把 iPhone 靠近 HomePod,iPhone 的螢幕就會自動彈出設定界面。通過簡單的使用環境、語言(目前僅支持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三個地區的英文)個性化請求等簡單幾步設定後,你的 HomePod 就準備就緒了。

得益於蘋果良好的生態,蘋果任何產品間的連接基本都可以做到無痛,但是蘋果有時的過於封閉,會顯得有些特立獨行,這一點在 HomePod 所支持的音樂軟體上得以體現。

與其他競品不同的是,HomePod 僅支持蘋果自家的 Apple Music。 當然,也不是說 HomePod 就完全沒有辦法播放其他音源的音樂。實際上,例如網易雲音樂等的用戶也可以先在手機上打開這些 App 播放音樂,然後在螢幕底部上拉呼出控制中心,再在 AirPlay 中選擇 HomePod 來輸出聲音。

把最好的東西留給自家人是蘋果一直以來的傳統,iPad 上的 Apple Pencil 是,HomePod 上的 Apple Music 也是。既然你不想用 Apple Music,當然在體驗上也要做出一些割捨。除了不能讓 Siri 給你推薦某類型音樂以及控制音樂的播放以外,通過 AirPlay 進行播放,會出現 1 到 2 秒的延遲。延遲在音樂播放上倒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用作影片的外放,延遲就很明顯了。

還有一個眾多網友都比較關心的問題,就是 HomePod 到底能不能脫離手機單獨播放音樂?網上的說法有很多種,但是經過我們的試驗後終於得出了結論。

HomePod 是可以在手機不在的情況下單獨播放 Apple Music 中的音樂的。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做的,除了訂閱 Apple Music 外,還需要在「家庭」這個 App 中或者在初始設定時把你的 iTunes 账號添加到 HomPod 中,否則,即使你有訂閱 Apple Music,一旦手機脫離相同的網絡,HomePod 就不能播放音樂了。

玄學環節:一杯無色無味、口感突出的蘇打水

HomePod 開口的第一感覺,人聲很突出、很集中。

歌手就像是站在一個太空較為寬敞的錄音室內唱歌,不管是人聲的輸出還是環境渲染、擴散,HomePod 都不會有一種局促感。但突出的人聲沒有很好地處理,中高頻推得太過高造成了人聲乾澀的問題,同時也有蘋果多年前經典的毛刺感。在現這年代還能聽得出這些古老的元素,不禁讓人感慨「多年前的蘋果味還纏繞在你左右」。

「毛刺感」沒有改,多年前的白開水味道也依舊。但 HomePod 在樂器聲、人聲的表現上會比以前更突出,聲音素質是明顯上來了,還多了一種“渴望表現”的衝勁。這杯白開水不再是多年前的白開水,現在更像是一杯無味的氣泡水、蘇打水了。

聽現場的話,HomePod 那八個喇叭發出來的聲音,還能營造出一種空曠感,放在家裡聽的話,這個聲場已經夠用了。

而且,HomePod 還能根據太空分布來調整輸出,這個會在配對的時候就做好相應的分析,以保證聲音在定位感、聲場渲染帶出來的效果。如果你搬動 HomePod,HomePod 搭載的加速度傳感器也會有反應,因而監測到自身位置移動。然後 HomePod 就會重新監測太空,10 秒內完成聲音調整。

YouTube)

除了聲場,還有現場的聲音細節。只是,HomePod 在聲音的細節處理上還是有點能力不足,演唱會現場掌聲的解析力、中高頻樂器演奏時產生的毛刺,HomePod 應付這些狀況時都有點不夠細膩。

但敲擊低頻和環境低頻的處理還是做得很不錯的,鼓點敲下是會讓你感受到足夠的動力感,彈性表現的時候雖然也不乏數位味,但也做得足夠圓滑。環境低頻有足夠的下潛,整個聲音的包裹不錯,能體現厚度。要是拿來在家聽演唱專輯,HomePod 不聽細節其實還 OK。

之前是用 AirPlay 播 iPhone 上的 Apple Lossless ALAC 無損,現在試試 Apple Music 的效果。

感覺上,HomePod 播放 Apple Music 的時候聲音差異不算很大,這個沒有直接用有線設備聽來得明顯。聲音的風格也跟上文提到的類似,某些時候表現的鋼琴聲等這一類樂器,聲音還是有點硬,毛刺感還是有點強,聲音整體不夠細膩……這些還是主要問題。

不過即便換上 Apple Music 也沒有太大變化,這個對於 HomePod 這種用 Siri 控制 Apple Music 的智能音箱來說,也算是個好事。

Siri:其實不難用,但也沒什麽用

經過市面上多款智能語音助手的「調教」之後,現在大多數用戶對 Siri 基本也有了重新的認識:離智能越來越遠,反倒是離智障越來越近了。

但畢竟考慮到在 HomePod 的官網宣傳頁面上,有一條蘋果對 HomePod 的描述是「Home to an intelligent assistant」,並且為表尊重,所以我們還是對它在語音助手這方面的表現進行了探討。

Siri 為人所詬病的其中一點就是他所能做的相比起目前國內外的競品語音助手,會顯得有點少。但是更遺憾的是,HomePod 上的 Siri 能做的,更少。

除了最基本的通過指令進行音樂播放控制外,你還可以用 HomePod 查氣象、查地點以及問一些例如廣州最高建築,Kobe Bryant 是誰、一加一等於幾等常識性問題。

當然,設鬧鐘也是可以的,至於簡訊和電話,這個在網上也是眾說紛紜的問題就得詳細講一講了。

首先,讀簡訊和和發簡訊都是可以的。但是前提是,你必須將你 iPhone 上的 Siri 也設定成和 HomePod 上一樣的語言和地區。其次,收發的內容和聯繫人名字都必須是英文,否則 HomePod 會識別不了。於是,當我更改了手機上 Siri 的語言,並強行將我同事的名字改成 Peter 後,我完成了在 HomePod 上的第一次收發簡訊。

說到簡訊,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 HomePod 並不支持對不同用戶語音的辨別。也就是說,任何人都能通過「Hey Siri」喚醒 HomePod,然後查閱你的簡訊。對於這方面比較敏感的用戶需要注意了。

至於打電話,無論我將同事的名字改成 Peter、Tony、Amy 還是 GOGO,這通電話始終都撥不出。實際上,HomePod 並不支持通過 Siri 撥出電話,但可以通過 Handoff 來接聽電話。至於通話品質,由於 HomePod 大多數使用場景都是在室內,就沒什麽必要測了吧。

對了,有一點一直沒有說的是,上述所說的一切語音操作,用的都是英語。句式表達方面,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擔心,因為你無需說出如「Hey Siri,Let’s put on some music.」 等複雜句式,僅需通過簡短的「Hey Siri,play music.」就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想不起「大聲點」是「Turn up」的時候,也完全可以用簡單的「Louder」來代替。

反而需要考慮的,可能是口語問題吧。因為即使你知道這句話怎麽說,說出來的,別說 Siri,可能連你的英語老師也聽不出你在說什麽。實際體驗下來,只要你的發音不是離譜得三個音的單詞吞掉兩個音的那種,基本 Siri 都能識別出你想說什麽。而在語速的要求方面,可以說是很低了。無論你的語速有多快,只要你的發音正常,基本也不會有什麽問題。

總體來說,HomePod 上的 Siri 也未至於達到不可用的程度。但是功能的缺失,語言的障礙,它甚至比 iPhone 上的 Siri 還難用,更不用說和那些能查快遞、查酒店甚至能網購、叫外賣的國產語音助手比了。

有趣的是,在手機系統上,本土化一直被不少用戶所詬病,甚至有不少用戶希望擁有零本土化的純淨手機系統。但如果是在智能語音助手上尤其是音箱上的,情況好像就有點相反,人們對於本土化的需求可能來得更迫切一些。

購買分析:如題

一般在做購買分析之前,我常常會嘗試先說服自己購買。但是這次當我在作出嘗試時,我卻除了信仰之外,就想不出任何理由了。

首先在生態上,即使我早已習慣了蘋果的霸道,在 HomePod 僅支持 Apple Music 這點上仍然讓我感到不適應。其次就是 Siri,即使我有興趣通過它來練習我的口語,但交流的內容無非都是控制音樂、查氣象什麽的。要是和它尬聊,憑它現在的智商,分分鐘給你來一句「Sorry,I dont’t understand.」。

至於 HomePod 主打的音質,349 美元基本可以說有百分之九十是花在這個方面上了。可以這樣說,如果你是果粉且對音質有一定追求的話,HomePod 的音質表現並不會讓你覺得不值。但如果你對蘋果沒有任何信仰,或者你和我一樣只是普通的果粉,但是對音質不太敏感的話,大約兩千二百多的價錢,你會找到更適合你自己的產品。

原本我是在找購買它的理由的,結果到最後,發現每一條都成為了我放棄它的理由。

當然,我們也嘗試刻畫了一下適合購買它的用戶。首先,這個人需要是蘋果生態的用戶。第二,本身就有使用 Apple Music 的習慣或者不介意轉用 Apple Music。第三,對音質有一定的需求。最後,英語口語水準能達到一定的程度,並且不介意 Siri 的各種缺陷。當然,如果你是蘋果絕對的死忠,對價格也不敏感,即使買回來擺也心甘情願的,上述說的都可以忽略。

否則,我還真不建議你購買。

本文由雷健恆、梁夢麟共同完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