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肺癌之中還有一種特殊的類型——類癌,會出現各種奇怪的癥狀

肺類癌屬於少見性腫瘤,約佔肺部腫瘤的1%-2%,佔全部類癌的10.2%~11.5%,分中央型類癌和周圍型類癌兩種。肺類癌起源於支氣管肺粘膜及粘膜下腺體的嗜銀細胞,即Kulchitsky細胞。這些細胞漿內有神經內分泌顆粒,具有分泌功能。由於類癌屬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些文獻報導部分類癌可以出現類癌綜合症癥狀,表現為陣發性皮膚潮紅、腹瀉、哮喘、心動過速、面部充血、血壓波動和紫紺,但出現此癥狀的病例較少,病人也可出現非特徵性癥狀,例如胸痛、發熱。

據報導,類癌患者的年齡幅度較大,可從10歲~83歲,中位年齡為45歲。臨床根據類癌的生物學行為分為:分化較好的典型類癌和有侵襲性的不典型類癌,典型類癌佔多數,非典型類癌僅佔11.4%。典型性類癌預後較好,即使伴有同側縱隔淋巴結轉移,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別為92%、88%、76%,而侵襲性不典型類癌的預後較差,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69%和24%~52%。預後與臨床分期及淋巴結轉移相關。典型類癌的平均年齡比非典型類癌要年輕10歲,而且它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肺部惡性腫瘤。類癌中央型多於周圍性,這是因為越靠近中心支氣管,粘膜內的K細胞分布越多,發生類癌的機會越大。

CT上肺類癌較其他肺癌鈣化更常見,在組織學上肺類癌鈣化的發生率約為30%,中心型類癌可高達39%。肺類癌轉移少見,中央型肺類癌病程長,進展緩慢,倍增時間長,預後相對較好。支氣管鏡及活檢病理對肺類癌的確診率低,需要進一步免疫組化檢測綜合判斷。對疑似類癌綜合征的患者進行24h尿5-羥吲哚(5-HIAA)水準測定,如5-HIAA升高對類癌診斷有一定幫助。由於典型肺類癌預後較好,術後一般不考慮化療。對於非典型類癌,5年和10年生存率比較低,不管有沒有淋巴結的轉移,目前還是推薦術後化療。由於對化療的敏感性較低,晚期患者化療有效率不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